



做房地產投資,他看到的是從磚瓦到樓房的轉變,默默無聲;一次偶然的邂逅,讓他開始沉迷于對樹化玉的追尋,是投資者還是收藏家,他不在乎身份,只是這一次,他想看到這一塵封了上億年的玉石走出展廳,舉世矚目。
這塊玉石有點“冷”
在沒有遇到王鵬程之前,這是一塊備受冷落的玉石,盡管它有著“緬甸國寶之一”的高貴身份,也與其他珠寶翡翠一齊并驅展館,但幾乎沒有人狂熱于它,最多就是誰喜歡誰帶走,那時候,它的交換價值遠遠低于它的實際價值;直到2011年八月份,一次云南之行讓王鵬程遇見它,并且喜歡它,繼而收藏它,更重要的是,開始傳播它。
在云南瑞麗參觀的那個展地上,王鵬程的朋友花60多萬買了20多件樹化玉,而他只帶回兩件,回到武漢之后,他幾乎每天都撲在這一神奇的玉石身上,“為何世上有如此古老而又美麗的物體,但卻沒有贏得世界對它應有的回應?”從那時起,王鵬程就決定把樹化玉當做事業去做,不為別的,就為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蘊。
與普通玉石不同,樹化玉源于有生命的樹木,并始于山崩地裂、海枯石爛的地殼大變動的時期,在極為殘酷的環境中化腐朽為神奇,經歷從樹木到化石再到玉石的階段。它的形成非常困難——“必須處在亞熱帶氣候,并有著極長的形成周期”。
可惜的是,外界對于樹化玉的研究僅僅只有十年時間,除了由于戰亂流通到云南邊境這一時機之外,它很少有被中國人認識的機會。
“你可以去市場上調查一下,一千個人里面幾乎找不到一個人了解這個東西,而一萬個人里面幾乎沒有一個人擁有它”,王鵬程說,“而且即便是在樹化玉流通之都的云南,也沒有人專門做樹化玉生意,因為市場競爭太大,他們都不敢承諾,最多就是小規模地放在實體店售賣。”
在未被開發研究之前,樹化玉一直是被當做玉料處理的,其中有些質量上乘的珍貴玉種也被當作普通材料在市場上流通,這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樹化玉真正的價值,如觀賞、科研乃至于藝術價值等等。
即便是作為藏品陳列出來之后,樹化玉與同類玉石比價格似乎也并不理想,平均下來一大件也就兩三萬的價格。但資料顯示,事實上有些珍貴的樹化玉如綠料,僅兩年時間,它的價格就已經漲了十幾倍,可見樹化玉的升值空間也不可小覷。
“這幾年,緬甸政府正積極向聯合國申報文化遺產,在國內也發布了不少限采令,但由于他們是多黨制,很多緬民仍然利用國家管理上的漏洞走私樹化玉”,王鵬程顯然對未來幾年樹化玉貨源的供應有把握。
投“石”問路不懼險
初步思考之后,王鵬程意識到,樹化玉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了解它的人太少,而它本身具備讓人不可抗拒的價值,“先是漂亮,極具觀賞性;再者就是它的確是稀缺資源,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最后就是它與普通玉石一樣具備收藏、保健等價值。”
但出于長遠考慮,王鵬程還不得不考慮到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精品貨源,二是升值空間,三是宣傳推廣。
“貨源這一塊兒我得考慮市場資源豐不豐富,我親自去了緬甸那邊調研、選貨,我們是在他們那邊的免稅區進行交易的,所以不是走私;至于升值空間,我覺得那是必定的,首先因為樹化玉是稀缺資源,而且不可再生,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個替代品;而宣傳這一塊兒,我已經想好要通過各種規模的展會來推廣它,改變市場認知度之后,它自然會風生水起。”
經過半年的考慮,王鵬程解除了這三點疑慮,就把朋友在云南的一家公司承接過來,并把地址遷到武漢,注冊資金1000萬,專門做起樹化玉的投資。“盡管在中國存在的樹化玉不算少,做經營的也有,但真正去做樹化玉文化推廣的卻幾近于無”,而這更堅定了他做這份事業的決心。
踏進武漢侏羅世紀公司的大門,迎面就能看到樹化玉的展示區,那里擺放著幾個大件,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一件名為“福壽萬年”的玉石。
講解員解說道,“之所以被評為極品,一方面是因為它幾乎全部玉化了;而且它的綠化面積達到40%,而在樹化玉中綠為極品;三是它的通透性極好,極具觀賞價值;最后是它的造型像一個壽星,而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更顯珍貴。”
在王鵬程的辦公桌上,放有一款他最喜歡的樹化玉,名為“左右逢源”,它是天然斷裂為兩塊、并在拋光后還能緊密契合成一塊的奇石,所以被王鵬程列為非賣品。
“其實我相當于是邊收藏邊銷售,這個東西放在這里也不會貶值,只要不發生大型戰爭,就不會有太大風險,因為俗話‘亂世藏金,盛世藏玉’,玉因為易碎所以懼怕戰爭。”
另類投資謹慎行
從緬甸選定毛料后,王鵬程把它們運到云南朋友的廠里加工,次品就地處理,挑選精品運回武漢進行展覽和售賣。
談及樹化玉的造假問題,王鵬程說,“樹化玉本身是沒法造假的,它無非是把質量較次的做成質量貌似較高的玉石,比如讓它的綠化程度更高一些,但這個用強光電筒一照就可以辨別,真的綠化照上去要均勻一些,假的綠化照上去像血管一樣。”
目前,公司已經跟中國地質大學那邊的教授聯系,讓他們為每一件樹化玉都做珠寶鑒定,這樣官方承認的“一石一證”可以使購買者更放心。
“我們每賣一件樹化玉,都會與對方簽訂合同,若是未對玉石刻意雕琢、暴曬或是致其破損,會無限期保證以年增長15%的比例進行回收,所以無論是作為收藏者還是投資者,它都有保值的理由。”
經過調查,王鵬程發現,市場上的樹化玉最少都是以每年40%的比例進行增值,所以即便公司向每一位顧客承諾以年增長15%的比例進行回收,也是處于穩賺不賠的位置。
由于緬甸國內的限采令,樹化玉資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很有可能將來中國市場上只有有限的樹化玉,所以通過這種保值回收,可以達到無限循環的目的,這樣從中賺取差價也不失為一種投資之道。
然而,對于樹化玉來說,一切的投資都要建立在市場對它的認知度上,而這一點,也是王鵬程目前的戰略重點——通過展會與媒體進行玉石的宣傳。
今年四月份,公司已與武漢奇石館合作,舉行了中國內地最大的樹化玉展,奇石館將把它作為“五一”推出的新亮點。此外,他們還為一些中小學校的學生提供免費參觀的門票。
“由于目前藏品的限制,我們此次展覽的規模并不大,可能只有二十多件樹化玉,計劃今年八月份將舉辦一場包含一百件藏品的大型展覽。”
據王鵬程介紹,樹化玉在武漢的展覽將作為一個推廣性試驗,如若成功,他將投資五千萬在北京、上海、廣州、福建等地開分公司,讓樹化玉走進更多人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