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摩爾定律的影響下,計算機軟硬件、互聯網、手機等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性能記錄不斷被刷新,而價格卻一降再降。汽車行業是否遵從了這個規律?
最近幾個月,B級車新產品扎堆上市。先是去年下半年大眾兩個主力B級車型新帕薩特和新邁騰換代,此后是豐田主力產品凱美瑞2011年年底發布,接下來又是上海通用戰略級產品邁瑞寶發布。這些蜂擁而至的新車,究竟較以往產品做出了哪些升級呢?筆者試圖通過一些全面的對比探求其中的規律。
自20世紀60年代提出以來,摩爾定律一直是IT行業發展的鐵律,即每18個月產品的性能提高一倍,或價格降低一半。在摩爾定律的影響下,計算機軟硬件、互聯網、手機等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性能記錄不斷被刷新,而價格卻一降再降。
那么,汽車行業是否也有與摩爾定律相類似的規律呢?筆者注意到,從2002年中國私家車市場正式啟動以來,國內汽車市場的規模大概增長了十倍,最具代表性的車型(如捷達)價格普遍降低了一半。但是,主流汽車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水準卻似乎并沒有像摩爾定律所揭示的那樣持續上升,甚至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同樣以捷達為例,2002年的捷達使用軟質材料的儀表板、手套箱帶阻尼設計、五氣門發動機等高技術或高質量水準的設計,但2004年捷達改款之后上述設計全都不見蹤影。與捷達相似,幾乎所有的A級車產品全都在內飾材質上采取了降成本策略。
國內A級或A級以下車型產品品質下降的原因,歸納起來無非以下3方面:
1.競爭加劇,汽車價格大幅下降,廠家必須更加嚴格地控制成本;
2.國內消費者普遍缺乏用車經驗,對品質的要求不高,這給廠家降成本戰略留出了空間;
3.國內消費者對外在工藝品質和造型設計的要求普遍高于內在品質和內在技術(如底盤系統的技術模式等)。
位于市場中低端的A級車如此,那么相對高端一些的B級車(如帕薩特、凱美瑞等)市場又如何呢?
由于最近一年國內多款主流B級車產品先后換代,讓我們有機會對其品質和性能做一次完整的跨代對比,各廠家的產品理念以及這些理念背后的誠意大可通過這個對比變得清晰可見。筆者希望這類對比能夠幫助汽車從業者們梳理出更為清晰的產品思路。
筆者對比了7款近期換代的主流合資品牌,包括:邁騰、帕薩特、索納塔、K5、凱美瑞、蒙迪歐和銳志。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在整體上,新一代B級車產品較上代B級車全面提升。升級主要著力點為造型、內飾、被動安全以及裝備水平等方面,但動力系統升級最為有限。
與A級車市場相似的地方在于,B級車產品在造型設計和空間方面不遺余力地迎合國內消費者的需求,例如邁騰和帕薩特均在國內加長了軸距。但在內在工藝品質方面,雖然B級車整體上也在提升,但提升幅度相對有限。對于個別環節,比如手套箱內部的靜電植絨工藝、化妝鏡照明燈、后備箱底襯材質等不易被消費者察覺的地方,部分產品也出現了減配或替換廉價材質的現象。
而在前面所提到的動力總成技術方面,由于改善這方面性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通常B級車產品采用的是隔代升級策略,也就是每兩代產品做一次動力總成、底盤系統的大升級。而在筆者統計的周期內,由于大眾、通用先后完成了動力總成的全面升級(主推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整體動力表現已經領先,因此在這代產品上并未進一步升級。而凱美瑞換代時,由于豐田繼續押寶混合動力技術,并未引入增壓發動機,新一代凱美瑞動力提升不大。
通過對市場中在售產品,尤其是產品性能指標的跨代對比,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汽車廠商的運作思路,而這些思路的背后往往是消費者的需求使然。
(編輯:可瀟wqz3217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