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歷經掙扎,柯達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在紐約正式申請破產保護。百年巨頭悲壯謝幕,柯達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后一例。
百年膠片行業巨頭柯達宣布破產,令攝影發燒友為之扼腕。有人認為,柯達破產是數碼成像技術取代老式膠片的必然結果,但柯達長期的競爭對手富士卻在逆境中堅挺。在柯達市值萎縮到2.2億美元的同時,富士以126億美元的價值傲視同行。同樣面對數碼時代的挑戰,為何柯達倒下,而富士堅挺?個中因由令人深思。
其實像柯達公司這樣的案例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后一例。
讓我們以世界上最發達的美國一些公司類似的案例談一談。
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曾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腦廠商之一。雖然它有過40多年的輝煌,DEC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歷經磨難,一度走上成功的巔峰,最終還是被人兼并。給業界留下深深的遺憾和長久的思索。
1957年盛夏,DEC奧爾森對投資公司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能造出一種比IBM更便宜的由用戶們自己操作的機器,所有的人都可以與機器相互交流。世界上有許多非常重要的事情,本來是可以用非常簡單的方式解決。”
奧爾森的創新精神打動了投資人,得到了7萬美元的創業資金。DEC在創立后的第5個年頭,創造了650萬美元銷售額和80.7萬美元利潤。
作為一個高速成長的公司,1963年DEC出現嚴重的生產管理不善現象,銷售額降低,增長開始停滯。管理難題使奧爾森痛苦不安,他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被稱為“矩陣式管理”。矩陣管理作為DEC的管理概念被員工接受,這是一種按多數人意見決策的民主管理模式,迅速扭轉了DEC管理混亂的局面。
DEC VAX戰略實施是DEC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1984年10月,DEC發布了它的“旗艦”產品-VAX8600,DEC公司再次確立了自己在小型機領域的霸主地位。
1976年,IBM公司“戰略轉型”,掉轉頭來涉足被它們一度忽略的小型機。1981年IBM PC個人電腦橫空出世,DEC依然沉溺在成功的喜悅里,一次又一次錯過再創輝煌的良機。
20世紀90年代是DEC大潰敗的年代:1992年,它已經欠下了28億美元債務。
DEC一方面吸引大批技術精英做出重大貢獻,另一方面又先后流失了幾十位最出色的技術專家。人才的大量流失,就是DEC走向死亡的前奏。
1998年1月26日,這個世界級的電腦企業終于走完了41年來的最后一步。
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憑借優秀的技術實力,可以在市場上不斷崛起,創造輝煌。這就是創新的力量。蘋果公司也是依靠技術創新讓蘋果公司有了今天讓世界矚目的成就。
一個企業的生態鏈由6個方面組成。(如圖1)
企業如果要持續的發展,需要把這6個方面平衡好。
DEC在以下幾個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失誤。
1.DEC各種技術創新體制讓曾經的DEC達到了輝煌,但也正因為這套體制太輝煌了,所以沒人敢質疑這套體制是否還適應現在的市場環境,更沒有人敢去對它進行更改。
2.戰略機遇把握。DEC沒有在個人電腦領域持續發展,錯失了公司的戰略轉型。
3.淡漠了市場需求趨勢變化,導致產品更新緩慢。
4.重視人才。美國鋼鐵之父卡耐基說:“拿走我的全部財產,把人才留給我,幾年后,我又是一個鋼鐵大王。”卡耐基深深地懂得“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本”這個道理。
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企業,其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水平的持續提高、人才的培養與成長都需要均衡的發展。
柯達公司也存在著和DEC類似的問題。
1.企業的戰略規劃要領導或者跟上市場與消費者的腳步。只有那些成功轉型的公司才能更好地體現差異化競爭。IBM的戰略成功轉型為當代企業樹立了典范。柯達公司由于擔心其膠卷銷量受到影響,在如何平衡膠卷業務和數字業務的發展戰略上猶豫不決,重點放在傳統模擬相機的膠卷生意上比較多。柯達在1935年推出的彩色膠卷到2009年才停止生產,錯過了最佳戰略機遇期。
2.柯達成功后忽略了危機。在成功的光環下,沒有充分重視數碼產品的市場魅力。
柯達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品牌,當年的柯達膠片的業績非常輝煌。柯達數碼轉型的最大障礙或失敗是因為它的膠卷太成功了,它沒有充分重視數碼時代的到來。1976年之前,柯達在美國膠片和相機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90%和85%。直至20世紀最后十年,柯達仍經常位居全球最有價值的五個品牌之列。隨后,由于數碼成像取代了膠片,智能手機取代了照相機。柯達的年收入在1996年達到巔峰(160億美元),但其在2011年收入驟減至62億美元。
百年柯達破產啟示錄:企業是一個生態系統,如果自己不能持續地適應環境變化,這個生態系統終將走向死亡。
柯達走過的道路,為包括中國的企業家提供了一個新鮮的案例,為中國企業家敲了一個警鐘。創新是我們企業外來發展中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我認為以下三點是我們企業在未來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創新需要領導帶頭
蘋果公司喬布斯擁有313項專利,將喬布斯列為首席發明人的專利如下:1983年4月獲得“個人電腦”專利;2000年3月獲得電腦鍵盤設計專利;2005年10月獲得單窗口電腦界面專利;2009年9月獲得“超便攜媒體播放器”專利;2009年1月獲得與觸控設備的用戶界面和指令執行相關的專利;2002年10月獲得與Powerbook相關的筆記本電腦設計專利;2010年12月獲得便攜通信設備的電話界面專利。
惠普公司創始人之一休利特(Hewlett)在位高權重的時候“還像25歲的年輕人一樣請教問題”,并在晚上悄悄到實驗室做實驗,他的最后一項專利,也是他的第13項發明是在1971年取得的。可見,在企業的創新過程中,領導的帶頭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創造企業創新的環境
惠普公司從建立之初就建立了一個鼓勵創新、采納傳信、獎勵創新的機制。公司里的大部分員工都參與創新的工作中。這樣的機制為企業可持續的發展注入了原動力。
打造企業創新文化
我們某些企業形成了一種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捕捉到了人們的獵奇、從眾等心態,形成一股備受關注的態勢。山寨電腦、山寨手機等可以快速獲得利益,但長此以往它將削弱我們創新型企業的熱情和動力,在世界經濟領域競爭中迷失。提倡有意義的創新,對我們國家很多企業在走向世界的進程中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編輯:王玉spellingqiu@163.com)
百年柯達破產啟示錄:企業是一個生態系統,如果自己不能持續地適應環境變化,這個生態系統終將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