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辦得怎么樣,有沒有名氣,并不需要來自官方的等級敕封,而在于它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學術水準怎么樣。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等級辦學制度一直為世人所詬病,不僅有重點大學和普通高校之分,連重點大學中也有國家級重點大學和省級重點大學之別,而這種劃分不僅給大學生群體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也助長了一些高校浮躁、弄虛造假的風氣。
最近,山東省計劃在高校的等級辦學方面進行實質性的改變,即高校管理上“等級辦學”讓位于“分類辦學”。根據社會人力資源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山東將所有省屬高校分為應用基礎型、應用性、技能型三類進行建設,實行分類管理,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從而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
這種改革給我國沉悶的高校似乎帶來了一絲新鮮的空氣。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矚目。
在世界其他很多發達國家,大學并沒有嚴格的等級之分,一個大學辦得怎么樣,有沒有名氣,并不需要來自官方的等級敕封,而是在于它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學術水準怎么樣,無論是哈佛、麻省理工、耶魯,還是劍橋、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學,都無一例外。但是在國內,多年來“等級辦學”的盛行讓我國的高校幾乎成了世界高等教育中的異類。
筆者以為,現在山東省的這種高校改革思路順應了世界范圍內一般高校的辦學規律,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也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值得贊許和鼓勵。這對改變我國高校的一些弊端也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高校一直實行“等級辦學”模式,所有高校按照“同一把尺子”分為“重點大學”“普通大學”等等級,這就導致高校盲目追求“高大全”,辦學特色不鮮明,不能適應社會的多元化需求。很多高校,由于對自身的定位不是很明晰,常常根據社會特點盲目擴張專業,什么火開什么專業,結果導致一些專業需求過剩,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就業困難,也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另外,很多高校為了躋身地方重點大學或者國家重點大學,也都想方設法地跑關系、拉項目,導致走后門、行賄受賄在高校中也頗為盛行。而在實行“分類辦學”后,高校可以按照社會人力資源結構分成不同類別,不同類別的學校有不同的分工和辦學目標,每一所學校都可以在本類別中爭創一流。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高校浮躁、弄虛作假的風氣盛行,也可以讓一些高校能夠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發展自己的學科和專業,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學術水準。
目前,我國高校的整體教育水平和學會水平相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等級辦學”雖然不是“罪魁禍首”,但是在里面也起到了很大的制約作用。如果我國高校的這種狀況能夠得以改變,就有利于我國高校走向世界先進行列甚至是前沿位置。
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山東省的“分類辦學”就目前來看依舊還是很不徹底的嘗試。目前在山東省,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是直屬于教育部的國家級重點高校,其學校的改革山東省根本就無權過問,因此他們的改革并不能動搖這幾所重點大學的級別。
這樣,他們的改革成果就要打上很大的折扣。
在筆者看來,山東省高校“分類”辦學的嘗試算是開了一個好頭,而我國的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支持這項改革才是其改革得以成功的關鍵,也只有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出面,破除國家級重點高校的特權級別,“分類辦學”才能夠在全國范圍的高校改革中成為一種潮流。
據了解,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鼓勵高等學校分類辦學,要求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這也為我國高校推行“分類辦學”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依據。現在考驗的是,我國教育主管部門是否有足夠的決心和魄力予以大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