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顯示,害怕數學可激活和生理痛有關的大腦區域。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伊恩·里昂斯和西恩·貝洛克說,一個人對一項數學任務的焦慮越高,和檢測內臟威脅有關的大腦區域越活躍。
這些研究報告的作者說,以前的研究顯示,社會排斥或創傷性精神崩潰等其他心理壓力類型也可引起生理痛的感覺。但他們在這項新研究中分析了和預感一個誘發焦慮事件有關的疼痛反應,而不是和壓力事件本身有關的疼痛。這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結果表明數學任務本身并不令人痛苦,但對它的思考卻令某些人很不開心。
他們在研究報告中說:“數學可能很難。對那些患有高度數學焦慮癥的人而言,數學和緊張、憂慮和恐懼有關。有趣的是,這種關系不會體現在數學成績中,這意味著數學本身不會造成傷害,是對數學的預感令人不快。我們的研究顯示,激活疼痛網絡使人產生期待一個可怕事件令人痛苦的直覺。這些結果可提供一個潛在的神經機制,解釋高度數學焦慮癥患者傾向于避免數學和數學有關情形的原因。我們提供了表明數學焦慮主觀體驗本質的最早神經證據。”
編譯/楊孝文
美腿方程式 筆直和曲線缺一不可
摩洛哥整形外科醫生法赫德·本斯利馬納聲稱發現了完美雙腿方程式。根據他的研究,筆直的腿骨是美腿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還必須擁有一定的曲線,二者缺一不可。本斯利馬納用了12年時間分析模特、運動員的照片以及希臘雕像、芭比娃娃和達·芬奇描繪的草圖,以確定何種腿形在西方人眼中最富有吸引力。
根據本斯利馬納的研究發現,完美雙腿的腿骨從臀頂到膝關節和腳踝呈一條直線,膝蓋和小腿擁有美麗曲線,這兩大特征將女性雙腿的柔弱和力量完美結合在一起,因此最具魅力。擁有堪稱完美雙腿的女性包括好萊塢女星妮可·基德曼、葛麗泰·嘉寶和凱特·莫斯。
本斯利馬納的研究報告指出:“一旦腿柱偏離這個直軸,便失去美感。”不過,僅僅筆直是不夠的,美腿也需要一些曲線,體現女性性感的一面。大腿和小腿的內部需要擁有短而分明的凸曲線。完美的雙腿凹曲線較短,一直延伸到腳踝,外部的凸曲線更長更平滑,腿的內外曲線不應對稱。
編譯/楊孝文
控制時間 變快變慢你說了算
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腦在計時方面呈現出“地方分權”的特征,針對特定的活動,不同神經回路擁有自身的計時機制。對大腦如何處理時間的這一新發現意味著科學家能夠在將來的某一天改變個體的時間感。形象地說,就是讓時間變快或者變慢。
明尼蘇達州大學的新發現不僅提高了人工改變時間感的可能性,同時也有助于解釋我們的時間感為何因環境和條件的不同存在差異,例如在娛樂或者面臨壓力的時候。此項新研究由明尼蘇達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進行。
實驗結果表明科學家能夠在將來的某一天改變一個人對時間流逝的主觀體驗,方式就是改變大腦內與感知時間流逝的有關神經連接。此外,這項研究成果也有助于解釋為何在確定條件下我們對時間快慢的主觀感受存在差異。當面臨壓力的時候,大腦內的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的數量會受到影響。
編譯/楊孝文
氣泡隔絕化療藥物
減輕副作用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究一種利用氣泡包裹另一個氣泡輸送化療藥物的新療法,有朝一日這種方法將能大大降低化療的顯著副作用。
大部分普通化療的副作用都來源于藥物產生效果的方式。細胞不受控制地進行復制時,就會發生癌變,因此化療藥物會針對并殺死所有處于復制狀態的細胞,其中包括癌變細胞和正常細胞。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科研組正在設法讓這種化療方法更有針對性,生物工程學家斯圖亞特·易普生是該科研組的一名成員。
他說:“化療是一個令人沮喪的過程,因為最終你必須把所有這些真正有害的化學物質攝入體內。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會對腫瘤產生影響。其余部分在體內循環,對人體造成副作用。”易普生的科研組知道,如果能夠只把化療藥物釋放到腫瘤里,就能避免最糟糕的副作用。他們計劃把化療藥物包裹在一個血細胞大小、像氣泡的載體里。用一層氣泡包裹住另一個氣泡,就形成了載體,經過穩定化處理的外層氣泡里裝入少量化療藥物。只要這些載體沒被損壞,化療藥物就會與外界隔絕,不會殺死正在復制的細胞。在做超聲波掃描時,醫生經常采用類似的氣泡,以便獲得更加清晰的圖像。 編譯/楊孝文
全球變暖使水生動物個頭變小
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使水生動物的身體大幅縮小。英國科學家發現,相比陸生動物來說,溫度上升使成年水生動物變小的幅度更大。
這項由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和利物浦大學研究人員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海洋和淡水動物物種的身體大小受到溫度上升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發現有望影響水生食物鏈和水產業的食品生產。科學家比較了169個生活在不同無害溫度中的陸地、淡水和海洋生物物種的成年身體尺寸。這項研究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之一、瑪麗皇后生物學與化學學院的安德魯·赫斯特博士概括了這些研究成果。他說:“氣溫每上升1℃,水生動物的身體尺寸就變小5%,但相似尺寸的陸地動物物種平均只變小0.5%。”
編譯/楊孝文
追求完美的個性由基因決定
如果你在做事情時總是要求自己達到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這可能和你父母的基因有關。科學家發現,追求完美的個性可以在家族中“遺傳”,是由基因決定的。新研究顯示,人不是后來才變成完美主義者,而是一生下來就注定是這樣的人。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研究了雙胞胎登記表,比較了12到22歲間同卵和異卵女雙胞胎性格,從而得出了這一結論。研究顯示,相比異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有更接近的完美和焦慮表現。這表明完美主義更大程度上是由先天而非后天培養決定的,這可能歸因于這個人的父母。
負責這項研究的詹森·莫瑟博士說:“我們發現完美主義有一個很強的遺傳因素,同時發現了完美主義和焦慮之間的關系。家庭以外的獨特環境對完美主義也起到重要作用。但我們沒有發現共享的家庭環境和完美主義有多大關系的證據。”這項研究顯示,馬虎大意或任性沖動等缺乏完美主義的表現也有很強的遺傳因素。
編譯/楊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