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納入高考主要是一種好的導向作用,它主要是引導學生、
家長、學校以及社會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日前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體育總局聯合發文要求,體育科目今后將進入高考綜合評價體系。這意味著,今后體育成績的好壞可能會影響高考的錄取。但是體育課究竟該如何納入高考呢?這是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國學生體質令人擔憂
體育課計劃納入高考的背后是這些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的持續下降。今年秋季北京大學新生軍訓,多人暈倒。而在很多中小學,上體育課有人暈倒的事情更是層出不窮,在有的中小學,甚至在升國旗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也會有人暈倒。
“我國學生體質的下降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首都體育學院教授李相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統計資料也印證了很多人的擔憂。我國國民體質監測數據表明,從1985年開始,我國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呈現持續下滑趨勢。雖然到2010年多項抽檢數據首次止跌,但大學生人群的身體素質仍舊延續下滑的趨勢;中小學生營養過剩情況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城鄉都在持續增加。
李相如說,中國學生的體質狀況如果不得到根本性的扭轉,時間長了,就會給我國的國民健康及國家競爭力等方面帶來一系列的挑戰。
體育課究竟該如何進入高考?
李相如建議將體育課納入高考,這是扭轉我國學生體質狀況每況愈下的一種積極信號。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在中小學師生群體中,對于體育課納入高考的政策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一些身體素質好、熱愛體育的學生對此抱有了熱烈歡迎的態度,但是一些身體素質不好、不愛運動的人則是到處抱怨。雖然一些老師在記者的采訪中對體育課納入高考也都予以了支持,但是也有人擔心,在我國依舊還是應試教育、高考分數依舊決定一切的背景下,要讓體育納入高考真正起到引導學生鍛煉身體的作用還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同時,還有人擔心體育課納入高考后,如何保證公平是一個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在現實中,有些學生雖然身體很好,但就是跳不高、跑不快;還有些學生天生體質較差,體弱多病。這些都不是他們的錯,如果因此影響他們上高中、上大學,顯然有失公平與合理。還有殘疾考生,如果先天或后天的生理缺陷導致他們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是否涉嫌對殘疾考生的歧視? 另外,究竟該如何避免學生考體育“臨時抱佛腳”,而是確實對他們的身體鍛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呢?體育課納入高考后,如何進行考試制度和成績的設定顯得至關重要。
李相如說,體育課納入高考不能單純以一次高考的成績作為考核的依據,這樣會造成一些人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起不到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
李相如建議,體育課納入高考必須要和平時的考核結合起來,而平時的考核應該有三個維度:其一,平時每個學生的體育課都要進行記錄,對其出勤缺勤情況應該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其二,班上組織的一些課外活動尤其是體育活動都有哪些學生參加,應該有所記載;其三,平時學生的體育成績達標情況應該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這些平時的考核應該占到體育高考成績60%的比重,另外加上體育高考時測試成績40%的比重,就可以綜合得出高考體育的成績。”李相如表示,體育高考進行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可以引導學生平時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并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
“當然,在體育高考的測試部分,每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專長進行測試。這就要求每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至少要掌握一門自己比較擅長的運動技能?!崩钕嗳缯f。
警惕成為應試教育的另一個翻版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謝瓊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體育課納入高考并沒有多大的必要,這種方式讓體育教育依舊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窠臼,另外納入高考以后,其不僅容易被弄虛作假,又會額外增加學生的一些負擔。
“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關鍵要在體育之外下工夫。如果我國學生不再一切為了考試的分數而努力,平時他們的學習負擔也不再那么繁重,各個學校都有完善的體育設施,學校的體育課不是經常被擠占,那么學生們自然會有更多興趣、時間和機會參加體育鍛煉?!敝x瓊桓說這些問題不解決,單憑體育課納入高考并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不過李相如表示,體育課納入高考主要是一種好的導向作用,它主要是引導學生、家長、學校以及社會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政策方面而言,其還是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
為了避免體育高考造假的泛濫,李相如建議,在最開始的制度設計時就應該有比較周到的安排,體育成績作假必須和高考作弊一樣對待。
“只要制度設計得合理,體育課納入高考應該對學生體質的提升起到很大積極作用。”李相如表示。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我國中小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教育部等四部委近日提出,中小學生在校至少要學會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在評估評優時將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3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實行“一票否決”。這對學校重視學生的身體鍛煉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