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碩士
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
現在離婚率居高不下,雖說結婚和離婚都受法律保護,但結婚時理由只有一條,而離婚時的理由可以有成千上萬條,不管怎么說,離婚畢竟是表明了兩人的婚姻走到了終點、走到了盡頭,但是離婚后的夫妻,沒有孩子的還好,有孩子的一方在孩子的問題上確是問題多多。
女兒有一個同學,父母離異,而父母都又再婚,女兒跟著奶奶在一起生活,造化弄人,奶奶突然得了癌癥,讓這可憐的孩子僅有的家庭溫暖也變得岌岌可危,父母都再婚,誰都不愿意去接納這個孩子。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人類對于情感的需求始終不變,渴望被愛,渴望被關懷的心態終其一生都深深地種在我們內心深處,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由于無力照顧自己,家庭才顯得尤為重要,沒有人為了離婚而結婚,其中涉及到的人、事、物非常之多,復雜程度是難以想象的,造成的影響和后遺癥也是人們所不能想象和承擔的。
離婚后若能再造成兩個幸福家庭也是一樁美事,但在我從事心理咨詢近十年來,大多離婚的個案中,即使是當事人走出離婚的陰影,但在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依然還有一個地方不能輕易觸碰,而在離婚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則更是會用盡一生時間來尋找內心的安全感,對于婚姻的不信任又會造成他們新的問題,失落、孤單、害怕和憤怒將伴隨著他們成長。
國外有研究指出,父母如果不就離婚給予孩子合理解釋的話,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憤怒或者悲傷,學齡前的孩子會表現出軀體癥狀,如胃疼、頭疼、做噩夢或者尿床,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9-12歲的孩子容易表現出愛發脾氣、喜怒無常、執拗或反抗,并且男孩子會用比女孩子更強烈的方式表達憤怒。
研究也證明,父母離婚后的孩子成年后,早婚和同居率以及他們自己結婚后的離婚率都會比正常的孩子要高,這也表明離婚家庭的孩子在建立信任、發展親密關系和承擔義務方面都有不同的問題,有的則是因為害怕被拋棄或者糾纏于麻煩的關系之中。
在這里給家長的建議是,告訴孩子,為你決定離婚所帶給他的傷害和痛苦感到抱歉,離婚不能改變,你要告訴孩子接下來生活會發生什么改變,并且一定要告訴孩子,雖然父母不再相愛,但是仍然會關心彼此,孩子可以和另外一方保持聯系,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不變的,并要強調離婚后將會一直愛他,在孩子面前說起另一方的時候要尊重,這樣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增強。
曾有一個學生家長告訴我,孩子姥姥、姥爺整天在孩子面前說孩子父親是畜生,他們在表達憤怒,殊不知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承擔了父親的羞恥,因為在孩子的內心,他也是畜生的孩子,這樣的表達會讓孩子在婚姻中承擔過錯,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離婚后父母之間的沖突越激烈,孩子的幸福指數就會越低,而在婚姻完整的家庭,如果有高頻率,高強度的沖突,孩子也會缺乏幸福感。
在這里也勸慰還不至于鬧到離婚那步的家庭,想想孩子的一生,能修復婚姻最好是修復,為了孩子和家庭,離婚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