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是指由既無藥效、又無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質構成的、形似藥的制劑。安慰劑一般是由葡萄糖、淀粉等無藥理作用的物質構成,其外觀、形狀、顏色和氣味等都和真藥幾乎相同,沒有藥性也沒有副作用。安慰劑對那些渴求治療、對醫務人員充分信任的病人能產生良好的積極反應,這種反應就稱為安慰劑效應。使用安慰劑時容易出現相應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的人,稱為“安慰劑反應者”。這種人本身的性格特點就是:好與人交往、有嚴重的依賴性、比較容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經常注意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適感,有疑病傾向和神經質。
安慰劑還有一種廣義的解釋:一切能對患者起到安慰作用的手段和方法,如心理治療、環境因素、外科操作等一些除醫療處理因素之外的治療手段。所以,安慰劑的概念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它不單指多數人印象中的一些有形制劑,還包括無形的心理及環境對疾病或身心健康的影響。
近日和同事聊天,他家里有個長輩有點疑病癥,讓自己的兒媳買藥給她,但是因為不喜歡兒媳,買的什么藥都是吃了無效,但是拜托我同事,也是他本家的一個侄子,買來的維生素吃了后都能讓胃不再疼痛,精力充沛,我想這安慰劑的作用在其中還真是不能忽視。
安慰劑不管是在生理和心理臨床治療上的實驗一直都證實可以發揮穩定病人情緒的作用。一般來說,患者求治的這個愿望越強烈,效果越好。另一方面,施治者具有一定的聲名和經驗,經驗越豐富,效果越好。現在看來,不僅僅是經驗和聲名,還要有患者足夠的信任,據文獻報道,由病人高度信賴的醫師治療,安慰劑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短期療效最高可達約70%。
前陣子看報道說中科院心理實驗室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之所以能夠依靠安慰劑所產生的信念效應來應對和調節不良情緒,可能與腦內的“膝下扣帶回”這一區域功能有關。研究還發現:當人們所深信的治療裝置被開啟時,他們腦內的膝下扣帶回表現出明顯的激活增強,而且這種增強是無差別性的,只要人們意識到治療裝置處于開啟狀態,這個區域就會表現出激活,提示這個區域的功能可能與不良情緒的發生根本無關,而可能與人們相信自己在治療裝置的幫助下能有效地應付不良情緒的普遍的信心狀態有關。
最難治的心理疾病是抑郁癥,這類病人不管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效果都是差強人意,而中科院的實驗表明,抑郁癥患者的腦正是研究中提到的“膝下扣帶回”這個部位的功能發生了明顯的異常;并且,如果采用深部腦內刺激技術對這個區域周邊進行刺激的話,則難治性抑郁癥就可得到有效的緩解。
對過去的經驗消極認知甚至無助和絕望是抑郁癥的基本心理特征之一,而這個特征在難治性抑郁癥患者身上可能更加突出,在家里長輩看到隔壁病房的八十歲大叔不是因病痊愈出院,而是不能治愈,只能回家等待,這個長輩內心對自己的擔心和害怕形成了嚴重的抑郁,在家里整整哭了兩天,自己也不清楚擔心什么,也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看來心理治療和安慰劑結合是作用很大的。
安慰劑主要是對患者產生一種心理暗示,讓患者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所遇到的難題和癥狀。不管是實物藥劑型的還是無形的安慰劑,在使用時都要注意它的適應癥和患者的個體差異。安慰劑不是一種萬能藥,也只有在合適的時間、空間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要根據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