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
湖南省衡陽地區轉基因“黃金大米”的兒童實驗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到目前為止,無充分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像一些環保主義者宣揚的那么可怕,但這次“黃金大米”實驗卻受到很多人的批評和非議,其原因并不是“黃金大米”自身的安全性問題,而是進行這種轉基因食品實驗在程序上的規范性。
2008年,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與中國數家科研機構合作,在湖南省衡陽地區進行轉基因“黃金大米”試驗。4年后,這一試驗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知名學術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目前的信息顯示,該項研究的有關實驗存在嚴重違規的情形,有關研究人員既違背科學研究的倫理底線,也違背了道德底線。
在臨床醫學實驗或者進行其他科學實驗方面,兒童是特殊的人群,這也是各科研項目倫理審查的重點。衛生部2007年頒發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指出:“對于喪失或者缺乏能力維護自身權利和利益的受試兒童等應當予以特別保護”。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頒布的《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工作指導原則》中,對在兒童等弱勢群體中開展的試驗,也明確要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唯有以該弱勢人群作為受試者,試驗才能很好地進行;二是試驗針對該弱勢群體特有的疾病或健康問題。
但是有關專家指出,“黃金大米”事件顯然違背了這兩條原則:一是不能證明該試驗非得由兒童參與,二是參與試驗的兒童本身健康,并不缺乏維生素A。
按照規定,進行“黃金大米”相關項目的實驗必須要有相關權威部門的批準。但是,這項實驗在我國沒有經過任何部門的批準。9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初步調查結果,指出經審查科研檔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和其他直屬單位均沒有批準和參與有關“黃金大米”的研究。論文所述的研究內容也沒有按規定提交衛生部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和衛生部審批。
更為嚴重的是,有關參與實驗者對他們所參與實驗的項目也并不知情。在科學研究領域,參與實驗者的知情同意權是科研領域十分重要的權利,其知情同意應符合完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選擇的原則,研究人員必須向受試者說明,加入試驗是自愿的,可以隨時退出,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而知情同意書,需要告訴受試者的信息應包括試驗目的、試驗步驟、受試者的風險等,另外其表述應通俗易懂,要讓受試群體完全理解,不能含糊其辭。
但是,湖南省衡陽地區“黃金大米”的兒童實驗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在沒有充分告知的情況下,有關研究機構就將他們當成了實驗的“小白鼠”。在事情的真相被揭開以后,無論是科學界還是社會公眾,對其都感到尤為憤慨也就不難理解了。
實際上,多年以來,類似的程序違規實驗在國內時有發生。在我國,無論是醫學臨床的新藥實驗還是其他一些科學實驗,如果關系到人的身心健康,按照規定,進行實驗時必須要通過嚴格的審查程序。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了避免程序上的麻煩或者是防止自己的實驗計劃被叫停,一些機構和研究人員往往在沒有經過嚴格審查程序時,采用偷偷實驗和蒙蔽實驗對象的辦法“暗渡陳倉”。尤其是國外在華進行的一些新藥人體實驗和中外一些研究人員合作的研究項目,更是這種實驗的重災區。“黃金大米”的兒童實驗被曝程序違規,也只揭開了違規實驗項目的冰山一角。
當前,我國衛生部等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嚴格規范醫學的臨床新藥實驗和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科學實驗的審批程序,對實驗人員或者研究人員的實驗進行嚴格管理。另外,對實驗程序違規者,也應制定嚴格而具有威懾力的懲罰機制,這樣才能堵住目前國內眾多實驗項目程序違規的漏洞,才能讓普通社會公眾尤其是兒童群體不在欺騙或者是隱瞞中被充當“小白鼠”。
科學實驗的目標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地應對疾病,生活得更健康。為了正義目標,并不能不擇手段,因為“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