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有不少于200個智慧城市項目正在實施中。2007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表的《歐洲智慧城市報告》顯示,智慧城市可以從智慧經濟、智慧流動、智慧環境、智慧公眾、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六大維度來界定。事實上,這些智慧城市的“智慧點”各有不同。
哥本哈根:自行車之城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志在成為全球第一個二氧化碳零排放之都。目前看來還是很有希望的,它的綠色交通成績突出。
數據顯示,如果你駕車出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如果乘公交車可以把這個數字降到自己開車的50%,那么如果選擇軌道交通可以進一步降低到20%。為了促使市民盡可能使用軌道交通,哥本哈根市政府進行了統籌規劃,其核心思想就是讓所有的居民從家里出來,在一公里的范圍之內,就能非常方便地坐到軌道交通,這樣就能有效地減少私人小車的使用。
那么,這一公里的路程如何解決呢?哥本哈根素有“自行車之城”的叫法,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在此之上,政府還建造了3條環保自行車高速公路來緩解交通擁堵現象。沿途的配套設施也不能落后,服務站點提供簡便修理工具等也為自行車出行提供便利。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自行車在把手上安裝了射頻識別技術(RFIT)或是全球定位系統(GPS),通過信號系統保障出行暢通。
當然,傳統自行車畢竟不是人人都喜歡。2010年,哥本哈根開始推廣一種智慧型自行車,讓騎車變得更輕松。這種自行車的車輪裝有電池可以存儲能量,所以踩剎車的力量可以回饋成幫助你爬坡或使速度加快的能量,輪子上的傳感器會測量你騎行的方向,當你往前踩時傳感器會告訴車輪的電動馬達幫你往前沖,當你踩剎車時馬達幫助你慢下來并重新為電池充電。
數據顯示,這種新型自行車與配套設施確實有效果,越來越多的市民拉長騎自行車的距離,以減少使用會產生溫室氣體的運輸工具。預計到2015年,哥本哈根市民往返城郊選擇自行車出行的人數比例將達到50%。
迪比克: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
美國中西部愛荷華州的迪比克市風景秀麗,密西西比河貫穿城區,是美國最為宜居的城市之一。不過,大多數人知道它,還是因為在2009年9月,它與IBM公司共同宣布,將建設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
事實上,迪比克是個只有6萬人的小城。在智慧武器的包裝下,它將實現完全數字化,并將城市的所有資源都連接起來,包括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等,因此可以偵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并作出智慧響應,服務于市民的需求。其中,能源、水務以及交通三大系統建設是優先發展領域。
通往智慧城市的第一步,迪比克向每戶人家、每個店鋪安裝數控水電計量器,其中使用了低流量傳感器技術,防止公共設施和民宅水電泄漏;同時搭建實時可持續發展綜合監督平臺,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和展示。迪比克市希望通過這一計劃,使城市的資源使用狀況一目了然,并智能化地做出響應。
最為重要的是以迪比克市向市民提供這些信息。這樣每個人、每家企業就能對自身的耗能有清晰認識,會對可持續發展擔負起更多的責任。按照當地政府的話說,“這是一張一弛實現優化的方法”。
此外,迪比克希望獲取有助于提高公交載客量以及調度效率的信息,比如確定最適合旅游路線的巴士的大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全市開始與IBM研究公司合作分析數據,并決定采用 RFID技術追蹤現有公交路線中的載客量。
在迪比克,數百名乘客作為志愿者,將標簽帶到公交車上,讀取乘客上下車的地點、時間等數據。這些數據有助于更好地規劃交通路線,對于公共交通系統的管理者們,通過分析數據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交系統的服務水平。
新加坡:轉型中的智慧城市
新加坡由新加坡島和附近的63個小島組成, 面積699.4平方公里,2008年的人口為484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人們印象中,新加坡的經濟主要依靠旅游業和港口貿易,其實,它正在逐步改變。從2006年開始,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動“智慧國2015規劃”,即在2015年前,利用無處不在的信息通信技術將自己打造得更加智慧。
按照規劃,在新加坡只需要有一個本地的手機號便可以登錄免費WiFi。目前,已經有超過180萬名用戶使用該項服務,用戶平均每人每月使用達25.2小時,并且,為了解決WiFi接入量過大拖慢網速的問題,自2009年開始,新加坡還將免費WiFi的訪問速度提高到1Mbps。
在智慧國2015規劃的拉動下,新加坡居民家庭寬帶普及率已經由2010年的82%上升到2011年的85%,與此同時,手機的普及率也從2010年的144%左右增長到2011年的150%。而在資訊通信所帶動的GDP方面,人口只有518萬的新加坡去年資訊通信產業產值是830億新幣,相當于4100億元人民幣。
信息通信行業除了給新加坡帶來經濟提升,也使得市民生活更加智慧。在醫療領域,高速而普及的網絡傳輸條件讓遠程醫療不再僅僅停留在概念之上。例如,如果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患有眼部疾病,完全不必親自前往醫院。通過高分辨率的攝像頭,醫生可以在攝像頭的另一端觀察到患者眼部極其細微的病變,并且可以在線完成接診。
通過教育智慧化,新加坡的學校也更加吸引人了。在未來學校的試點中,校方建造了由14塊巨型屏幕相連的4D擬真實驗室,例如,在一堂熱帶雨林的學習課中,學生可以通過觸碰同步多點觸屏與4D環境直接互動。在教室中,所有的教學實現無紙化,學生人手一個定制的平板電腦,這部分資金全部由學校承擔,對于這種融合了多媒體的教學,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或是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