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科學魔術表演,絢麗的五彩煙花燃放。9月13日晚上,2012年北京科學嘉年華開幕式在奧利匹克公園上演,隨后的四天時間里,成千上萬的市民開了一場科學大PARTY,體驗科學的魅力。
沒有玩不到,只有想不到
2012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作為北京主場的標志性活動,第二屆北京科學嘉年華活動專門設置了“食品健康體驗館”,你可以品嘗到有機農場出產的牛肉、雞肉。一些老年人還可以在這里體驗按摩,專家在體驗館里向市民講述科學養生的知識。
本屆北京科學嘉年華主場,為觀眾準備了213個體驗項目,沒有玩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你想過一把都市快樂農夫癮嗎?在自家陽臺上種植蔬菜嗎?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食品安全館內朝陽區種植業養殖業服務中心帶來的生態農業科普展示互動活動。在這里,工作人員會直觀演示家庭無土栽培芽苗菜步驟,公眾可以現場學習制作,并能將成品免費帶回家。如果你還對其他作物感興趣,那么,現場展示的各式陽臺蔬菜及裝置,準保你一次看個夠。
在航空體驗區,來自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的飛行模擬體驗可是一般人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的,初學者的飛行訓練體驗、有點飛行常識的模擬體驗以及專業飛行人員的高級模擬體驗都能在這里找到。記者坐上了高級模擬體驗機的副駕駛,這是一架米-171直升機的駕駛艙,主駕駛位置上的專業飛行員帶著記者在模擬的機場上兜了一圈,飛行起來和駕駛真實的飛機幾乎沒有差別,連暈機都能真實感覺到,隨著直升機降落在“屋頂”,飛行體驗也隨之結束。
還在為去哪旅游而煩惱、總感覺旅游勞累而猶豫不決嗎?快來智慧旅游展區找靈感吧。北京市旅游委首次組團參加北京科學嘉年華,聯合水晶石、去哪兒網等知名科技企業重點打造智慧旅游展區,虛擬旅游、數字旅游、智慧飯店等一系列全新旅游科技概念,將為公眾呈現別樣的科技與旅游結合品。
在德國帶來的科技體驗項目中,人們能夠現場感受到色彩幻影的小把戲,隨著黑白圓盤的轉動,不同的人竟然能看到不同的顏色,而這其中的原理在全世界還都是無解的科學謎題。小朋友們可以現場制作黑白圓盤帶回家,也許有一天會在轉動圓盤的過程中找到科學的答案。
化學和物理可以這么學
你相信竹簽扎不破氣球嗎?在首次來到中國的英國愛丁堡國際科學節充滿活力和魅力的互動實驗展臺上,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大膽地來實驗一把氣味科學。
10多位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的志愿者經過愛丁堡國際科學節工作人員三天的集中培訓,在科學嘉年華的現場幫助觀眾體驗。
一位志愿者拿著一只充滿氣的氣球,用竹簽從氣球一邊扎進去從另一邊穿過來,氣球沒有爆炸,只是有些漏氣。現場一位小朋友瞪著大眼睛,驚奇地問為什么?“你要仔細看,我是從氣球比較厚的底部扎進去的,由于氣球中有空氣壓力,可以將竹簽扎的小孔暫時封閉。”志愿者將其中的科學道理告訴小朋友,這只是英國愛丁堡國際科學節帶來的一個物理實驗。
如果你不怕弄臟雙手,完全可以踴躍報名參加現場制作橡皮泥的過程:拿一只玻璃杯,倒入為你準備好的透明聚乙烯醇溶液或者白色聚乙烯醇膠,之后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加上一些水彩染料,小朋友還可以加上喜歡的亮閃閃的小金粉裝飾一下,最后一步加上硼酸鈉溶液,你的五彩橡皮泥就做成了。
“原來物理化學可以在游戲中學習!”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的志愿者姜然懊悔地對記者說,“上初中的時候,死記硬背公式讓我對物理和化學課非常頭疼,沒有想到游戲中就蘊含著科學原理。”
英國愛丁堡國際科學節工作人員麥克唐納德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愛丁堡國際科學節每年能吸引10萬多青少年來體驗,他們專門設計了生活中蘊含科學知識的小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在游戲中學習枯燥的物理和化學知識。
在“氣味藥水變香水”的游戲中,討人厭的氣味藥水,竟然可以搖身一變,變成屬于你自己的聞起來甜甜的香水。
南非科學節展臺上有一個非常有趣味的科學秀,通過現場人員的嫻熟展示,我們有機會“一睹”聲音,一起揭示聲音的科學,探得樂器發聲的奧秘。這里還展示了許多有極地異域色彩的南非傳統樂器,鼻子吹的長笛、水管喇叭、回旋管以及草做的回旋管。樣子新鮮,聲音更是新鮮,吸引了無數小朋友。
“大象長了幾條腿?”“鳥在籠子外,還是籠子里?”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要到了新加坡科學中心這個展臺,就要打個大問號了。因為這里正在進行由40 幅幻覺藝術畫作組成的有趣的展覽。來吧,挑戰一把眼力。真假,自有分曉。
一個人的“動物世界大會”
“我是一只小老鼠,我對地球也有貢獻。” 北京麋鹿博物館副館長郭耕教授將他的獨角科普劇《動物聯合國大會》搬到北京科學嘉年華的舞臺上。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在草原上奔波;人類說什么老虎吃人,事實上地球上的老虎都快被人吃光啦。”郭耕戴著各種面具,模擬起狼、青蛙、大猩猩等,并且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夸張的肢體語言、豐富的表情,贏得現場小聽眾們的贊嘆,小聽眾聽得很入迷。
“最近,我的《動物聯合國大會》新增加了鯊魚,目前已經有將近20名成員。因為最近關于禁止吃魚翅的事情比較火。”郭耕說。
“我是海洋的清道夫,我對維持海洋的生態平衡非常重要,但是人們為了吃魚翅而肆無忌憚地捕殺我們。”
世界上各種動物對地球都有貢獻,就連人人喊打的老鼠也不例外,老鼠繁殖力很強,成了很多動物的食物,供養了很多動物的生存。
在高級動物“人”登場的過程中,郭耕模仿各種動物的語氣,細數人類破壞動物世界平衡,打破生態平衡的行為,讓小聽眾們提高了環保意識。
“狼和老鼠都是有貢獻的啊,太不可思議了。”來自史家胡同小學的張玲偉說,這場科普劇讓她大開眼界,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希望以后還有這樣的科普劇。
“以前我看的科普書比較少,沒想到科學知識這么有趣。”一名小聽眾說,這次科普劇讓他對科學產生了興趣。
北京麋鹿博物館還將多人科普劇《麋鹿苑的夏天》首映式搬到了北京嘉年華的舞臺,五個角色里有兩個人物角色:麋鹿園園長、小朋友亮亮,還有三個動物角色:馴鹿、小獐子和大雁媽媽。
一只馴鹿“鬼魂”上臺了,講述它的悲慘命運,“青草、樹葉、紅蘿卜,你們游客的面包、餅干、火腿腸,我根本消化不了,就更別說直接害死我的塑料袋了!”馴鹿的“鬼魂”哭訴道。
“劇中的這些故事都真實發生在麋鹿園,我們就是要用這種寓教于樂的科普話劇來教育游客,動物有自己喜歡的食物,人類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喂養它們。”北京麋鹿園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是該劇的編劇李聰聰告訴記者。
一只剛出生的小獐子被游客抱了一下,它的媽媽就無情地拋棄了它,不給它喂奶了,最后麋鹿園的工作人員收養了它。
“這個故事真實發生過,由于游客出于喜愛剛出生的小動物都想抱一下,但是由于它的媽媽都是憑借氣味來識別自己的孩子,小動物身上有了游客的氣味,它的媽媽就會拋棄它。”李聰聰說。
北京科學嘉年華將固定在每年的9月的第三個星期即全國科普日期間舉行,持續為老百姓提供科技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