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代產品,北京時間9月13日iPhone 5登場,讓人亢奮不起來。它的確有著更輕更薄的機身、更炫的屏幕、更快的速度和更新的網絡支持,但依舊不太讓果粉感冒。
一方面是因為iPhone 5發布前的各種爆料,太詳盡太確鑿了,沒有任何的神秘感。這不同于前代任何產品的嚴格保密,即使當年的樣品機丟失,也沒有iPhone 5曝光得這么一絲不掛。或許是蘋果公司的故意為之,抑或是當前的通聯水平,讓保密工作越來越難。
特別是命名,除了它屏幕變長能放5行應用外,再也看不出這第6代產品跟5有任何關系。為數不少的人認為,蘋果是故意迎合大眾猜測兩年的iPhone 5而更改命名的。它再也不是神秘的藝術品,而只是一款新產品,這種趨勢也將會繼續。
另一方面,就源于廣大用戶的心理預期。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一個新的特質叫做口碑。它不同于傳統的更快更強,那么好衡量。決定口碑的一方面是用戶體驗,一方面是心理預期。
所以,對于蘋果手機而言,前幾代的驚艷,把用戶的心理預期一次次提升到了非常的高度。而今后的一代代產品的創新步伐,就需要一次次地跨過眾人的心理預期,這顯然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
除了心理預期外,技術發展趨緩才是放慢創新腳步的根本原因。前蘋果公司銷售主管梅斯對媒體說:“同過去相比,智能手機日趨成熟,這類產品的功能更多只是微小的改進,這是正常的。”
的確,除了蘋果之外。孜孜不倦的諾基亞、HTC、三星等廠商推出的各類產品也在進行微小創新,沒有革命性突破。手機技術的發展趨緩,是全世界范圍的趨緩,不只蘋果一家。
另一方面,著名通信觀察家項立剛認為,今后手機能否成功絕不僅僅取決于手機設備本身,來自網絡運營商和零售商的支持將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新近發布的iPhone 5如果支持中國移動的3G制式或未來的4G制式,的確會讓中國用戶眼前一亮。
而針對蘋果公司自身,iPhone 4已經讓其賺了個盆滿缽滿,任何革命性的改變搞不好會弄巧成拙。在iPhone 4的基礎上進行革新才是維持住自己地位的捷徑,5不過就是加長變薄的4而已。能讓蘋果公司如此不緊不慢發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前代產品足夠出色、用戶基礎良好,另外就是競爭對手的不給力。需要一個攪局者來喚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