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事水墨藝術創作逾16載的蘇珊·雷金德斯女士(susanReijinders)第二次來到傳統水墨發源地——中國。第一次是在2010年秋天,協同友人的短暫中國之旅。一年后再次來華,則是應深圳畫院之邀進行為期兩個多月的客座交流。在這段時間里,她走訪了深圳藝術家工作室、美術館、藝術院校、書店,到南澳、西部灣、仙湖等地采風、收集素材,深入了解中國水墨傳統文化及當代水墨畫發展的現狀。這些親近的體驗,也讓她更熱誠地投入到在中國所發掘的新題材創作中。
自然之美、萬物蓬勃的生命力,是雷金德斯女士一直關注的繪畫題材。深圳的丘陵地貌、濱海地緣、亞熱帶氣候,及其特有的植被、花卉、生物,都吸引著這位來自北歐藝術家對自然之物華彩生命的贊嘆。
今天,我們在這里展示藝術家的“葡萄園”、“韻律”、“牡蠣”、“花卉”四個系列水墨作品。其中“葡萄園”和“韻律”系列是來華以前創作的作品,另兩個系列作于深圳。從她來深圳前后所創作的作品,我們看到她對中國水墨的理解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前者著力于色彩和韻律、抽象構成的表現,這些得益于藝術家良好的西方繪畫素養,后者則更注重墨色細膩的變化。在這些新作中,畫家運用水和墨在生宣紙上的暈化、漬留、撞水、撞墨等技法,在“五色”中尋找細膩層次的表達,同時又保留了藝術家敏銳和大膽的用色。誠然,這些新作保留了她對光影的一貫眷戀,這種看似褪不去的西畫“習風”,卻正賦予了她的作品獨特的視角,打破了我們固有的“程式”。
對繪畫技巧的追求從來就是藝術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在繪畫邊界模糊的今日,繪畫技巧的滲透為中國畫帶來了無限生機。蘇珊·雷金德斯的嘗試,也正與我們希望藝術家拓寬當代水墨畫表現域的探索相契合,同時,也再次體現出深圳畫院多年來致力推行“客座藝術家制度”,力求保持開放、多元兼容的學術環境和一支長期保持活力的專業隊伍的初衷
(責編 彭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