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宏先生結緣于水。生在湖南,喝湘江水長大;服役廣東,與珠江為伴;現湖北任職,又得長江漢水之惠。得水獨厚的馬先宏性情如水,剛柔并濟,馨于靜流,響在波瀾。
軍旅33載,他身上凝蓄著軍人的陽剛之氣;又因常年專事黨務、思想政治工作,且醉心于文學藝術,因此“陽剛”中又添“陰柔”之美,這“兩美”集于一身,有說其是因為水的滋潤,有說其源于部隊的錘煉,還有說其得益于傳統文化的熏陶。
2011年8月1日,全國公安消防文聯為慶祝建軍節,在中國消防博物館首次舉辦了全國“公安消防部隊10人書法展”,馬先宏位列其中。呈現在眼前的這10件書法作品,通覽有如“鐵馬秋風”撲面而來,氣息吞煉,細品又似“杏花煙雨”沁人心脾,詩意悠悠。陽剛與陰柔、大氣與小巧、傳統與現代溢滿紙面,其布局開合有度,點線有馳有張,墨色左潤右浸,既對立,又和諧,展現出了他在書法藝術上斡旋繼承與創新的靈性和潛質。
馬先宏的書法作品,既取古典傳統之法,又不乏時代元素。觀其行草,二王、宋人底色呈現,明清書風掩映,猶如水之起伏;結字內斂舒展,塊面對比強烈,凸顯了軍人的陽剛氣質;用筆搖曳,節奏快慢淡定,宛如溪流舒緩,充滿詩情畫意。這或許就是馬先宏結緣于水的緣故,熟知其性情,濡墨于筆端,任性情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游走,營造出孫過庭所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藝術效果。
馬先宏的書法布局,氣息靈動、格調雅致,想必得益于他的文學養分。他善于領悟書寫內容的意境,潑墨揮毫時能在內容意境中糅合書法精神,并通過線條與布局較好地解讀字之寓意。這種特點,在他創作的王維詩《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橫幅作品中,表現得尤為典型。行間疏朗、字距緊密的章法,較好地體現了詩人王維此詩恬靜淡然的意境。誠如古詩所言“腹有詩書氣自華”。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既可遠觀、亦能近品,點畫靈動、氣脈通暢,顯露出他揮灑筆墨的極佳興致。
馬先宏在書道中演繹出水的變化,作品展現出堅質浩氣和水墨情懷。他在享受著書法藝術,亦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假以時日,馬先宏通過書寫量的日積月累,對筆意字法的更深領悟,跨入又一個新的境界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責編 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