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在全國樓市年初陷入低谷之后,二三月份,僵持不下的開發商主動采取以價換量的策略,而苦守多日的購房者也在低價的誘惑下頻頻出手。隨后幾月,在市場供需兩旺的情況下,樓市熱度也由“文火慢燉”逐漸轉為“大火爆炒”。
恰逢六七月的年中當口,雖然政府層面依舊強調樓市調控決心不動搖,但正如這驟然升溫的天氣一般,樓市實際上已經熱了起來。各種數據也在佐證,市場的冷熱絕不是憑空喊出來的,新一輪房地產的熱浪正在席卷而來。
量價回升連城訣
“紅五月”余溫未消,6月的樓市也在這烈火驕陽的天氣中,繼續發酵升溫。
盡管分析人士對下半年樓市成交量是否會繼續走高仍舊沒有統一口徑,但面對成交量和成交價格的連連高企,業內普遍認為,“下半年樓市,至少不會比現在差。”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7月初發布的6月“百城價格指數”顯示,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688元/平方米,環比5月上漲0.05%,結束了自2011年9月以來的連續9個月環比下跌的態勢。同時,多地成交量也紛紛刷新年內紀錄。
在北京新建商品房方面,同樣一片漲勢。記者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數據整理發現,6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套數為13415套,成交面積為147.85萬平方米,分別環比上升27.34%、 24.70%。同時, 6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實現連續5個月上浮,漲至2130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了5.09%。
據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數據統計顯示,6月北京二手住宅簽約13000余套,環比5月上漲7.5%,同比上漲71%,創下自去年限購政策實施以來的新高。
不止是北京,多個城市的成交數據的上升也在支撐著樓市的火熱。
公開數據顯示,6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02.1萬平方米,較5月再增26.6%。該數據不僅接近五年來月均成交量107萬平方米,更創下2011年2月以來17個月的上海樓市月度成交量新高。與上海緊鄰的南京、杭州也同樣屢創限購以來的新紀錄。
據南京市房地產相關網站公布的6月樓市成交數據顯示,6月7291套的新房成交量是南京實施“限購令”以來最高的單月成交量。武漢市房管局數據顯示,6月武漢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達12108套。這一成交數據不僅創下限購以來新高,也是20個月以來成交高點。
此外,杭州6月成交也出現了大幅反彈。6月杭州市區共成交商品房11300多套,環比漲幅達41.91%。這一成交數據直逼樓市最高峰2009年6月的成交量,創“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以來成交量新高。
房企業績明顯回升
如果說全國多區域成交量和成交價格上漲,對樓市火熱的呈現仍然不夠直觀的話,那么開發商賺得“盆滿鍋滿”則是對市場高溫的最好詮釋。而樓市“熱了”也讓年初愁眉不展的開發商此刻喜笑顏開。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包括招商、金地、保利、中海在內的22家上市房企上半年銷售金額合計達4149億元,同比上漲幅度為14%,且大部分企業的銷售業績均有所上升。
在這些上市房企中,招商地產銷售額161.3億元,同比上漲136%;金地合計135億元,同比上漲20%;保利銷售額為503億元,同比上漲28%;中海合計銷售651.5億元,同比上漲25%。
此外,個別房企也在超額完成上半年銷售任務后,及時調整了全年銷售計劃。世茂房地產是第一個高調對外披露調高全年銷售計劃的企業,據其稱上半年銷售額達225億元,同比增長約五成,公司今年銷售計劃也從307億元調整為350億元。據業內人士預測目前不排除其他房企調高全年銷售計劃的可能。
不僅地產巨鱷大多業績明顯提升,一些第二陣營房企也勢頭凌厲。例如越秀地產上半年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71.19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57.06萬平方米,按年分別上升134%及192%,同時分別占2012年合同銷售目標約71%和59%。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業內人士預計,2012年的市場走勢將與2011年相反,呈現上冷下熱的趨勢,即市場高潮出現在下半年。但市場卻在3月底提前呈現觸底回升跡象,而在五六月份更是出現了迅速反彈的局面。
保利地產在5月份突破100億元銷售大關之后,6月份單月銷售額則達到了155億元,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單月銷售最高值。而實際上,保利在1月和2月的銷售額僅為15億元和36億元,去年的銷售額月平均值也只有61億元。
無獨有偶,恒大地產也在五六月份的銷售中表現突出。在今年前3個月銷售額總計約80億元的情況下,4月發力銷售82億元,而5月份則突破單月100億大關,達到104億元,雖6月份業績環比略降,但也有82億元。
此外,萬科、中海等房企也在五六月份的回暖熱潮中收獲頗豐,連連創下單月百億的銷售業績。
土地市場正在回暖
雖然樓市高溫已成事實,但作為最能反映開發商信心風向標的土地市場,并未直接進入沸騰狀態。
“就像燒開水一樣,現在的土地市場在90度左右,看不見水泡翻滾,卻正在迅速復蘇,隨時都有可能炸開鍋。”有業內人士做了如此比喻。
事實上,年初以來,土地市場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嚴寒。今年前5月土地市場的各項指標已經全面下滑。根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長沙等全國20個重點城市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場共成交了2118塊土地,出讓金累計為2397億元,大幅縮水1366億元,同比降幅達36.3%。同時,四大一線城市成交土地宗數僅為367塊,成交建設用地面積為1567公頃,平均樓面價為1664元/平方米,溢價率為8.6%,各項指標均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進入6月以來,全國20個重點城市前5個月徘徊在4%以下的土地溢價率卻突然被打破。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今年6月全國月度溢價率為15%,創今年新高。
“進入6月以來,政府明顯加大優質地塊的供應頻率,優質地塊成交將6月份平均溢價率推高至15.0%。”鏈家地產研究部陳雪表示,一線城市下半年土地市場的變數會更大,會有更多稀缺地塊入市,土地供應量會大幅增加。
實際上,就在各方面輿論熱議土地市場未來走勢之時,北京、廣州、成都等地的多個熱門地塊已經出現了高溢價率成交。
6月6日,上海郊區某地塊拍出了底價4倍的成交價;十多天之后,恒大則用3.3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拿下了廣州市中心的一塊商業用地并成為了廣州的新地王;而在7月10日,萬眾矚目下的北京萬柳地塊,更是拍出了前所未有的4萬多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成為了新地王。在接下來的一周,北京土地市場也順勢突漲,僅7月17日就出讓4宗土地,土地出讓金達36.7億元,而大興區舊宮鎮和通州區永順鎮出讓地塊的土地溢價率分別達到45%和46%。在此期間,龍湖、保利等知名房企也在西南地區紛紛出手拿地。
似乎就在抬首之間,土地市場轉暖態勢已可以預期。中原集團研究部監測的13個重點城市的土地成交量顯示,5月份土地成交量還是3年來的最低點,但6月份,成交地塊數就已經是5月份的一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