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剛懷孕一個月,在經歷了短暫的興奮之後,她便開始積極籌劃自己的產前檢查方案。她希望通過這樣的檢查,確保整個孕期進展順利,并且在與醫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胎寶寶的各種信息。
當準媽媽證實自己已懷有身孕後,就需要盡快到醫院與婦產科醫生建立一份定期產前檢查的預約登記。第一次產前檢查一般安排在孕8~12周進行,準媽媽需按照醫院的預約日期就診。
至關重要的“第一次”
第一次產檢,醫生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準媽媽及其丈夫以往和現在的健康狀況及生活方式,也包括有哪些不良嗜好等。當中,會涉及一些隱私,請準媽媽事先做好準備,這樣就不會在被問時感到窘迫了。
個人病史:醫生會詢問準媽媽生活當中各個方面的情況。準媽媽回答時要誠實和準確,準媽媽所提供的任何細節都有助于建立更為完整的病史記錄,一旦孕期出現問題,就會很容易從中找到可能相關聯的危險因素。回答隱私問題不要覺得尷尬或不快,如曾經是否有過流產等,醫生會對此給予同情和理解。如果實在記不起某個細節,那就盡可能多地回答提問。醫生會嘗試著從任何其他細節中進行推測。醫生獲得的信息越詳盡,就越能確保母親和胎兒的健康。
測量體重:初診時會測量準媽媽的體重,作為參考值。如果孕期準媽媽體重增加太多,醫生就難以辨別胎兒的生長情況,一旦超重,則很有可能出現并發癥,如妊娠期糖尿病。同樣,體重過輕也不利于健康,如果準媽媽體重低于平均水平,醫生就會密切觀察胎兒的生長狀況,以免出現意外。
測量血壓:幾乎每次就診時,醫生都要為準媽媽測量血壓,因為高血壓是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一種常見并發癥。以準媽媽初診時所測得的血壓值為基準,相對于這個基準的任何波動都會被記錄下來,血壓正常值約為120/70毫米汞柱。準媽媽的血壓可能在孕期前24周內有所下降,當孕期接近後3個月時將恢復到懷孕前的水平。
尿液測試:妊娠期準媽媽的體內變化會更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等婦科疾病。為了減少細菌感染的幾率,一般準媽媽在初診時就會要求進行尿液測試。醫生會根據測試結果判斷尿液中是否含有尿蛋白和糖分。如果連續幾次的檢測中都發現有糖分,醫生就會安排準媽媽進行妊娠期糖尿病檢查。
血液常規檢測:醫生會根據血液檢測單上的數值判斷準媽媽是否存在貧血或者其他身體異常,如炎癥或感染。如果準媽媽對其中某項檢查存有疑問,可以咨詢婦產科醫生。在此後的產檢中,醫生將根據準媽媽的健康情況和是否發生并發癥,決定需不需要進一步抽血化驗。
婦科檢查:觸摸乳房看里面有沒有結節(囊腫或纖維瘤類的疾病),檢查子宮大小,是否合并有子宮肌瘤或卵巢腫瘤;進行宮頸涂片(妊娠前一年內未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者,在妊娠早期應該進行一次,目的是排除宮頸病變)及陰道分泌物的檢查,排除陰道炎癥。
特殊情況下的檢查:如果準媽媽家中飼養有寵物,可在初診時向醫生說明情況并進行弓形蟲檢查。在沒有經過準媽媽的同意下不得進行艾滋病測試。但是母體如果被感染,在孕期可通過及時治療來減少病毒傳染給胎兒的危險,同時又保護了母體的健康。因此,為了寶寶健康,筆者呼吁所有準媽媽都應該積極進行艾滋病測試(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或區縣,已將此項檢查作為免費項目)。
補充檢查:在確定下次體檢的時間之前,醫生會要求做一次超聲波檢查,以便確定妊娠部位,核實妊娠天數,并有可能較早發現尚未出現癥狀的異位妊娠。
小貼士
初診時,大多數的準媽媽不需要做全身檢查,但如果準媽媽已患有疾病,則需要進行額外相關檢查乳房檢查并不屬于常規檢查之一,如果準媽媽擔心乳房的大小或乳頭凹陷影響哺乳,可以咨詢婦產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