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于丹在中央電視臺錄制完《論語》后,天色已晚,節(jié)目組導演說,大家就不要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吃個飯,還有個領導來陪同。
于丹聽了,匆匆卸下妝,說道,我不能在這吃晚飯了,我還要回去陪孩子吃晚飯。
導演疑惑地問道,你女兒不是由你母親帶嗎?怎么還要你陪孩子吃飯?
于丹說,那可不一樣,我是孩子的母親,陪孩子吃晚飯、說說話、嘮嘮嗑,會使孩子感到親切、快樂,如果我不陪孩子吃飯,無形中,會使孩子感到孤獨、寂寞。
頃刻間,于丹的一番話,仿佛觸動了大家內心的一絲柔軟,幾個人邊收拾邊說,我也要回家陪孩子吃晚飯,我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有陪孩子吃晚飯了。
沒想到,于丹一句“陪孩子吃晚飯”,引起大家內心的共鳴,大家都有一種歸心似箭的迫切和焦灼,并有了一種深深的自責和內疚。
陪孩子吃晚飯,是于丹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于丹工作很忙,除了在外出差,不能回家,只要能回家,她一定要回家陪孩子吃晚飯。這是一條鐵律,決不會輕易被改變。
于丹的女兒非常活潑、可愛。于丹說,在飯桌上,陪女兒吃晚飯,給孩子講講小紅帽、大灰狼的故事,女兒邊聽邊撲閃著一雙聰慧的大眼睛,間或提幾個稚嫩的小問題,那情、那景,真的讓人心里溢滿了甜蜜和溫暖,擁有和女兒共進晚餐的意境,真的是人生一種最幸福的事。
好友的女兒3歲了,一次,說到吃晚飯的事,她的目光一下子變得黯淡下來。她說,我媽從來沒有陪我吃過晚飯,她總是說工作忙,沒有時間陪我吃晚飯,讓我一個人吃晚飯。每次吃晚飯,我都感到特別孤單和寂寞,想找媽媽說個話的機會也沒有。說到這里,小女孩的目光里噙滿了淚水,仿佛有一種巨大的痛楚溢滿心中。
孩子的世界并不大,一頓晚飯,雖然只有很短的時間,但在孩子們的眼里,卻是一片美麗的天空,她看到的是鮮花、海洋,呼吸到的是清澈的空氣,觸摸到的是溫暖的世界。
于丹說,當我陪女兒吃晚飯,跟著孩子一起進入她的世界時,其實也是我們成年人在完成一次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