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與青春期后出現的“異性相吸”有本質上的區別,更與性、與真正意義上的浪漫愛情毫無關聯。孩子的這些行為無非是傳達一個信息:你的寶貝渴望和另一個孩子建立一種很純真的友情。
如果有一天,你的寶貝突然說:“媽媽(或爸爸),我好愛你呀,我要和你結婚!”或者說:“我要和幼兒園的某某小朋友結婚!”聽到這些話,你會怎樣,是驚訝、緊張、生氣還是痛斥?
其實,大可不必。
千萬別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他們多半是借此表達與父母的親密感和自己對父母依戀之情:至于要和小伙伴結婚,那就更是說著玩兒,過不了幾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
最近,3歲半的甜甜總是黏著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不等爸爸回答,就急著說出了答案:“我想和你結婚!”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鄰居家的毅毅時,毅毅顯出了一臉的不以為然:“我才不像你呢,我要和媽媽結婚!”
與甜甜和毅毅不同,5歲的軍軍把自己的“戀愛”目標鎖定在小朋友身上。一天傍晚,在幼兒園,軍軍興奮地牽著同班的一個小女孩的手散步,不一會兒,兩個小家伙擁抱在一起,軍軍還吻了那個小女孩的額頭……媽媽看到這一幕時,心里“咯噔”一下。在回家的路上,軍軍告訴媽媽,那是他的“女朋友”,他們要“結婚”!
當學齡前的孩子突然宣布他(她)的“結婚計劃”時,相信不少年輕媽媽會感到困惑和手足無搓。一些“沉不住氣”的媽媽或許會吃驚得大跌眼鏡,痛斥孩子“別胡說八道”,她們甚至為這么小的孩子會對與“性”如此密切相關的事情想入非非感到誠惶誠恐。
其實,當孩子情不自禁地發出“我愛某某”的真情告白,或頻繁地問“什么叫緣分”、“為什么要結婚”之類的敏感問題時,媽媽盡可以泰然處之,不必自己嚇唬自己。
故事一 媽媽 這次你和我結婚吧
吃過晚飯,威威媽在客廳里用玩具架起了高速公路和立交橋,母子間“激烈”的賽車開始了,威威興奮得不時發出朗朗笑聲。幾個回合之后,威威突然說:“媽媽,我好愛你呀,我真想和你結婚I”“不行啊,媽媽已經和爸爸結婚了。”“那就再來一次嘛,這次是和我結婚!”說著,威威緊緊地抱住媽媽,在她的臉頰上使勁親了一下。
☆寶貝的心里話:
我想讓媽媽每天都給我講故事、陪著我玩兒。和媽媽結婚,她就能不上班了,能一輩子不離開我了。
解讀寶貝:
威威的說法表明了他強烈地愛著媽媽,而他認為“結婚”這個詞最能表達自己的感情。
很多寶貝都曾對父母說過“我愛你、想和你結婚”一類的話,他們的本意是“永遠和爸爸媽媽在一起”。4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清楚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有了初步的性別意識,而且知道結婚是異性之間的事情。因此,在表達這種親情的時候,男孩多傾慕于媽媽,而女孩則傾慕于爸爸。這是一種既溫暖又可愛的情感,含義是渴望與爸爸或媽媽建立一種穩定的聯系。這種聯系的建立能加深孩子對自身性別角色的認同。
★媽媽這樣做:
問問孩子的理由
對于寶貝的“結婚意愿”,父母應該問問他的想法,也可以用“討論”的方式啟發孩子暢所欲言。在孩子訴說的過程中,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聽他說出自己的感情,并給予必要的引領。
給孩子一個期待
告訴威威:“媽媽很愛你,就像你愛媽媽一樣,這種‘愛’的情感使我們內心都很快樂,但是你不可以和媽媽結婚。不過,你長大后會和一個極好的女孩子戀愛、結婚,組成一個家庭,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像爸爸媽媽這樣。”這樣說能使孩子明白,結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當然,那要等到他長大成人以后。
故事二 和隔壁的小妹妹親親嘴
星期天,既是鄰居又是幼兒園同學的嘟嘟和悅悅相約著去公園玩兒,兩個孩子遠遠地跑在前面,兩位媽媽則在后面邊走邊聊。突然,孩子們在樹蔭下站住了、擁抱著。悅悅仰起頭,比她大4個月的嘟嘟低下頭、兩張小嘴緊緊地貼在了一起……
☆寶貝的心里話:
媽媽說,我現在長大了,是大孩子了。我也覺得自己比那些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棒多了,大人們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因此,看見一些叔叔阿姨在公園里草地旁、樹蔭下擁抱親嘴,我也想和小伙伴試試。
解讀寶貝:
孩子的頭腦中沒有“禁區”,無論是看到的還是想到的,都想親自體驗一番。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并不認為自己年齡小,甚至覺得和大人沒什么區別。既然成人可以用“親嘴”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他們也能以這種方式表達小伙伴之間的喜歡之情。除此之外,孩子的這種舉動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覺得大人們這樣做很好玩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想親自感覺一下。
★媽媽這樣做:
心里有桿“稱”
無論是孩子訴說其“熱戀”,還是你目睹了寶貝與異性伙伴的親昵舉動,作為媽媽,你千萬別往“歪”處想,心里一定得有顆“定盤星”:不溫不火,始終保持中性態度并適當引導。假如媽媽把孩子之間的這種現象當成笑料、很無所謂地講給身邊的人聽,即便她沒有鼓勵孩子這樣做的意愿,也等于給了寶貝一個錯覺:媽媽贊成我這么做。在這種“暗示”的促使下,寶貝有可能將其行為發揚光大,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會被強化。如果媽媽對此沉不住氣、打罵孩子,結果也往往事與愿違:那等于把寶貝之間單純的感情復雜化,如此激烈的做法會給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有的孩子在逆反心理的驅動下會更繁地模仿這種行為;有的則產生自卑感,從此不敢和異性伙伴游戲接觸,導致日后人際交往的困難,對成年后的戀愛能力造成巨大的損傷。
明確告訴孩子怎樣做
對于寶貝之間摟抱一類的親昵動作,媽媽的恰當做法是,肯定孩子善良的意愿,并給出具體的指導:“我知道,嘟嘟和悅悅是最要好的朋友,而且希望一直好下去,不過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其實,心里想著對方,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遇到困難互相幫助,那才是真的‘友好’呢!想想看,小朋友之間抱來抱去是不是容易摔跤?親來親去也不太衛生,很多傳染病就是這么傳播的,所以,這樣做不合適。”
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她)聽身邊的大人們這么說過,或從電視上看到過類似的畫面,他們的這種做法是成人行為的不恰當的“翻版”,其“談情說愛”并非空穴來風。這種模仿,實際上是孩子們試圖理解成人世界的一種方式,與青春期后出現的“異性相吸”有本質上的區別,更與性、與真正意義上的浪漫愛情毫無關聯。孩子的這些行為無非是傳達一個信息你的寶貝渴望和另一個孩子建立一種很純真的友情。如同孩子們總是對新鮮的事物,如玩具、卡通書等感到好奇、產生興趣一樣,“童年愛情”也往往會在短時間內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