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中職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并針對學困生的轉化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中職;英語;學困生;轉化
《中職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已意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很多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容易產生害怕甚至厭學情緒,這是由于學生在長期的英語學習中產生困惑、受到挫折,又得不到幫助而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這種狀態如不及時消除,不僅對部分學生的學習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而且還會阻礙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中職英語學困生的成因
(一)教師方面的原因。
1.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缺乏熱情。
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自信心的養成與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方法以及說話語氣等有很密切的關系。師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教師過分嚴肅,都會導致師生關系冷漠和課堂氣氛緊張,一旦發展到師生之間產生對抗,勢必會導致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
2. 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如果課堂氣氛枯燥、平淡,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對英語課程也就慢慢失去了興趣。
3. 教師忽視對學生思想狀況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思想認識跟不上、學習方法不對頭都會導致學習成績的下滑。比如,不少學生記單詞不找規律,一味死記硬背,詞匯越多,壓力越大;有些學生學習語法不會歸納摡括、靈活運用,語法越多,記憶越亂,就會漸漸產生畏難情緒。
(二)學生自身的原因。
1. 缺乏學習自信心,不敢面對挫折。
隨著所學知識量逐日增加,部分學生會感到壓力很大。他們或是由于課堂內外的表現落后于人,或是因某個階段的成績和發展狀況不佳而表現出焦慮,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信心,認為自己的天資不如人而不努力學習。
2. 缺乏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歸宿,目標越明確、越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中的每一次努力就越能獲得成功。缺乏目標的學生學習沒有計劃,沒有激情,他們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本來就不高,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畏懼和厭惡情緒,日復一日, 問題越來越多,學習英語也越來越沒有興趣,形成惡性循環。
3. 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困生讀單詞時不會根據國際音標拼讀單詞,念單詞用漢語注音;記生詞不會根據發音規則來記,靠死記硬背;學語法不會歸納整理,靠生搬硬套;練習句型不會舉一反三,只能生吞活剝;寫句子不是靈活運用而是逐詞翻譯,始終擺脫不了漢語習慣。這樣課內學,課后忘,知識的鞏固率低。
4. 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課前不預習,學習不主動,課堂不積極,課后不會溫故知新。其次,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活動游離于課堂教學內容之外,聽課效果不佳。第三,作業較差,大多數學困生僅能完成簡單的作業抄寫,而對于有針對性的練習則無能為力。
(三)家庭與社會因素的影響。
有些家長對子女關心不夠,學生學習無壓力;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言行過激、方法不對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學生在家感受不到溫暖,自暴自棄,無心向學;特別是很多家長本身文化素質不高,看不到知識的作用,尤其認為英語無關緊要。這些情況對學生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助長了他們的懶惰情緒,導致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信心衰減、興趣動搖,最終發展為反感、放棄,成為學困生。
二、轉化學困生的對策探究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高效開展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教師應不失時機地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讓學困生在游戲中擔任特定角色,或上臺做簡單有趣的動作表演;讓英語書法好的學困生辦英語小報;讓讀音好的學困生領讀;讓嗓音好的學生教唱英語歌等,并不斷給予肯定,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You are so clever!” “Well done!”等。
(二)創造學習環境、激發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效的英語教學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1. 利用實物、掛圖、幻燈和多媒體創造情景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置身于語言環境中。如在講授有關weather的課文時,可以做一些有關天氣的課件,學生很快就學會表示天氣的詞,并且學會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 和 How is the weather ?
2. 運用簡筆畫,對課文情節進行傳神達意,強化學生的形象思維。如在講授描述人的感覺的詞時,先在黑板上畫一張臉,然后用簡單的幾根線條把喜、怒、哀、樂勾勒出來,先讓學生猜,再讓他們造句。
3. 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習熱情。如在講授《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Chapter 4 Time Lesson 1 What time is it ?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筆者在上課前讓學生預習,并要求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說出描述時間的句子,可以上網查詢,也可以查閱書刊,更可以找教師幫忙,但上課時必須自己說出來。這樣學生認真地去查資料,并把找到的句子毫無保留地說出來,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更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時間的寶貴。
(三)幫助學生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目標是動機,是推進學習的潛在動力,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分數和文憑,更是讓自己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以適應科技時代的改革和發展,并使他們堅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學習得法,一定能把英語學好。教師應根據每個學困生的不同情況幫助他們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樹立短期、中期及遠期目標。
(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意志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按照量力而行的授課原則,讓成績好的學生做有一定難度但又較有把握的練習,以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做比較容易而他們又感興趣的練習,以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性。筆者經常鼓勵學生敢于實踐,并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不但培養了他們的學習毅力,而且使他們逐漸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五)培育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基礎上養成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注重養成學生預習、復習、完成作業、上課專心聽講和書寫規范的好習慣。同時,還要求他們養成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交流的好習慣。
(六)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其知,授其法。首先,對于學習活動提示多種方法,并進行分析讓學生選擇;其次,鼓勵學生多用新的方法,從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路子。
1. 堅持學習,防止出現知識斷層。如學語音時分不清濁輔音與清輔音,就不知道名詞復數詞尾讀|s|還是讀|z|;過去式和過去分詞ed是讀|t|還是|d|。因此,學生應從一開始就掌握每個單元的重點單詞、短語、句型、語音和語法。
2. 重視背誦,形成語感。學困生基礎差,不能一下要求他們背太多內容,每天要求他們背二到三個句子為宜,或者記一些常用句型。
3. 引導學生利用聯想記憶法、歸納法記單詞。如顏色red,green,orange等利用同族詞進行記憶;如care,careful,careless,carefully,carelessly利用詞根記憶。
4. 引導學生用口訣記憶,并歸納語法。如序數詞記憶口訣“序數詞1,2,3要注意,輔音字母+y結尾變ie;8少t,9少e,ve 結尾變f,結尾加th要記清。”
5. 加強聽、說、讀、寫能力。每天安排一定量的內容讓學生練習,使他們養成學習的習慣。
(七)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
在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開展互助、聯歡、對抗賽等活動,以好帶差,能增強學困生的榮譽感、上進心,具體做法如下:
1. 幫助學困生先學一步,課前讓合作小組成員中的優生幫助他們預習,培養他們自學英語的能力。在預習時,把新內容提前給學困生講一遍,讓他們了解生詞、詞組和新課要點,理解課文對話,這樣他們上課時不但能聽懂,而且能與其他學生一起參加聽、說、讀、寫等實踐練習。
2. 及時復習是學好英語的重要保證。根據“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當天學習的內容當天記,長期堅持,一方面能糾正語音、語調,另一方面也能強化記憶,提高聽說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循環復習、強化鞏固等。
(八)適當為學困生開“小灶”。
一般來說,學困生是比較怕教師的。如果教師下課后多與他們聊天,他們會把教師當朋友,漸漸地“愛屋及烏”。同時,教師要耐心細致地給他們教讀單詞、歸納短語、總結語法等,課堂上,容易的知識請學困生回答,讓他們有成就感;在作業方面,多給他們當面批改,重難點多指導,易混淆的知識點多解釋。
(九)積極與家庭聯系,互相配合。
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通過定期家訪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并取得家長的配合。同時主動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打開心靈的窗戶,樹立信心。
總而言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各種各樣,只有搞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才能使素質教育得以全面實施。
(作者單位:增城市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 張林平. 英語學習中產生畏懼厭惡心理的原因及對策[C].全國素質教育優秀作文集,1999.
[2] 李 奎. 淺淡初三英語教學中的補差策略[J].中小學教學與研究,1999,(1).
[3] 郭新蘭. 研究分化現象 提高教學質量[J].英語周報,2001,(10).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