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白楊
曾有過寫篇關于白楊樹的文章之念,只因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一文寫盡了白楊樹“偉岸、正直”的“不平凡”之精神,如我等平庸之輩再寫白楊樹,恐筆力欠缺,故而一直未動筆。然而今年夏天回到故鄉,看著田野里山坡上一排排蓊蓊郁郁蔥蔥蘢蘢的白楊樹,覺得格外悅目格外宜人;看著老家宅院里木制的新房舊屋,覺得格外親切格外動情,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與白楊樹有關的一些往事,并又一次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至于筆力是否欠缺,也就不去多想了。
白楊是西北高原最多最常見的一種樹木。故鄉所在的河湟地區河畔溝岸、陌旁埂邊、宅前院后、坡麓山腰……到處都生長著大大小小的白楊樹,毫不夸張地說,在農村足不出戶,只要一抬眼就可見到白楊樹;在城市的郊畿邊緣地帶隨時也能見到白楊樹。但在我的少兒時代,除在離村莊較遠的南面湟水河河灘里有一片集體的白楊林外,村前莊后及山野里幾乎見不到一棵白楊樹。因為那時土地歸集體所有,說是樹多遮陽,影響莊稼生長和產量,在地旁溝沿都不提倡植樹。至于村民的宅前院后,或是少量自留地的地頭埂邊也不讓植樹,倘若誰家植樹了,就要被當作資本主義的尾巴割掉。而故鄉的田野里有很多柳樹,那是早先就有的。
那年月人們生活窘迫,村里人家很少修屋建房,倘若準備給兒子娶媳婦啥的非修建不可,就得三番五次反反復復向大隊干部求情,及至批準后才能買幾棵河灘白楊林里的樹;縱使弄兩根架子車轅條或梯子幫木,也要向大隊干部求情批條子。長在生產小隊地界上的柳樹也由大隊統一管理,誰家倘要弄個鐵銑把板镢把之類,也要在避開大隊干部眼睛的前提下,經生產小隊隊長點頭默許,方可如愿。在這種情況下,村民們的宅院里往往連一根椽木、幾捆樹梢都見不到,就連冬天引火燃煤的柴火也很短缺。雖然河灘那片白楊林離村莊較遠,但深秋時節楊葉一落地,村民們就拉著架子車、背著大背斗爭先恐后地去那里掃楊葉,楊葉曬干后可作燒火做飯和煨炕暖屋的燃料。
后來,為了徹底割掉資本主義尾巴,原先分給農戶家里的一點自留地被集體收回了。過了幾年,為了支持農民養豬,給每個農戶分了一點“飼草地”,其后又分了一點自留地。第二年春天,父親想辦法搞了一架子車白楊“栽子”(較粗的白楊樹枝),在自留地和“飼草地”靠近水溝的埂邊植上了。接著其他人家也仿效父親的做法陸陸續續植上了白楊樹。對此,村干部也不橫加干涉了。又過了兩三年,農村實行改革,土地分包到戶,大家又在承包地靠近溝溪、阡陌、坡麓的地邊上,在宅前院后,在村北小河河灘邊緣及一些山坡上都植上了大量的白楊樹,當然也植上了一些其它種類的樹。
白楊樹不騖求優越的生存環境,也不羨慕肥田沃土,只要有片黃土,隨便挖個小坑植上去,并得到微量的水分,就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所以十幾年后故鄉的白楊樹就陸陸續續長高長大了,最大的直徑達到一尺左右。茂盛生長的白楊樹,春天給人們帶來新綠;夏日給人們提供蔭涼;深秋,積攢了一年的生命激情被秋風點染,渾身綴滿金燦燦的黃葉,不僅消解了秋天的凄涼和蕭瑟,而且把故鄉變成了一個嫵媚的童話世界。寒冬,樹干上光禿的枝條仿若飽經風霜的老人之斑白胡須,給人以滄桑的美感。我喜歡大自然的秀美,但我更喜歡大自然中的滄桑美,只有這種美才能經得起風霜雨雪的侵襲,才能彰顯生命的本質,才能在四季輪回風云變幻中獲得相對的永恒。
白楊樹給故鄉帶來無限的生機與希望。從暮春到初秋,一個個農家庭院,一方方田疇菜畦都掩映在蓊蓊郁郁蔥蔥蘢蘢的白楊叢中;有些田間小道兩旁的白楊向里微傾身子,枝葉相通,形成天然涼棚,炎夏酷暑時節,村民們在這樣的地方休憩或走路,都會享受到涼爽、舒服和愜意;村北的小河白楊夾岸,給小河增添了幾分靈秀、幾多情韻;昔日的童山禿嶺柴墩山山坡上也蔥蘢著一排排白楊樹,使寂寥荒涼的黃土山坡呈現出生命的蓬勃和興旺。還需要說的是,故鄉田野里的柳樹雖然曾一度被砍光,柳根也被劈挖,但根須未絕,十幾年后慢慢發芽萌蘗并長高長大的柳樹,盡情演繹著生命的風采,并和白楊一起裝點著故鄉的風景。白楊偉岸、正直、擎天傲世,就連那些粗枝細柯也都凌然向上,突現陽剛之美,彰顯豪放風格;柳樹婆娑、婀娜、含情顯媚,垂下的柔枝嫩條宛若女郎的飄飄秀發,極盡陰柔之美,表露婉約風格。一陽剛一陰柔,一豪放一婉約,各領風騷,給人以詩意而浪漫的情調和氛圍。
白楊樹也給村民們帶來了許多實惠?,F在,每家每戶至少都有數十棵白楊樹,有些家里多達幾百棵,燒火做飯、煨炕和冬天引火燃煤的柴火早在二十年前就綽綽有余了。更重要的是,近二三十年間,家家戶戶新造或翻修房屋,自家植的白楊樹都不同程度地派上了用場。就拿我家來說,第一次在新宅地上蓋了一溜五間西屋,除梁柱檁木是買來的外,其余椽木及碎木就是自家的楊木。第二次又蓋了四間北屋,梁柱檁椽等全是自家的楊木。第三次拆了兩間西屋和四間北屋,新修了五間封閉式松木、磚墻、瓦頂的北屋,其中六七十根椽木及碎木也是自家的楊木。前年我家又拆了三間楊木舊西屋,新修了三間封閉式松木、磚墻、瓦頂的西屋,并將這次和原先拆下的舊楊木重新挑選搭配,在院子東北角后面翻修了三小間草房及放雜物的房屋。
從我家修造和翻修房屋的過程可以看出,楊木在修建房屋方面用得愈來愈少了,加之近幾年許多村民家里修建了蓋板房,楊木用得更少了。顯然,今后村民家里楊木的用途僅限在修建草房羊圈豬舍雞棚及做燒柴方面了。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商家制作裝貨箱、家具,樓房里鋪地板等都需要大量的楊木??刹皇菃??現在隔三差五就有人來故鄉收購楊木,誰家的一茬楊木被收購了,誰家就又收入了一沓紅艷艷的鈔票。
故鄉的白楊在裝點風景,在給村民帶來許多益處和實惠之外,還在涵養水源、防風御沙、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都起到了應有的作用。白楊的用途和作用永遠也不會終結。
故鄉的白楊,永遠在我的心中茂盛生長著……
一棵花椒樹
小時候三四戶人家住一個四合院,庭院里沒有栽植果樹的空地方。我從樂都師范學校畢業后在家鄉當上教師那年,我家搬進了新宅院,院子雖然不算大,但栽植幾棵果樹是不成問題的。搬過去的第二年我和父親栽植了一棵花檎樹、一棵沙果樹、一棵軟梨樹、一棵杏樹。第三年春天,當我和父親盤算著在南墻根唯一的一點空地方栽植一棵冬果梨樹時,母親卻提議栽植一棵花椒樹,說是煮肉燉魚離不開花椒,炒菜做飯也常需要花椒粉調味,倘若自家有了花椒樹,就會節省一筆買花椒的錢。我和父親覺得母親說的很有道理,便欣然同意了。
那天后晌,我從別人家的花椒樹下挖了一棵花椒樹幼苗,栽在了院子南墻根的空地方上。移栽花椒樹幼苗時怕鏟斷根須,損傷元氣,就小心翼翼地將其根部連著的泥塊一齊挖下來,放在瓷盆里端到家里,然后將根部連著的泥塊同時埋進了小樹坑里,并澆了水。這棵幼苗剛移植過來時,不到一尺高,細小的莖枝上只吐露著幾片幼芽,顯得很纖弱。它栽在自家庭院里,不擔心小孩糟蹋,也不擔心豬拱羊啃,只怕被狂風摧折。鑒于此,我在沒墻的三面密密地牢牢地栽上了約兩尺長、比拇指粗的木棍,確保了這個纖弱的小生命不因狂風摧殘而夭折。就這樣,我精心呵護,適時澆水,沒過多久,這棵花椒樹就成活了,隨后漸漸長大,十年后,它則長得兩米多高了。
花椒樹屬于灌木,分蘗力極強。所以,這棵花椒樹在生長過程中,從根部長出許多枝條,向四周斜斜地瘋長著。長大后,一根根遒勁的枝條上綴滿了濃綠的葉子,在炎夏的陽光下泛著熠熠的光澤。夏天,當母親煮肉燉魚時,便摘幾片花椒樹葉洗凈后丟進鍋里,當肉煮熟或魚燉爛時,從鍋蓋邊緣下的罅隙里飄溢出來的鮮美的香味沁人心脾。
第十一年的夏末初秋,這棵花椒樹綻開了米蘭花大小的潔白的小花瓣,幾天后,一個個輕柔的小花瓣隨著飄蕩的秋風不見了蹤影,枝頭蹦出一串串粟米一樣的小果實,深秋時節則由碧綠變為深紅,像一串串寶石點綴在碧葉之間。從遠處望去,就像平地騰起的朵朵紅云,顯得異常鮮紅,分外美麗。其果實完全成熟后,如不及時采摘,那深紅色嫩殼裂開后,黝黑的花椒籽兒就會滾落樹下。
其它果樹春天相繼開花,一齊裝扮春天的美麗;夏天掛滿幼果,同時彰顯生命的活力。而花椒樹不湊熱鬧,不隨波逐流,它在夏末初秋才開花結果,在春季和夏日過去之后又給人們帶來些許春天的氣息,給大自然增添些許春天的美麗和夏天的活力。這就是說,花椒樹表現出了獨特的生命進程,突現出了明顯的個性風格。這種獨特的生命進程和明顯的個性風格,不是更能彰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嗎?
自這棵花椒樹開花結果的那年起,每年的深秋時節,我家都會迎來一個花椒的小豐收,采摘花椒時我們全家老小齊上陣,四五天時間就會將一樹的花椒采摘得干干凈凈。采摘下的花椒,需要精心晾曬,而這類細致的活兒,全由母親承包了。在庭院的向陽處,母親把一塊帆布鋪開,在其上面將潮濕的花椒薄薄地攤開,紅彤彤的一片,映紅了整個院落。每隔兩三個小時,母親就撩翻一遍。深秋的陽光不夠毒辣,所以這樣晾曬兩三天后,花椒才能曬干。曬干的粒?;ń罚銜验_小嘴兒,吐出黝黑的花椒籽兒。花椒曬干后,一股沖鼻的微麻的香氣便會撲面而來。接著母親就用簸箕簸的方法分離花椒殼兒和花椒籽兒,即連續簸幾下后將浮在上面的花椒殼兒起出來,再簸再起,如是反復幾次,就會將絕大部分花椒殼兒起出來自這棵花椒樹開花結果的那年起,我家再沒買過花椒,而且年年還會給親戚們送上一些。
軟 梨
軟梨,又名軟兒梨、軟兒、香水梨,是湟水谷地東部栽植比較普遍的一種土著果品,其中以樂都軟梨為最有名。在《青海特產風味指南》一書中,將樂都軟梨和川口冬果梨、貴德長把梨、化隆酥梅梨一起被譽為“河湟美果四佳梨”。在樂都栽植軟梨最多的地方是碾伯鎮上寨、下寨,高廟鎮下溝等村。
我的故鄉樂都高廟鎮東、西兩村也栽植軟梨,但不是很多。記得少兒時,我們東村第五生產隊打碾場旁邊有四棵高大挺拔的軟梨樹,每棵樹的樹蔭可覆蓋一間房子大小的地方,父老鄉親們在毒花花熱辣辣的太陽下翻完一遍場,這四棵軟梨樹蔭下則是納涼歇息的好地方。等到中秋節以后,生產隊統一將四棵樹上的梨果全部摘下分配后,我家就可分得一背斗梨果。這一背斗梨果拿到家里后,父親就把大些的、完好無損的梨果挑揀出來放在一邊,將剩余的小的、爛損的讓我們吃。接著父親在西屋廊檐下高高地吊起三塊木坂,鋪上麥草,把挑揀出來的梨果放上去,待冬天凍藏后享用。
軟梨果實為圓形,比冬果梨小,比長把梨大,未成熟前呈綠色,長足成熟后黃中帶綠,青中泛紅,果肉脆硬,汁多酸甜,為年輕人所喜食。軟梨經過凍藏,凍成堅硬的冰球,其色變為黑褐色。此時的軟梨看起來黑不溜秋,但置入冷水中浸泡十幾分鐘,果肉則會慢慢解凍,并軟化成漿狀,汁沛液豐,食之酸味全無,如蜜似飴,馨香馥郁,甘美無比。如若抽去果蒂,從蒂孔吮其汁液,如喝蜜汁甘醴一樣,清香醇甜,滿口芳馨,別具風味,正如于右任詩中所贊嘆的“莫道葡萄味甘美,冰天雪地軟兒香”。這時的軟梨對牙口不好、咬不下凍藏前脆硬梨果的老年人來說,是最宜食的,于右任“滿樹紅顏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的詩句,大概就是老年人喜食這種凍藏軟化后的軟梨之真實寫照。凍藏后的軟梨還是止喝潤肺、醒酒除膩的良藥。唯其如此,父親在廊檐下吊著的木板上凍藏的那些為數不多的軟梨,只有我在冬天咳喘不止時,父親才會讓我吃幾個,而往往吃幾個后咳喘也就止住了。除此之外,父親每次酒醉后食用軟梨時,我也有沾光享用的機會,而父親吃幾個軟梨后時間不太長,酒也就醒了。唐詩人徐鉉《贈陶使君求梨》中“昨宵宴罷醉如泥”,“惟應此物最相宜”的詩句,說的就是軟梨為醒酒的最好東西。現在樂都生產的“軟兒露”果酒,更是醒酒除膩、養身祛疾的佳品。
少兒時代,我們常常處于半饑餓狀態。夏末秋初時節,當軟梨長成半熟不熟初具味道時,我和玩伴們便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偷幾個來解饞果腹。白天生產隊長和幾十個社員在打碾場上勞作,偷摘打碾場旁邊的軟梨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晚上有機可趁。大約十點以后,在晝長夜短的天氣里勞作了一整天的“場長”漸漸進入了甜美的夢鄉,這時候,我們幾個玩伴中選兩個人潛伏在相關位置放哨,其中一人專門窺探“場房”里的動靜,以防被“場長”醒來后逮住;另一人則專門窺探生產隊長家至打碾場的這段路徑,以防被神出鬼沒的隊長逮住。其他幾人則悄悄爬上四棵軟梨樹偷摘梨果。
我們東村和西村只有一條小河之隔,東村在小河之東,西村在小河之西。就在小河的西岸,有一塊軟梨果園,果園里有十幾棵大大小小的軟梨樹。我們隔著小河望著一棵棵樹上掛著的一嘟嚕一嘟嚕的梨果,常常是垂涎三尺羨慕不已,進而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欲望,這種欲望和偷吃梨果解饞果腹所帶來的愉悅,便迫生了趟過小河去偷摘梨果的勇氣和膽量??词毓麍@的是一位須髯飄飄的老頭兒。根據我們的觀察,一般情況下,老頭兒白晝黑夜都堅守在果園里,三頓飯也由家人給他送來。晚上他時不時從園廬里走出來,在果園周邊轉來轉去,煙瓶里的煙火明明滅滅閃閃爍爍,倘或聽見哪里有些響動,他就摁亮手電筒晃來晃去。但有時家里人不給他送飯,他就自己去家里吃飯,這種情況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我們當然不會放過。我們選兩人爬上柳樹從高處放哨,其他幾個人則迅速趟過小河去偷摘梨果。
我們每次偷摘的梨果都是平均分配,大家都沒有私心,顯得很單純。然而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步入成年,我們都有了或輕或重的私心,而且都漸漸變得復雜起來了,昔日在我們身上所體現的那種公平心和單純就漸漸地離我們遠去了。難道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嗎?
我不費心力且能飽享軟梨的口福,還是長大以后的事。那是我家住進新宅院的第二年春天,也是我從縣師范學校畢業后在家鄉當上教師的第二年春天,和父親過從甚密的一位村民送來一棵剛嫁接一年的軟梨樹苗,說是現在我家新宅院里有些空地方,可以栽植幾棵果樹。對此,我們全家人喜出望外,我當即在院子中間掘個小坑栽上了這棵軟梨樹苗,并在樹根里修了圍堰,澆了半桶水。
在我十幾天的早早晚晚的觀察和祈盼中,這棵軟梨樹苗終于發芽了,隨后綻開了嫩綠的小葉子。待到秋后,這棵幼苗從小拇指粗長得比大拇指還粗了,從齊我腰高長得比我還高了,并在樹身上端抽出了幾個旁枝,顯得蓬蓬勃勃。此時,這綠色生命的偉大力量真真切切地令我驚嘆不已了。第三年夏天,其樹身已長得比搟面杖粗,比院墻還高了,其樹冠撒落的一小片蔭涼可供我在暴日烈焰下乘涼了。
然而這棵軟梨樹遭受的挫折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那是第三年的初秋,還遠沒到秋風染黃樹葉的時候,發現這棵軟梨樹的幾片樹葉變黃了,這使我心痛不已,趕緊一片樹葉一片樹葉地仔細查看,生怕遭受了什么病蟲害。結果什么也沒有查到。后又請來一位務勞果樹有經驗的農人查看,也沒看出個究竟來。既而所有的樹葉全都變黃了,而且沒過多久就掉落了。到第四年,情況仍然如此,而且樹葉變黃掉落的時間比上年還早了一些。這真叫我們一籌莫展了。過了兩三天,還是父親想到了真正的原因。當初在這里圈院建房時,因打土坯取土而在院子中間所在位置挖了大坑,之后將破磚爛瓦石頭沙子填在了坑里,當果樹逐漸長大根須進一步延展時,下面的磚瓦沙石自然起到了遏止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如若不給這棵軟梨樹挪動位置,它就無法繼續生長了。
第五年春天,我將這棵軟梨樹移栽到了院子東北角的一塊空地上,并在樹的坑底里墊了一些土肥。由于這棵軟梨樹連續兩年遭受挫折,加之長得較大后移栽傷了元氣,移栽過去后,我祈盼了一個多月后才發芽綻葉,不過生長了一個夏天和秋天后,其元氣也就全部恢復了。也許是吸收了土肥的原故,到這年秋天已長得比鐵銑把還粗,樹梢尖比房頂還高了,顯示出更加蓬勃的長勢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在我的悉心呵護下,小果梨一天天長大了,到秋后,摘下的成熟的梨果有六七十個,我們第一次嘗到了自家樹上的軟梨。
當迎來又一個梨花盛開的季節,我家的這棵軟梨樹上開滿了繁盛的花朵,那團團簇簇嘟嚕成串的雪片一樣的花朵綴滿樹枝,恍若一位冰清玉潔的仙女飄然而至;幽幽花香沁人心脾,蜜蜂在花朵上盤桓繚繞親吻蠕動,嗡嗡蜂聲就像一首表達柔情蜜意的情歌。春來花滿樹,秋來果子香。這一年秋后,沉甸甸的梨果墜滿枝頭,長足成熟后摘下的梨果就比較多了。又過了幾年,這棵軟梨樹長成了一棵大樹,結的梨果就更多了,我也就真正開始飽享軟梨的口福了……
現在想來,當初若不是給軟梨樹挪移地方,給它提供優良的土壤和環境,這棵軟梨樹就無法茁壯生長開花結果,我也就不可能飽享軟梨的口福了。
杏 兒
清明過后,河湟大地萬物復蘇,草木新綠。此時杏花滿樹,飛紅盈野,遍地錦繡,芳香四溢,把河湟大地裝扮得嫵媚妖嬈,分外動人。初秋時節,黃嘟嘟的杏果墜垂枝頭,惹人流涎,食之心曠神怡,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在湟水谷地東部的農村長大,自小就吃過這里出產的各種水果,諸如杏兒、沙果、花檎、冬果梨、軟兒梨、長把梨、窩梨、麻奶頭(一種小梨)、桃、核桃……沒有一樣沒吃過的。其中杏樹的種植最容易,隨便埋下一枚杏核,來年春天就會長出一株杏樹幼苗,這樣,故鄉的杏樹就比其它果樹多一些,除許多人家的院落里有杏樹外,山根坡麓、溝沿渠旁也零零散散地生長著一些杏樹,自然吃杏兒的機會也就比其它水果多。不過小時候真正能吃上長足成熟的好杏兒的機會還是不多的。
故鄉的田野里零散生長的那些杏樹沒有專人看管,結的杏果自長成被稱為“毛杏兒”的嫩嫩的毛茸茸的小指頭蛋大小時,我和玩伴們放學后去挖豬菜時就偷摘著吃。“毛杏子”很酸很澀,但在那缺吃少喝的年月里,我們還是吃得津津有味,甚至百吃而不厭。其實偷吃杏兒的不光是我們這些娃娃們,大人們也經常偷摘著吃,尤其是年輕的女人們。
杏仁有甜杏仁和苦杏仁兩種,凡是甜杏仁的杏兒,我們吃完杏肉,便用小石塊將杏核的硬殼敲開,取出杏仁剝去細皮后嚼在嘴里,那香甜而油油的感覺,更使我們樂不可支。
我長大后,生活條件逐漸變好,自家新宅院里也栽植了杏樹,我不再吃未長足成熟的“毛杏兒”,而等到杏兒長足成熟時再享用。每年自家摘下的杏兒吃不完時,母親便將一些杏兒掰成兩半,去掉杏核,將杏肉曬干,這種曬干后被稱為“杏蛋皮”的東西嚼在嘴里,柔柔韌韌,香香甜甜,而且愈嚼愈香,余味不盡。有時母親還用土辦法制作杏脯,即將長足成熟的杏兒掰開小口,取出杏核并敲開,再取出杏仁(甜杏仁)剝去細皮,又置入杏肉內,同時置入一點紅糖,合攏杏肉,曬干后就成了土著的杏脯,食之,則更有一番美好的滋味。
在河湟地區的杏兒品種中,民和、貴德的大接杏,樂都的口外杏兒、半斤杏兒都是很好的品種,其中半斤杏兒個兒碩大,一個杏兒約有半斤,皮薄肉厚、汁沛漿甘,色澤艷麗,馨香誘人,可謂杏中之佳品。同時甜杏仁除可食用外,還可榨油和藥用,一般多用于潤肺止咳??嘈尤市詼?、味辛苦甘,有小毒,其功能是宣肺降氣、潤腸通便,主治外感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癥。杏樹木質堅硬細密,是制作案板、砧板、木梳的好材料;河湟農村多用杏木做大門門檻,說是青海方言中“杏”和“恨”為諧音,杏木門檻能“恨”住鬼邪之類,使之無法入內。另外,粉紅瑩亮的杏花還可作觀賞花。
長期以來,“寧吃仙桃一個,不吃酸杏兒半背斗”這句廣泛流傳在河湟地區的諺語,將杏兒這種水果似乎說得沒有什么價值了。其實,這是人們對這句話的一種誤解,至少也是沒有對這句話做一些必要的推敲。從表面上看,這句話好像貶損了杏兒的價值,其實是對杏兒的肯定和褒揚。倘若凡人吃一個仙桃,便會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在一個仙桃和半背斗杏兒面前,人們選擇一個仙桃,而不選擇半背斗杏兒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我們要知道,在這句話里,沒有把半背斗杏兒和世間的其它任何一種水果作對比,而是和仙人享用、凡人并沒吃過沒見過的仙桃作對比,這說明在眾多的水果中,只有杏兒有這種資格,而其它水果是沒有這種資格的。和“寧吃仙佻一個,不吃酸杏兒半背斗”這句諺語連用的還有一句諺語,這就是“寧吃酸杏兒一個,不吃騷梨子半背斗”。這里所說的騷梨子,也是河湟地區的一種土著梨果,這種梨果個兒小,未長足成熟前味道異常酸澀,就是長足成熟后也有很重的酸澀味道,所以這種梨樹幼苗多半被當作嫁接其它梨果的砧木。而杏兒是色香味俱佳的一種水果,在一個杏兒和半背斗騷梨子面前,人們選擇一個杏兒,而不選擇半背斗騷梨子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會明白,這里的“一個”和“半背斗”之對比中,沒有將其它任何一個水果和“半背斗騷梨子”作對比,而只和“一個杏兒”作對比,這同樣說明,在眾多的水果中,只有杏兒有這種資格,而其它水果是沒有這種資格的。這顯然也是對杏兒的一種抬高和褒揚。所以說,這兩句諺語相輔相成,互相印證,都是對杏兒的肯定和褒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