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萬居民提前過上智能生活
智能電網,在國內已經喧囂了好幾年。但對絕大多數居民而言,他們依舊沒有感受到智能電網的存在。在未來10年左右的時間,這一狀況有望得到改觀。
今年上半年,國家能源局全面啟動智能電網相關政策研究和試點工作,建設智能電網正從國家戰略規劃層面逐步落實到政策措施和工程實踐中。
6月28日,由中國國家能源局、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美國貿易發展署主辦的中美智能電網對話會在深圳舉行。會上,國家能源局再次傳遞了大力發展智能電網的信號。
實際上,智能電網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在25個省(區、市)建成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安裝應用智能電表5000余萬塊,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攀升。 據了解,如今北京、上海、重慶等地已建有28個智能小區和智能樓宇,3.5萬居民提前過上了智能生活,在這些家庭中,遠程控制空調、熱水器等智能家電已經成為可能。
當然,智能電網的妙處并不僅限于此。只是智能電網將來會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很多人并沒有清晰的認識。
智能電網時代,都有哪些妙處?
專家表示,首先,智能電網采用以后,我們的電力供給將會更加充分,在夏天用電的高峰時刻,也可以少受少電、斷電之苦。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電力供應越來越緊張,在這樣的局面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型電力開始發展起來,但是制約它們發展的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其發展遇到了并網的難題,這就導致了它們發的電輸送不出去。然而,未來智能電網的使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實現 “即插即用”,無擾接入、有序退出,從而支持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應用,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清潔能源。
其次,智能電網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它可以更好地對人為或自然發生的擾動作出辨識與反應,在自然災害、外力破壞和計算機攻擊等不同情況下保證人身、設備、電網的安全;而通過對電網的實時監測、在線分析預測及自動控制,可以及時發現故障隱患,并可以快速消除故障,使之自我恢復,從而避免發生大面積停電,提高電網運行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智能電網實現了電網的優化運行、電力設施檢修智能化管理和削峰填谷的舉措,可以增強電網輸送能力,延長設備使用年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對家庭而言,智能電網的推廣使用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節能作用。據有關調查顯示,家庭用戶若能通過智能電表實時了解耗電信息、轉變用電習慣,每月的電費開支將下降5%~15%。因此,今后人們的生活也將因智能電網而更加低碳。
分享千億市場蛋糕
智能電網全面推進后將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有專家提出,我國實施智能電網改造對變壓器、智能終端、網絡管理技術等行業拉動巨大,每年至少可拉升國民經濟1~2個百分點。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全套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的國內批量生產能力,設備綜合國產化率達到了90%。由于我國對特高壓示范線路有嚴格的設備國產化要求,因此沐浴在“智能電網”概念春風中最“得意”和最“得益”的當屬特變電工(600089)、中國西電(601179):東方電氣(600875):榮信股份(002123)等國內輸變電設備廠商,它們將分享這一即將到來的盛宴。
國家電網公司公開信息顯示,今年在智能電網的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其中,集中針對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開展的研發經費就可達80億元,已掌握市場主導權的國內相關企業,顯然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