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認識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就是走到對方面前說:我想認識你。但許多人已經喪失了這種勇氣,應該如何找回這種勇氣呢?在那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內心。
在陌生的街角對著一位陌生的女士搭訕,可能會被周圍的人認為是不正經。然而,在北京,一個叫做魔鬼搭訕培訓班的組織卻吸引了不少碩士及以上學歷者的參與,他們試圖去學習如何“搭訕”。事實上,他們更是在學習如何讓自己的心習慣被拒絕。
不敢搭訕是因為怕被拒絕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中意的人生伴侶。即使到了現實生活中,作為社會結構的一種衍生,獵頭公司、婚姻中介、房屋中介等也能幫助兩個陌生人牽線搭橋。我們有了多種方法認識一個人,卻越來越不習慣人與人之間最直接,也是最樸素的一種——來到他面前,告訴他:我想認識你。
在魔鬼搭訕培訓班社交培訓師阮琦看來,這都是內心怕被拒絕導致的。
在阮琦的學員中有這樣一群高學歷的IT宅男,別說在現實中主動認識一個朋友,即使在工作中,同事之間本就彼此認識,卻在僅僅遇到一些小問題時,都羞于走過去直接溝通,而是選擇發一封電子郵件說明。
“當兩個人面對面時,如果對方拒絕了你,除了他的語言本身,通過聲音、表情、動作所傳遞的情緒,對人來說都是一種不小的刺激,一般人都會盡量選擇回避,這也是人們向往虛擬社交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阮琦說,他們發現面對面的溝通可能會出錯導致被拒絕,還不如用文字溝通來得穩妥。
習慣并接納被拒絕的自己
的確,人的自信是建立在被肯定、接納的過程中的,遭到拒絕無疑是對自信心的一種打擊。但是華夏心理網資深心理咨詢師荀炎告訴記者,怕被拒絕的人往往本身就是低自我評價的人。
在她看來,這樣的群體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本身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表達,但更多的則是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肯定式的體驗,正性激勵得到的太少,或者是他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曾經遭受過創傷性的經歷,所以變得自卑,選擇逃避。
但社交能力是可以在后天進行塑造和培養的。心理學ABC情緒理論創始人艾利斯就是通過練習搭訕的方式,讓超級內向的自己最終可以邁出與人溝通的第一步。
“練習搭訕,不僅是達到認識對方這個目的這么簡單,重要的是體驗在人際交往中對方防御性的一個過程,認識到無論是被接受還是被拒絕都是人際交往的一種常態,從而能夠平靜地接納這樣的自己。”荀炎說。
用對方的思維方式與之溝通
搭訕除了是為了突破自我,本質上也是主動與人交流的一種本能,既然是一種社交方式,就有遵循的規則和禮儀。
“在我接觸的人當中,有80%的人羞于跟人搭訕,而剩下的20%中又有一部分在使用錯誤的方法搭訕。”阮琦說,這主要是因為思維方式的差異會導致人們在選擇溝通的技巧時出現偏差,尤其是在搭訕異性時。
人的思維方式分為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每個人都具有這兩種思維方式,只是誰占上方因人而異,當然首先是男性和女性的差異。
男性一般是男性思維偏多,理性、喜歡總結和探求因果,甚至好斗,而女性則是以女性思維為主,看問題比較具體,不太注重因果,而更關注事物本身的狀態。
因此,你在認識一個陌生人時,如果能第一時間感知到對方的思維方式,并試圖采用相應的思維方式與其溝通時,成功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
建立安全感最重要
阮琦說,與陌生人交流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客觀陳述事實,謹慎表達感受,盡量避免評價對方。
當一個男孩去搭訕一個女孩時,女孩往往在一開始會表現得比較緊張,詢問,“你有什么事”、“你想干什么”,此時,女性處在低安全感的狀態,是有所防備甚至是抵抗的,事實上這也就是男性思維占主導,那么,你就應該用相應的思維方式,直接表明“我想認識你,跟你成為朋友”的真實目的,當女孩了解了這一因果關系之后,內心就能踏實一些。
“當然,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有的女孩會反復問‘你想干什么’,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堅持一個答案‘就是想跟你交朋友’,如果自以為為了照顧女孩的情緒,不斷更改答案,反而會讓對方懷疑你的動機。”
而如果此時,女孩沒有斷然拒絕,那么可以把你為什么路過這里,如何注意到她的這個過程客觀地陳述出來,當女孩認為自己所感受的與你所陳述的事實基本一致的時候,安全感就會進一步提升。
阮琦解釋,這只是溝通的第一關,嚴格意義上來說,交流就是以彼此交換有價值的信息來建立安全感的。
情緒表達過猶不及
當彼此已經算是認識了,再來表達你的感受。有的人會說:我見到你后覺得如果不過來認識你我可能會后悔。而有的人則一沖動一情緒化,出口就說:我看到你心都快要蹦出來了。這就是一種過度表達感受的典型。而有更多人選擇把感受在第一時間告訴對方而不是陳述事實,往往會讓對方覺得答案模糊不可信。
除此之外,在選擇搭訕的時機上,首先得是在對方相對從容、不著急的時候,周圍有人能看到,但也不能是擁擠的環境。然而,再選擇站位,可以是左、右前方,并與其保持一臂左右的距離。上去應該先打招呼,問聲好或者給一個微笑,然后再慢慢地,稍大聲地開始交談。
阮琦特別強調,無論你是否用對了方法,都必須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不要讓對方覺得受到了冒犯或者不被尊重。
社會缺乏信任讓搭訕變得更難
有意思的是,似乎在國外,搭訕所受到的外界壓力要大大小于國內,而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中,為了生存的搭訕才更容易被社會規范所理解。
阮琦說,在中國,熟人之間的禮儀特別多,例如跟朋友、跟長輩、跟領導等等,但在陌生人之間卻幾乎是零,人與人之間被完全隔開,事實上,人們唯恐跟不相干的人搭上關系。
熟人之間的禮儀把社會的縱向結構細致化了,只有生人之間也能很容易地建立關系,交流合作,才能增加這個社會的寬度,使它變得更有包容力。
事實上,是整個社會缺乏信任,讓“我想認識你”這句如此簡單的話變得更加難以啟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