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至莊
美籍華人經濟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年提出著名的“鄒氏檢驗”,曾向臺灣及中國大陸提供經濟政策咨詢,八十年代實施“鄒至莊留學計劃”,經濟學家楊小凱、李稻葵、許小年、胡祖六等人受益于此。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不久以前,因為羅德里奇出版公司邀請我擔任《羅德里奇中國經濟指南》的編輯,我寫了一篇題為《如何編輯好指南》的文章。我建議改變我作為編輯的職責來使我的工作變得更簡單:
1、由羅德里奇承擔費用,我會在“美國經濟評論”和一些其他主要經濟學期刊上發布整版廣告,宣布羅德里奇計劃出版一本中國經濟指南,由鄒至莊作編輯。有興趣成為編委會成員或者愿意在他/她的專業領域提交一章內容的學者可以給我發電子郵件。想成為編委會成員的應在200字以內描述自己的資格;想投稿的應明確寫明想撰寫的章節主題,包括一篇300字以內的摘要。所有回復者必須提供在主要經濟學期刊上發表的5篇論文的清單。最后一個要求有利于淘汰掉不合格的申請者。
2、在收到足夠的編委會成員和投稿人的申請后,我將選擇編委會成員和最好的章節提議,并按我的進度計劃把它們發給編委會成員評審。注意,我將不會先定下章節標題清單再找人來寫,而是讓那些章節主題自然形成。如果我發現某個重要的領域沒有覆蓋到,我會讓編委會成員建議可能的撰稿人。
兩天后,羅德里奇指南的主編接受了我的建議。 后來我發現上面的辦法行不通,因為 現在很多讀者不看印的期刊, 只在網上看沒有廣告的期刊。我只能自己決定指南的內容和選好作者如下:
第一章《歷史經濟制度》由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林滿紅教授撰寫,她也是國立臺灣大學的教授。第二章《晚清和中華民國》由香港城市大學的陳順源教授撰寫。這兩章既介紹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環境,又是全書的概述,而其他章節的所有內容都有其歷史淵源。
第三章《中國的計劃經濟》由哈佛大學珀金斯教授撰寫。第四章《經濟改革進程:1978以來》由中國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吳敬璉教授撰寫。這兩章介紹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
第五章《經濟增長與發展》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林毅夫教授撰寫。第六章《人口》由復旦大學彭希哲教授撰寫。第七章《勞動力》由哈佛大學里查德?弗里曼教授撰寫。這三章介紹經濟發展進程和中國的人力資本。
第八章《消費和投資》由香港城市大學俞肇熊和法國巴黎大學Jean-Pierre Laffargue哲-皮埃爾?拉法格教授撰寫。第九章《宏觀經濟政策》作者未定。第十章《收入分配與貧困》由哥倫比亞大學卡爾?里斯金教授撰寫。第十一章《農業》由斯坦福大學斯科特?洛則勒教授和中科院黃季琨教授聯合撰寫。這四章描述中國的宏觀經濟運行。
第十二章《國有和非國有企業》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宋立剛教授撰寫。第十三章《對外貿易》由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馮國釗撰寫。第十四章《外國投資和中國的對外投資》由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撰寫。這三章考察中國的微觀經濟活動和對外經濟關系。
第十五章《銀行和金融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易綱副行長撰寫。第十六章《法律制度》作者未定,是某大學法學院一位教授。第十七章《政治制度和腐敗》由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Lynn White白林教授撰寫。第十八章《能源和環境政策》由美國東西方中心研究部的張中祥教授撰寫。這些章節談到了中國的經濟、法律和政治制度。
第十九章《未來發展前景》由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撰寫。最后一章里討論了中國未來的發展,并總結了之前的章節里討論過的中國經濟問題。
這本書的作者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法國、香港,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眾多機構。。一旦這些章節面世,我期待能從其中多多學習。當我和這些作者聯系、邀請他們參與本書的撰寫時,我已經從中獲益匪淺。有些教授和我分享了他們對負責撰寫的章節的看法,推薦了一些我也能查閱到的文獻(其中有些我現在已經讀過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書的編輯,我將于明年二、三月間在香港科技大學講授中國經濟,這是一門為期六周的短期課程,課程中會用到本書相關章節的初稿。撰寫人將在接受約稿邀請后的六個月內完成初稿。
這本《指南》的作者們在書中表達了各自的見解,有的和中國官方觀點一致,有的不一致。我選擇作者的標準是他們對相關內容的了解程度和寫作能力,與他們的政治觀點和意識形態理念無關。希望讀者也將從閱讀本書和思索書里的不同觀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