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醫藥領域發生的“毒膠囊”事件,再度刺痛了公眾敏感的神經。“毒膠囊”長時間、成批量、跨省市大行其道,而我們的執法者們,竟毫無察覺,最終還是媒體跑在了前面,中央電視臺為此立了一大功。
〓〓近年來,驚現在我們身邊的樁樁件件重大有毒食品、藥品案,又有多少是監管部門捷足先登,搶了頭功的。三鹿“毒奶粉”,是上海《東方早報》記者簡光洲,頂著各種壓力與恐嚇,以一個記者的良知,多次深入虎穴,最先將事件真相公之于眾的。地溝油,是經記者多日追蹤蹲堵,才得以查明其不堪入目制售細節的。雙匯瘦肉精,也是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記者“弓弦”早在去年年初就“臥底”雙匯,歷時3個月,待到“3?郾15”才大白于天下的,由此可見記者的“用心良苦”。還有南京“垃圾豬”,同樣是記者在采訪垃圾處理問題時,偶然了解到的。盡管“垃圾豬”付諸報道后,當地查處很及時,但是“垃圾豬”在此已“生活”了七八年之久,這期間,難道我們的監管部門就真的不知道?
〓〓這其中,監管缺失自然難脫干系。說到監管缺失,則絕不僅止于食品、藥品,其他領域同樣大量存在。
〓〓比如治污,一些不良企業明明天天排著黑水,而我們的環保部門卻熟視無睹,置若罔聞,甚至當記者質詢時,他們還振振有辭地為其遮遮掩掩。真不知道,這樣的環保局究竟是在治污,還是在護污?
〓〓比如旅游宰客現象,被封為“國際旅游島”的海南三亞,一家海鮮排擋,游客隨便點了3個普通菜,竟要價近4000元;還有,游客剛指著一條魚詢問價格即被店家摔死,要價6000多元……亞龍灣、三亞灣一帶的酒店海景房,淡季住宿一晚只需五六百塊,可春節期間最便宜的也得2000元,標間要價上萬的也不在少數。海南,雖說是一條魚、兩條魚或三條魚壞了一鍋湯,難道國際范兒的旅游服務就是這副德性?事前的管制約束為何如此不跟趟兒?再有就是各地的景點門票,眼下可謂一路看漲,說漲就漲。而我們的層層監管部門居然見怪不怪了,態度淡定得很。民生、民意在他們眼里,似乎都變成了僅止于宣傳口惠而實不至的響亮口號。
〓〓更不用說當前存在的違規招投標、帶病提拔干部、“三公”花錢無度、權錢交易盛行,乃至無處不在的“潛規則”,不知這一切都是誰在監管?要說對應的管理監察部門肯定是有,不過形同虛設的多,不干正事的多,有其名而無其實的多。
〓〓監管缺失,監管者不作為,這還只是一種原因的表象,根本的深層的癥結無疑是問責的缺失。
〓〓目前在我國許多地方、許多領域,問題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甚至愈演愈烈,就是由于監管問責機制的不到位。行有行規,職責所在,誰監管,誰擔責。監而未管或出現疏漏,即是不作為。不作為必當受罰,甚至還要追查不作為背后的多種可能——有無權錢交易問題,有無庸政懶政問題,有無地方保護問題,等等。但是這一問責機制,眼下在不少地方幾乎成了一紙空文。很多熱點問題喧囂了一陣之后,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趨于淡化,最后的處理結果大都是得過且過,不了了之。因此法紀的嚴肅性、威懾力被大打折扣。
〓〓問責監管缺失最起碼要涉及三個層面:一是具體責任人,二是部門領導和單位領導,三是地方政府相關領導。特別是對于重大事件的發生,這三個層面,一個也不能落,而且還需施以重典。不然的話,任何事情都將是水過地皮濕,無法做到下不為例。
〓〓再深究一點,應該說我們的懲戒機制還存在設計缺陷。出了問題,也不要總拿“摸著石頭過河”、“有待完善”之類的托詞作擋箭牌,以期減輕罪責。為什么國外很多能做到的,而我們卻做不到;為什么人家有很多成功的好做法,而我們不去借鑒。這絕不是因為我們傻,也絕不是因為我們的國情不適宜。我們的法度也不少了,慷慨激昂之時也很言之鑿鑿。在我們身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太多了。甚至在很多地方往往是權大于法,法在權之下,如此,法怎能不為權所用。(下轉27頁)
(上接26頁)
〓〓監管缺失,問責缺失,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由“毒膠囊”說開來,上升至人人都深惡痛絕的腐敗現象,一批又一批的貪官敢于突破“高壓線”,總是前赴后繼般地涌現出來,值得我們深思啊!這么多肅貪的官員,他們的作為在哪里?帶病提拔的貪官落馬了,他的上司,相關的組織部門,有多少被問責過?
〓〓為什么對于貪官的處置總是那么心慈手軟,2011年被判刑的十大國有企業家腐敗案中,其中涉貪幾千萬元的不在少數,最多竟高達7?郾9億,但判決結果均不約而同地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告結,這些貪官年過半百者居多,能沒點病嗎,憑他們過往的人脈及殷實的家底,保外就醫,怕不是難事。
〓〓這樣的反腐,何談以儆效尤,這樣的反腐只會釋放出更加不良的信號,讓那些意欲罷手的家伙們的僥幸心理再度膨脹——反正也死不了人,賭一把,或許幾輩子都能過上錦衣玉食的好日子。
〓〓這也便是當下許多問題周而復始、摁到葫蘆起了瓢的癥結所在。變革的年代,出點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監管乃至監管問責的缺失。這也便是當今體制政策設計中,除了宣傳教育之外,必須面對、且必須解決的一個當務之急。(責編: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