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詩屈騷接受的定量分析與考察

2012-04-29 00:00:00祁國宏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2年5期

摘 要:唐詩中稱引屈原及化用其辭賦文句意旨之作甚眾,通過檢索《全唐詩》等相關文獻資料,對唐代詩歌的屈騷接受現象進行定量分析,可為我們提供一個多樣化的新視角。藉此通道,本文意在考察比照中窺測唐代詩人接受屈騷的種種具體情狀。

關鍵詞:唐詩 屈騷 接受 定量

唐詩中的屈騷遺味甚為濃厚,從初、盛、中、晚四期的唐詩中我們或可聽到同情屈子遭放沉淵的嘆喟,或可聽到稱美屈子孤傲高潔的頌聲,或可聽到借替屈子鳴不平而指斥昏暗現實的憤慨,或可聽到視屈子為同道中人而低訴一懷辛酸的悲吟。翻揀唐詩四處都能看到屈子的身影,看到唐人詩歌創作中對屈騷文句意旨的有意學習和借鑒。通過檢索《全唐詩》,筆者得到幾組數據,可資以對唐代詩歌的屈騷接受進行定量分析,并從不同角度考察比照唐代詩歌的屈騷接受情狀。

先來看《全唐詩》中稱引屈原的具體詩作。為求簡明計,下表擬只列出《全唐詩》中稱引屈原的詩人時代分布、詩作總量及不同稱引語詞等數據。此外,關于唐詩分期,筆者主要采用羅宗強先生的說法,同時又有所折衷①。以此,下表中的數據統計便以初盛唐、中唐、晚唐三段來進行。

說 明:

1.表中數據系筆者檢索北大《全唐詩》電子版,并對照中華書局《全唐詩》(1999年1月第1版)所得。

2.《全唐詩》中指稱屈原的語詞較為復雜,故表中所列不可能窮盡唐詩中全部稱引屈子的詩句。如“楚大夫、騷人、汨羅、楚客”等條目,在唐詩中皆有較高的出現頻率,筆者只取自以為系直接稱引屈原的詩句,余者皆不錄。如“騷人”共檢得四十余條次,表中只列出十五條;“楚客、楚臣”共檢得百余條次,表中僅列出二十條。這些未摘列的詩作詩句,大多也與屈子有較密切的關系,只不過其指稱屈子的意義不夠顯豁而已。

3.由于同一詩人可能會以不同的語詞多次稱引屈原,如杜甫便分別用過“屈原、楚大夫、騷人、汨羅”等指稱過屈子,故表中的詩人數量小計一欄所列數字要高于實際稱引屈原的詩人數,但詩作總量不會變化。亦即表中所列為稱引屈原的人次數,實際的詩人數量為初盛唐12人、中唐33人,晚唐46人。

由上表統計數據,并結合唐人稱引屈原的具體詩作詩句,我們可以初步得到以下幾點認識:

其一,唐人詩作中稱引屈子較為常見,已形成了具有某種共性意義的文化現象。換言之,唐詩中出現的這些稱引屈子的詩作,大體上表達的都是對先賢屈原的追思情懷和頌美之意,以具體的語言藝術創設了富含多種意蘊的文學情境,并藉此塑造了一個唐詩中的屈原形象。這個形象的正面意義通常包括高潔忠貞、憂國懷鄉、亂世獨醒、上下求索、以身殉志等節操和品質。如:

嘗聞履忠信,可以行蠻貊。……北渚吊靈均,長岑思亭伯。(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

靈均說盡孤高事,全與逍遙意不同。(汪遵《漁父》)

萬古汨羅深,騷人道不沉。明明唐日月,應見楚臣心。(王魯復《吊靈均》)

行客謾陳三酎酒,大夫元是獨醒人。(洪州將軍《題屈原祠》)

屈子生楚國,七雄知其材。介潔世不容,跡合藏蒿萊。(王轂《古意二首》其一)

曾食靈均之肉兮,個個為忠臣。又想靈均之骨兮終不曲。(貫休《讀離騷經》)

以上詩例大都直接稱美屈原,指出其正道直行品格之可貴,表達了詩作者們對屈子的深切尊崇和敬仰,也表明了唐人對屈子精神遺產的積極肯定和接受。

其二,唐詩稱引屈原的語詞較為豐富多變,一方面說明唐人對屈子的歷史掌故甚為熟稔,所以在他們的詩歌創作過程中往往能信手拈來。另一方面,這也表明唐人詩作中對屈原的稱引內涵豐富,指向多端。除上文所引詩例表達的直接頌美之外,尚有感嘆屈子無辜蒙冤而憂憤難解等意,從“傷屈、吊屈、嘆屈”等稱引語詞也可感受到這一點。如:

秋入楚江水,獨照汨羅魂。手把綠荷泣,意愁珠淚翻。(孟郊《楚怨》)

棲棲王粲賦,憤憤屈平篇。各自埋幽恨,江流終宛然。(元稹《楚歌十首》其一)

襄王不用直臣籌,放逐南來澤國秋。自向波間葬魚腹,楚人徒倚濟川舟。(胡曾《詠史詩·汨羅》)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諸如此類的詩例在唐詩中可謂比比皆是,詩人們其實往往是在嗟詠屈子遭際的同時來抒發自己的幽懷,都是借屈子的杯中之酒來澆自己的滿腔恨愁。又如:

笑矣乎,笑矣乎。趙有豫讓楚屈平,賣身買得千年名。(李白《笑歌行》)

屈原沉湘流,厥戚咸自貽。何不若范蠡,扁舟無還期。(吳筠《覽古十四首》其一)

長笑靈均不知命,江蘺叢畔苦悲吟。(白居易《詠懷》)

這些詩例又是從另一角度來解讀屈子,即與正面頌美屈原精神、感嘆屈原遭遇相反,詩作者們上承班固、揚雄的觀點,認為屈原孤高自許而抱憤沉江的行為不足效法,是咎由自取不知權變。從“唐詩稱引屈原數據庫”的全部詩例來看,唐詩中像這樣從反面解讀屈原的詩作雖非主流,但也占有一定比重,是唐詩屈原接受不可忽略的一個方面。

其三,就表一所列初盛唐、中唐及晚唐三階段來看,唐詩中稱引屈原的詩人詩作數量明顯呈隨時代推移而上升之勢。就稱引人次言之,初盛唐、中唐、晚唐三階段在其詩作中稱引屈原者分別為22人次、57人次和70人次;就詩作數量言之,此三階段稱引屈原者分別為31首、73首和81首。比較即可得出如下數據:中唐比初盛唐多出35人次,詩作多出42篇次;晚唐比中唐又多出13人次,詩作多出8篇次。中晚唐以后稱引屈原的詩人數量及詩作數量皆遠遠超逸初盛唐時期,如果再考慮到有唐約三百年(618—907)的歷史中初盛唐時期占一半以上的時間②,則更能夠說明中晚唐詩人對屈原的情感較之初盛唐詩人要濃烈得多。若再比較一下中唐和晚唐,則晚唐詩人詩作中對屈原的稱引又多于中唐,但只是相對數量要稍多一些而已,其差別并不像與初盛唐相比之下的那樣懸殊。為什么唐人詩作中對屈原的稱引會呈現出這樣一個隨時代推移而明顯增多的變化趨勢呢?社會原因是唐帝國由強盛走向式微直至最后的分崩離析,必然要影響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人的精神風貌更是難以逃過這一必然規律的制約。所以,唐詩在初盛唐時的雄渾高歌和風雷激蕩在中唐詩歌中便漸漸成了稀缺元素,到晚唐詩歌中即成絕響而難覓其蹤了。以此,初盛唐人一心向往的是建功立業,而雄健的時世也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故而其詩歌中很少出現屈原憂憤悲吟的形象也就容易理解了。而中晚唐詩人則不同,經“安史之亂”后的唐王朝雖維持了百余年,但元氣大傷而百孔千瘡,士子們的個人際遇和人生理想也難以與初盛唐時相比。屈原讒于群小而慘遭逐放沉江的悲劇一生,對中晚唐詩人有著很深刻的現實意義,往往能夠引起他們感同身受的共鳴;屈原忠貞剛直、亂世獨醒、憂時傷國等品格,同樣也能夠激發起中晚唐詩人的廣泛認同。此外,從文學思想自身發展來看,中晚唐的詩歌美學理想也與初盛唐時異趣。簡言之,初盛唐時對風骨興象的追求已慢慢談出詩壇,代之而起的是中唐時“崇尚高情、麗辭、遠韻”的詩風,和晚唐時“追求細美幽約的情致”、“追求綺艷清麗的詩風”。③盡管屈騷中也有壯美,但其驚彩絕艷的風貌往往在注重詩文辭采之時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因了以上這些要素,中晚唐詩作中隨之便大量出現了對屈原的頌美和對屈騷的稱揚。中晚唐時僅專門悼念屈子的詩作即有數首,與初盛唐時的空白形成了鮮明對照。如皎然《吊靈均詞》④,再如李德裕的《汨羅》⑤,再如齊己的《吊汨羅》⑥,在某一特定時期的詩歌創作中如此較集中地以屈原為抒寫對象,不僅是唐代屈原接受史上的獨特景觀,甚至也可說是歷代屈原接受史上較有特色的現象。

以下我們換一角度,看看在唐詩中稱引屈原的具體是哪些詩人,以及這些詩人稱引屈原的詩作篇次。據檢索《全唐詩》,我們可知稱引屈原的唐代詩人分布極其廣泛,如宋之問、駱賓王、王維、李白、吳筠、劉長卿、錢起、韓愈、孟郊、盧仝、李德裕、王建、鄭谷、文秀、陸龜蒙、羅隱、韋莊、齊己……由此串名單可見這種分布上的廣泛不僅表現在唐世初、盛、中、晚的時代方面,也表現在朝野之別的社會地位和窮達有異的身份際遇方面,還表現在知名大家與一般詩人的區分方面。要言之,唐代不同時期不同階層大大小小的詩人,很多都在詩作中吟詠過屈原。茲據相關數據,分類統計出唐代不同階段稱引屈原的詩人數量,并以圖例形式來確證一下上述觀點。

說 明:

1.同一詩人以不同語詞在不同詩作中多次稱引屈原,筆者統計數據時只算作一人次,故表中所列為實際稱引屈原的詩人人數,即初盛唐12人、中唐33人,晚唐46人。

2.表中初盛唐、中唐和晚唐三階段相對應的五個小類,筆者之意為兩個平行的大類組成,即著名詩人和一般詩人為一組,仕宦詩人、布衣詩人和僧道詩人為一組。

3.表中所謂著名詩人與一般詩人,主要依后人的認識評價為標準,如初盛唐的著名詩人指駱賓王、李白、杜甫、王維和孟浩然,余者皆劃為一般詩人。以此標準,中唐著名詩人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孟郊、白居易、元稹和李賀;晚唐著名詩人指杜牧、李商隱和韋莊。

4.表中所謂仕宦詩人主要指通過科考進入仕途的詩人,如韓愈、白居易等;而布衣詩人則指未參加過科考或未通過科考,且基本終生未仕者,如李白、孟浩然、盧仝、陸龜蒙、李群玉等。僧道詩人指和尚道士,如初盛唐的吳筠、中唐的皎然和無可、晚唐的文秀、貫休和齊己等。

表中未列出各類詩人稱引屈原的詩作篇次,現補充于此:第一大類中著名詩人(15人)的詩作總數是63首、一般詩人(76人)的詩作總數是122首。其中著名詩人的詩作幾占全部稱引屈原詩作篇次的三分之一,而其人數總量才約占全部詩人的十二分之一。其一可能是因為著名詩人的詩作存留量要遠大于一般詩人的詩作存留量,其二也表明凡成就較高的詩人都對屈原有較深入的接受,得屈辭沾溉甚多。第二大類中仕宦詩人(69人)的詩作總數是133首、布衣詩人(13人)的詩作總數是35首、僧道詩人(9人)的詩作總數是17首。不同身份的詩人總量與其詩作總量之比例基本一致,而以仕途中人為主。這也符合唐時的社會實際,即有詩作傳世的詩人多是通過科考而步入仕途,并由此獲得了一定的社會聲望。同時,這還表明仕途中人更容易遭遇類似屈原那樣的挫折打擊,也更容易產生對屈原的親近感和認同感。結合這些數據,再來分析上面的圖例,一方面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看到稱引屈原的唐代詩人分布于社會各階層,其遭際不同,其詩名不一。另一方面,它也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條信息,即屈原其人其文作用于唐詩的影響甚為廣泛。試想一個為眾多詩歌創作者們在三百年間屢屢念及的前代文學巨人,其人格精神難道與這些詩人們毫無關系?其辭賦價值難道與這些詩人們的自身創作毫無關系?回答自然是否定的!這也便進一步證明了唐詩對屈原的接受是較為全面而深入的,至少就詩歌創作主體,即詩人們對屈原再三再四地稱引這一角度來看,我們便有必要清理探析這種接受關系的細部面貌。

唐詩中不僅有許多稱引屈原的詩作,同時還有不少稱引《楚辭》及屈騷篇目的詩作。筆者檢索《全唐詩》并制作了“唐詩稱引《楚辭》及屈騷篇目數據庫”,資以進一步分析考察唐詩對屈騷的接受。據此數據庫,可得到下面有關唐詩稱引屈騷篇目的圖例。

說 明:

1.表中數據系筆者檢索北大《全唐詩》電子版,并對照中華書局《全唐詩》(1999年1月第1版)所得。

2.“九歌、山鬼、遠游、卜居”等條目,在《全唐詩》中皆有較高的出現頻率,表中只取筆者以為系直接稱引屈騷相關篇目的詩句,及明顯化用屈騷篇目入詩的詩句,余者皆不錄。如“遠游”共檢得95條,表中只統計3條;“卜居”共檢得35條,表中僅統計1條。這些未統計的詩作詩句,大多都與屈騷同名辭作有較密切的關系,即屈騷同名辭作往往即是其用典淵源。

據筆者統計,唐詩中稱引屈騷篇目的詩作共有71篇次,如加上稱引《楚辭》的21篇次,則總數將達到92篇次。相對于唐人來說,屈原已是千余年前的古人了,但就是這樣一位古人,僅僅其作品篇名就在唐人詩作中出現過近百次之多。這足以表明唐代詩人對屈騷十分精熟十分喜愛⑦,學習效法屈騷創作自然也是情理中事。梁肅《送元錫赴舉序》云:“自三閭大夫作《九歌》,于是有激楚之詞,流于后世,其音清越,其氣凄厲。吾友君貺者,實能誦遺編,吟逸韻,所作詩歌,楚風在焉”⑧,從此類唐人自己的記述中便能夠看出這點。由上面的圖例可見,唐人詩作稱引的屈原作品篇目以《離騷》為最,共有39篇次。原因之一,《離騷》是屈原的代表辭作,集中地體現了屈子的理想追求、精神境界和屈騷獨特的藝術成就;原因之二,后世常有以《離騷》代指屈原所有作品的習慣,如劉勰“不有屈原,豈見《離騷》”⑨一句即當以《離騷》概括所有屈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⑩。合此兩點,便可解釋唐詩頻繁稱引《離騷》的現象了。換言之,與前人接受屈騷的情形相一致,屈子作品對唐人影響最大的一篇即是《離騷》。《懷沙》居于唐人稱引屈騷篇目的次席,是不是說它對唐人詩歌創作的影響也僅次于《離騷》呢?從具體的稱引詩句來看,唐人筆下出現“懷沙”一詞往往是將屈原沉江事當做典故入詩,表達其對屈子沉江行為的某種看法。同時,也藉以抒發唐人或同情屈子悲劇結局而嘆惋一己遭遇的憤恨之情,如張說《過懷王墓》云:“一聞懷沙事,千載盡悲涼”;或反對屈子以身殉志的激烈做法而表白自己的處世態度,如趙冬曦《奉和張燕公早霽南樓》云:“雅尚騷人文,懷沙何迫促”,再如顧況《酬唐起居前后見寄二首》云:“欲作懷沙賦,明時恥自沉。”這些都可視為唐人屈原接受闡釋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非對其詩歌創作的影響。根據筆者對《全唐詩》的檢索結果及閱讀唐詩的感受,竊以為除《離騷》外,屈騷作品對唐詩創作影響較大的應是《九歌》,其清麗自然而華美的文辭為不少唐詩所取用,其創設渾然優美之詩歌意境的方法同樣為很多詩人所借鑒。如元稹、劉禹錫等都有意學習過楚地民歌{11},他們的這種創作努力其實自然也含有對屈原《九歌》的取法。此外,唐代大量楚騷形式的樂府詩,就其謀篇方式和詞藻色彩而言,也是受《九歌》影響較大{12}。再比如說唐詩中有大量寫到湘妃的詩作,其典源即是屈原《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兩篇。姑舉劉長卿《湘妃》詩觀之,詩曰:“帝子不可見,秋風來暮思。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全唐文》載有劉長卿所作《湘妃詩序》,其中即闡述了他對《湘君》和《湘夫人》兩篇中人物關系的考論,唐人接受《九歌》的情狀于此亦可見一斑。

唐詩對《橘頌》《卜居》《大招》等篇的稱引,上表統計出來的數據很少;對《哀郢》《漁父》等篇的稱引甚至在表中沒有數據統計。但這并不表明這些屈騷作品對唐詩無甚影響,如杜甫著名的《北征》一詩中即顯然能覓到《哀郢》的因子,只是由于單單用定量分析方法來考察它們與唐詩的關系尚存在諸多障礙和不便,故筆者擬于后文分述唐詩對屈騷的接受時再細加梳理。此外,表四也未列出唐詩稱引《楚辭》(一作《楚詞》)的具體篇次,現予以簡單補充。據筆者統計,唐詩中約有19位詩人的21篇詩作提到過《楚辭》。這些詩人中有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等大家,也有李嶠、劉長卿、崔峒、劉商等一般詩人。這些稱引《楚辭》的詩作,往往表達了詩人們對《楚辭》的賞愛態度。如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其一)云:“沙上獨行時,高吟到《楚詞》”;劉長卿《感懷》詩云:“愁中卜命看《周易》,夢里招魂讀《楚詞》”;再如李賀《贈陳商》云:“《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后”等,都寫出了《楚辭》在其文化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如再以時代先后分別統計,則初盛唐共約5位詩人各有1首詩作稱引《楚辭》,中晚唐共約有14位詩人的16首詩作稱引《楚辭》。這樣的詩人詩作數量比率及其時代分布,與前文我們分析唐詩對屈原的稱引所得到的結論一致,即唐人隨時代發展而表現出對屈騷越來越濃厚的關注和興趣。

最后,讓我們將“唐詩稱引屈原”與“唐詩稱引《楚辭》及屈騷篇目”的數據綜合起來,考察初盛唐、中唐、晚唐三時段稱引《楚辭》、屈原及屈騷篇目的詩人分布與詩作分布,藉以統觀唐詩接受屈騷的概貌。通過比較詩人詩作數量及相應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唐代詩人中追屈悼騷者由初盛唐到中晚唐漸漸增多,與屈原及屈騷有關聯的詩歌作品數量亦相應地呈上升趨勢。此外,還可看出在初盛唐、中唐和晚唐三階段,稱引《楚辭》、屈原及屈騷篇目的詩人分布與其各自對應的詩作分布基本均衡,表明唐詩的屈騷接受大體上顯現出穩步推進的態勢。其實,唐詩中還有數以千計的作品或在立意、或在題旨、或在辭藻、或在用典諸方面,都與屈騷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非僅是此種稱引數量方面的單一變化和表現。

① 按:羅宗強先生在《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引言中,將唐代的文學發展劃分為七個時期,即初唐、盛唐、轉折前期(玄宗天寶中至代宗大歷中)、轉折后期(代宗大歷中至德宗貞元中)、中唐(德宗貞元中至穆宗長慶末)、晚唐前期(敬宗寶歷初至宣宗大中末)、晚唐后期。筆者此表合初盛唐及轉折前期為一個時期,轉折后期與中唐為一個時期,晚唐前后期為一個時期。

② 按:本文的初盛唐時期指從唐高祖武德初至代宗大歷中,即從公元618年至773年,大約一百五十余年,而唐王朝的整個統治時間尚不足三百年。

③ 可參看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的相關論述。

④ 見《全唐詩》卷八二一。內有“雨飔飔兮望君時,光茫蕩漾兮化為水,萬古忠貞兮徒爾為”句。

⑤ 見《全唐詩》卷四七五。內有“遠謫南荒一病身,停舟暫吊汨羅人”句。

⑥ 見《全唐詩》卷八四七。內有“落日倚闌干,徘徊汨羅曲。冤魂如可吊,煙浪聲似哭”句。

⑦ 按:南唐馮贄《云仙雜記》錄有兩條關于唐人與《離騷》的軼聞,其一引《姑臧記》云:“錢蕓士好讀《離騷》,手不暇揭,忘去肉味,半月如齋”;其二引《大唐龍髓記》云:“盧杞與馮盛相遇于道,各攜一囊。杞發盛囊,有墨一枚,杞大笑。盛正色曰:‘天峰煤和針魚腦,入金溪子手中,錄《離騷》古本,比公日提綾文刺三百,為名利奴,顧當孰勝?’已而搜杞囊,果是三百刺。”

⑧ 見《全唐文》卷五百一十八,中華書局1983年第1版,第5269頁。

⑨ 見《文心雕龍·辨騷》。

⑩ 按:另如謝靈運《山居賦》在“其木則松柏檀櫟……送墜葉于秋晏,遲含萼于春初”一段下自注云:“皆木之類,選其美者載之。山脊曰岡。岡上澗下,長谷積石,各隨其方。《離騷》云:‘青春受謝,白日昭只。’”我們知道“青春受謝,白日昭只”是《大招》里的句子,謝靈運之所以說《離騷》云云,顯然是以《離騷》代指所有的屈原作品,屬泛指用法。

{11}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八載:“憲宗立,叔文等敗,禹錫貶連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馬。州接夜郎諸夷,風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聲傖佇。禹錫謂屈原居沅、湘間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聲,作《竹枝辭》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見中華書局標點本,第5129頁。

{12} 郭建勛對此有所研究,他說:“唐代楚騷形式的樂府詩更多,如唐‘郊廟歌辭’中的《豫和》、盧照鄰《明月引》、王叡《公無渡河》、王維《祠漁山神女歌》二首、僧貫休《杞梁妻》、元結《補樂歌》十章等,又宋之問《高山引》、《下山歌》、《冬宵引》、《嵩山天門歌》、盧照鄰《懷仙引》等,也是騷體樂府詩。當然,這遠不是唐代此類詩歌的全部。大量楚騷體樂府詩的存在,足可說明楚辭在句式上對樂府詩的深刻影響。”可參看其《論樂府詩對楚聲楚辭的接受》,《中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2期。

基本項目:本文為“寧夏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2010JY007)”成果之一

作 者:祁國宏,文學博士,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與中國文學批評史。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国内a级毛片|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九色91在线视频|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系列|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67194亚洲无码|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欧美狠狠干| 91欧美在线|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图区|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97在线免费视频| 天堂亚洲网| 欧美成人aⅴ|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毛片在线播放a| 激情午夜婷婷|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国产区网址|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99伊人精品|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久久福利网|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中文字幕啪啪| 无码内射在线| 日韩在线第三页| 青青久视频|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国产亚洲精| 精品1区2区3区|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国产成人毛片|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99一级毛片|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