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人們常常會感覺到皮膚干燥,再加上寒冷的氣溫,人體表面的皮膚基本上處于“缺水”的狀態,這很容易導致皮膚干燥瘙癢,對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
進入秋冬季節以來,冷空氣不時南侵,空氣干燥寒冷,許多人容易出現全身皮膚干燥瘙癢的癥狀,有的甚至瘙癢難忍抓破皮膚,引起皮膚發炎,造成夜不能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預防皮膚干癢癥最關鍵的就是要保持皮膚滋潤,并減少角質層的水分及油脂散失,保護皮脂功能,最好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洗澡時應選用溫和的最好是偏弱酸性的沐浴乳,避免使用清潔力過強的堿性香皂,因為即便是再中性的沐浴液相對與人體皮膚來講也是偏堿的。還應避免使用太熱的水洗澡,最好是采用與體溫相仿的水溫(不超過40℃)。并且要適量減少沐浴次數和縮短洗浴時間,以免水分及脂肪因熱而過度流失。洗澡時不要用力搓洗,因為過熱的水和用力的搓澡會洗掉皮膚的皮脂、角質等保護層,這樣就很容易傷害到皮膚,甚至引起皮膚局部發炎,使得神經更加興奮,會加重瘙癢。
洗澡后應趁皮膚還未全干時立刻涂抹滋潤的身體乳液,尤其是四肢等特別干燥的部位,這樣可幫助皮膚恢復水油平衡并在皮膚上形成一層薄膜,防止水分蒸發,而且因為剛洗好澡時毛孔還是微微張開的,護膚品比較容易吸收、滲透。涂好護膚乳后應盡快穿上衣服和襪子,不但保暖還可以防止表皮流失水分與皮脂,幫助加強對皮膚干燥狀況的改善效果。皮膚在得到有效的滋潤之后,可有效緩解干癢帶來的痛苦。如果平時感覺皮膚干燥也應隨時使用乳液,以便及時滋潤干燥的肌膚,重點是小腿和手臂,小腿的脛前部是全身皮脂腺最少的部位,所以最容易發生瘙癢和皮屑,而手臂經常會暴露在空氣中,也最容易產生干燥現象。
減少去角質產品的使用頻率,以避免過勤的去角質破壞皮膚保護膜。護膚品也要隨季節轉換而及時進行調整更新,如果你現在的護膚品在使用后會感覺皮膚有刺痛感,甚至會發紅發癢,那就該馬上更換了。
應當選擇低刺激性的滋潤度較高的護膚乳液或者乳霜,在功能上應加強保濕,最好選用含有玻尿酸、膠原蛋白等保濕成份的滋潤面霜或霜狀乳液來鎖水保濕。
白天應當注意防曬,秋冬天的陽光雖然看起來沒有夏天那么厲害,但是紫外線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視,因為秋冬天大氣離子層的濃度較夏天稀,紫外線被吸收的量也就較夏天少,所以紫外線仍然是相當強烈的,可以說這個時期皮膚更容易受到紫外線的傷害,而紫外線也是造成皮膚干燥的元兇之一,所以白天在涂抹保濕乳液之后,別忘了仍要使用防曬霜來保護皮膚,使皮膚免受各種波段的紫外線和可見光的損傷。
為了避免室內空氣干燥而引起的皮膚水分的蒸發,應當設法提高室內濕度,通常濕度保持在50%左右會比較合適。如果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內的話,最好在室內使用諸如空氣加濕器等設備;或者也可以采取經濟點的辦法,如在室內放置幾盆水,或是放幾個魚缸及水養植物也是不錯的選擇,以保持室內空氣濕度,幫助保持皮膚水分。每晚臨睡前還可以在床邊放上一小盆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加濕作用。
貼身衣服應選擇寬松的棉質品,最好是吸汗透氣的,以免產生接觸摩擦或者燥熱出汗造成皮膚發癢。同時還應避免貼身穿著毛衣,尼龍,化纖材質的衣服,以免刺激皮膚引起過敏。尤其是有人喜歡天冷的時候穿著保暖內衣,不過要當心有的保暖內衣是由復合夾層材料做成的,就是在兩層普通棉織物的中間多夾一層蓬松的化學纖維從而達到保暖的目的。
這種化纖成分穿在人體上容易發生摩擦而產生靜電,這些靜電在人體周圍可產生大量陽離子,它會刺激皮膚,使人體皮膚的水分減少,皮屑增多,也會引起皮膚瘙癢,所以皮膚容易過敏者應盡量選擇貼身穿著純棉、真絲之類不易產生靜電的內衣褲。
另外除了選擇正確的護膚產品外,內在的調理也很重要,要注意休息及適當的心理壓力調節。
在飲食調節方面,平時更要注意多喝水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增加皮膚的水分供給。注意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果及牛奶豆漿之類的水分豐富的食物。還可常吃芝麻油、黃豆、花生等食物,它們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等,而人體缺乏亞油酸,皮膚會變得干燥,鱗屑增厚。
維生素的攝取對于防治皮膚瘙癢也很重要,特別是維生素A、B2、B6等。當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會變得干燥,有鱗屑出現,甚至使皮膚出現棘狀丘疹,因而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胡蘿卜、油菜、芹菜、禽蛋、魚肝油等。
而維生素B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缺乏維生素B會使體內的新陳代謝產生障礙,影響細胞功能,容易引發皮炎、痤瘡等皮膚問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麥麩、馬鈴薯、豌豆、白菜、牛肝、腎、香蕉等;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黃豆、酵母、動物肝臟、香菇等。
同時,皮膚瘙癢患者應避免辛辣、油膩、海鮮、咖啡、煙、酒等刺激類食品,因為這類食品對人體及皮膚是一種刺激,可能會使原本患有某種皮膚病的人病情加重。如化膿性皮膚病人宜少吃甜食、酒類等;而辣椒、蔥、蒜、酒、濃茶等食物會導致人睡眠欠佳、情緒不穩定等諸多反應,這些心理因素也會影響到人對刺激的敏感度,更容易產生癢感,特別是可能使患瘙癢性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的人癥狀加重。
皮膚有瘙癢狀況的人飲食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因為高脂肪食物會增加皮膚上油脂的負擔,特別是皮膚表面的毛孔易發生堵塞的現象;糖類食物也要少吃,過多的糖會增加皮膚上細菌的繁殖,刺激皮膚,造成皮膚瘙癢。而魚、蝦、蟹等海鮮類產品,是皮膚瘙癢的 “過敏源”,它易使皮膚血管周圍的活性物質釋放出來,加劇皮膚的瘙癢,也應避免食用。
對于單純的季節性皮膚干癢,只要做到以上幾大保養原則,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甚至消除皮膚瘙癢的問題。
如果出現嚴重的頑固性瘙癢,應當考慮是否有其他內臟疾病的存在,例如糖尿病、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便秘者、腫瘤等也會導致發生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癥狀,這時就需要馬上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了。
(編輯 孫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