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被喻為“車輪上的國家”,在美國工作的一年中,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從我的住處到工作的校區需要驅車一個半小時,到最近的shopping mall需要驅車兩小時,去中國超市需要一小時40分鐘……在美國,無車真是寸步難行。于是,初抵美國,我就決定考一個美國駕照,過上有車一族的便利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我親身體驗到了美國的汽車文化。
拿駕照,安全意識最重要
我所工作的大學會給教師配工作用車,于是我向領導申請:“我有中國駕照,我想在美國也拿個駕照,這樣就能開車上班了。”領導仔細地打量了我一番,語重心長地說:“很多中國的老司機在美國考駕照都屢試屢敗,你可不能掉以輕心,要花些工夫學習駕駛知識,練習駕駛技術。”我接受了他的建議,開始了我在美國駕駛生涯的第一步——考美國駕照。
首先,我要做的就是通過道路知識考試。我央求朋友開車帶我來到最近的車輛管理所(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以下簡稱“車管所”)領取了免費的駕駛手冊。這本手冊很薄,只有108頁,涵蓋的道路知識卻十分全面。我用了三天時間通讀手冊,接著在車管所的網站上做了幾套模擬題,然后就到車管所考筆試了。筆試的考場環境非常隨意,這讓我有點始料未及。考場就設在車管所辦事處一隅,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張卷子和一支鉛筆,就埋頭去忙她自己的工作了。考試時,既沒有監考人員,也沒有考試時間的限制。測試的題目是20道選擇題,主要涉及基本的道路安全知識。由于準備充分,我感覺試題很簡單,只用15分鐘就答完了。工作人員當場就給了成績,我得了滿分。接著,工作人員按照規定給我拍登記照,測視力,登記基本信息,并收取了45美元的駕照考試費用(包括筆試和路考費用),然后告訴我:“你會在最近幾天收到實習駕駛證,你可以持證練車,但必須有持有美國駕照的年滿21歲的人員陪同。一個月后,你就可以申請參加路考了。”
按照規定,在參加路考之前,我還需要參加一個課時為五小時的駕駛理論學習班。我在網上報了名,然后到預約的地點上理論課,課程的內容主要是介紹安全駕駛的重要性和駕駛員容易陷入的駕駛誤區。課堂上,老師給學員們放了一段錄像,錄像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群青年在高速路上飆車,結果出了事故,其中一名橄欖球運動員失去了雙腿,錄像記錄了這名橄欖球運動員在失去雙腿之后的種種不便和他家人悲傷的眼淚。這段視頻在每位學員心中都鳴起了安全駕駛的警鐘。
在一個月的認真練習后,我申請了路考。臨上考場前,我的一個朋友囑咐我,在美國考駕照,安全意識是考官最重視的,你一定要表現出謹慎駕駛的態度。路考地點是一條路標齊全的街道,街上車來車往,我有點緊張。當考官示意我可以開始的時候,我努力使自己冷靜下來,然后扣上安全帶,點火,并檢查儀表盤。等考官也系好安全帶后,我才打左轉燈,緩慢駛上車道。一路上,我格外注意安全。當看到STOP標志時,我提前減速,踩死剎車,決不滑行;由小路入大路時,我把身體趴在方向盤上,像長頸鹿一樣伸長脖子觀察左右的車輛情況,確認無問題后再加速;碰到車流擁擠時,我及時避讓,不搶道。我一邊開,考官一邊記錄。大約十分鐘后,考官要我做一個平行泊車(parallel parking)。我照平時練習的那樣,把車停在了離路肩20厘米的地方。成功!考官和我握了握手,露出了笑容。他說:“你開得很好,恭喜你通過考試。平時開車的時候請把車燈打開,因為這里的山路比較多,上坡的時候,對向車輛更容易發現你。”就這樣,到美國一個月之后,我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了美國駕照,開始了我在美國的駕駛生涯。
駕車,照章駕駛即安全
在美國,人們駕車時都會很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所以在這里,只要照章駕駛就會安全。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在中國被視為安全駕車的諸多好習慣在這里卻成了“惡習”,令很多美國朋友詫異。
在美國時,我最難改的一個駕車習慣就是每經過路口就情不自禁地減速,總是害怕有行人或車輛從路口突然竄出。坐我車的美國朋友看到我這樣的舉動總是感到詫異,他們問我:“Rebecca,你為什么要減速呢?在美國,轉彎車輛是必須讓直行車輛的,行人也會看清楚路況再過馬路,你不用擔心。”后來,經過我的觀察,發現情況的確如朋友所說,所有的轉彎車輛都會在路口停下來,打著轉向燈,觀察清楚路況之后再“伺機而動”;而行人也會按照紅綠燈的指示過馬路,只有看到司機向他們招手示意讓他們先過時,他們才會一邊向司機微笑表達謝意,一邊快速走過馬路。
有一次,我駕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遇到四個方向都有車的復雜情況。我雖然知道美國交通規則中有“先到先走”的條款,卻擔心有的司機會不遵守規矩。雖然是我最先到停車線,但為了安全起見,我還是停在停車線上,打算讓其他三個方向的車先走。哪知道,另外三位司機十分守規矩,都在各自的停車線上靜靜地等著,等我開動汽車后,他們才依次而行。有了這次經歷之后,我開始明白,在美國當駕駛員真是省心,只要按照交通規則駕駛,就不會出現意外。
買賣二手車,我賺了大便宜
我的教學任務結束后,學校按規定收回了工作用車。由于我已經習慣了有車的生活,于是有了再弄輛車開開的念頭。我設想了三個方案——租車、借車和買車,然后一一求證可行性。當時由于正值暑假,租車外出旅游的人增多,租車的費用也見漲,于是我“斃掉”了租車方案。接下來,我打算試試第二個方案——向我私交甚好的朋友借車。然而,他們卻不怎么樂意把車借給我開,因為如果我在開車過程中出現事故,會在車輛保險賠付方面引發糾紛。于是借車的方案也只能作罷。百般無奈下,我只能采取買車的方案。由于當時我在美國只能再待兩個月的時間,所以對于買車與否還是頗感猶豫。畢竟買車要花很多精力,還要辦理車險等一系列手續,而且我也不確定回國之前能否順利將之轉手。但考慮到生活需要,我最終還是帶著忐忑的心情開始了買車之旅,并把目標鎖定在二手車上。
在轉了幾家二手車行后,我發現二手車行的主要客戶是當地人,那里的車外觀漂亮、性能好,但價格貴,一般要幾千美金,超出了我的預算。正當我灰心喪氣之時,一個熱心的朋友告訴我一個二手車交易網站。我在網站上追了幾天帖子,終于看到一輛心儀的二手車,便開始聯系車主。車主是一位貨車司機,他要轉讓的是他妻子的小汽車。他誠懇地向我說明,車的性能很好,剛剛換了四只新輪胎,可是他妻子懷孕了,不能再開車;而他的體格太魁梧,實在無法把自己塞在小小的駕駛室里,于是準備把車賣掉。這是輛白色的卡羅拉,開價900美金。他的報價挺低,為此我有些喜出望外,但是我為了砍價,強壓住內心的欣喜,故作鎮定地挑車的毛病。然后我也坦誠地告訴他,我買車只用兩個月,等離開時如果不能賣掉,這車就變成了一堆廢鐵,所以我只能出價500美金,但是我可以付現金。車主和妻子耳語了半天,終于忍痛割愛地把車賣給了我。我當即付了500美金,然后就拿著車主手寫的收據、車的檔案和車鑰匙打道回府了。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給車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非常簡單,我在保險公司的網站上把車子的信息填寫完畢后,網站自動計算出車險的費用,然后給出負責我車險的工作人員的電話。我聯系上車險負責人之后,通過電郵和傳真簽署好保險合同,然后授權保險公司從我的銀行卡上劃取相應的保費,到此車險的所有手續就辦妥了。兩天后,我收到了保險公司寄來的正式生效的保險合同。接著,我開始辦理車輛過戶手續。我上車管所的網站查詢了關于辦理車輛過戶手續的規定,然后攜帶著所需的材料到車管所辦理相關手續。工作人員登記了我的車輛信息后,收取了相關的費用,然后給了我兩塊黃色的紐約州車牌。這樣,我就真正擁有了我在美國的第一部私家車。
兩個月很快過去了,在離開美國之前,我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把車的照片和信息掛在了二手車網站上,準備把這部車賣掉。沒想到消息發出去后,咨詢的電話絡繹不絕。一對老夫婦當面看了車,試開之后覺得不錯,最終以600美金的價格將車買走。這次買賣二手車還讓我白賺了100美金,真是撿了個大便宜。賣車的手續還是一樣,我把跟隨了我兩個月的車牌取下,還給了車管所,車管所退還給我一部分管理費。本來以為買賣車的經歷就這樣告一段落,卻沒想到還有后續故事:過了幾天保險公司主動給我打來電話,說是已經從車管所得知車輛易主的消息,所以將于近期退還不足月的保險費用。這對我來說簡直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從最開始準備購車時的誠惶誠恐,到買車砍價時的得心應手,再到賣車時的順利成交,我體驗了在美國買賣車輛的全過程。這個過程輕松愉快,而且簡便快捷。
吃罰單,依法申辯很便捷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我在美國天天開車,自然也有吃罰單的經歷。
第一次吃罰單是在賓西法尼亞州的費城。我想去參觀費城著名的自由鐘,于是把車停在了只允許臨時停車兩小時的車位上。等參觀完,我卻忘了停車的具體地點了,于是和朋友穿過縱橫的小路找尋。等最終找到車的時候,車窗上已經貼了一張超時停車的罰單。同行的朋友說:“美國各州的交通違章信息沒有聯網,如果你不再經過賓州,不交罰款也沒事。”但由于之前在美國接受了很多按章辦事的教育,所以回到紐約州之后我還是按照地址給賓州的交管部門寄了36美金的支票。
第二次吃罰單是在回中國前夕。我從機場往住處開,當時已經是黑夜了,由于二手車的車燈很暗,于是我跟在一輛車后面,借著這輛車的燈光看路。然而,沒過多久,只見一片炫藍的燈光閃起,我被交警截停在了路邊——我超速了。交警說:“你知道你超速了嗎?”我回答說:“我不知道。”然后我解釋了我跟車的原因。但是無論我怎么解釋,交警都鐵面無情,我的這張外國女士的臉絲毫沒有引起他的同情。他冷漠地遞給我一張超速記錄單,說:“你可以在規定時間內上庭申訴。”
我拿著罰單忐忑不安地回到在美國的家中。回國日期將至,如果我承認超速,但在回國之前未收到繳交罰款的通知,我的行為將被視為惡意拖欠罰款。思量再三,我決定不認罪,向法院申訴。于是我查閱了相關的法律,填寫了申訴表格,然后給法官寫了一封信,說明我當晚跟車的原因和即將回國的情況,以及在美一年中從未發生超速前科的良好記錄。回國后,我收到了來自美國法院的信,我的申辯部分成立,法院減免了我的部分罰金。事實上,這也是美國交警的執法宗旨,即罰款不是目的,而是要司機最大可能地熟悉交通規則,按章駕駛,避免事故。
在美國短短的一年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這個“車輪上的國家”在車輛管理上人性化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美國人按章辦事的嚴謹態度以及行人與車輛間的和諧氛圍。相比美國,中國以全球數量3%的機動車卻制造出了25%的事故率。也許,在駕車的方面,我們可以向美國學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