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英兩種語言在表達上存在諸多差異。英語重形合,各語言符號之間有較強的邏輯聯(lián)系,常常運用各種有形的、明確的、顯性的聯(lián)結手段以使句法完備、邏輯嚴密、表意精確;漢語重意合,詞語或語句間主要憑借語句意義或句間邏輯關系來連接,句子結構較為松散、靈活,常以諸多短句展開敘述,注重以神攝形。譯者在進行英漢互譯時,要深諳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努力使譯文符合原文的表達習慣。比如,譯者在將英文譯成漢語時,就要充分考慮到漢語重意合的特點,學會將英文中的長難句分割成漢語的短句。在翻譯實踐中,譯者常常用到分譯法處理長難句。
所謂分譯法,是指譯者在翻譯時,可以將英語中的一個句子分譯為漢語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或者將英語中的單詞和短語譯成漢語中的句子。也就是說,分譯法不僅可用于拆譯長句,也可用于拆譯短語,甚至可以拆譯單詞。臺灣著名翻譯家夏濟安先生所譯的英美散文文字優(yōu)美,可謂譯文中的精品,其中對分譯法的運用更是出神入化、信手拈來。本文即以夏濟安所譯的英美散文為例,來體會如何恰當?shù)剡\用分譯法。
從句分譯
英語中的從句包括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等,這些從句都為句子增添了大量復雜的信息。而漢語中的單句信息量不宜過大,因此譯者在英譯漢時,可嘗試將英語中較為復雜的從句分譯為單獨的漢語句子,以使?jié)h語的句子形式更為靈活、輕便,句意更為明了。
例1:Even those less fortunate individuals, who are doomed to pass their lives in the midst of din and traffic, contrive to have something that shall remind them of the green aspect of nature. (Rural Life in England)
譯文 有些人比較不幸,一輩子注定在煩囂的城市中過活,但是他們仍設法補救,總要種些花木,使自己不忘綠色的大自然美。
分析 原文中包含了一個who引導的定語從句(who are doomed to pass their lives in the midst of din and traffic),用來修飾those less fortunate individuals,描述這些人不幸的生活方式。如果譯者將該定語從句處理成前置定語,譯為“那些注定一輩子在煩囂的城市中過活的不幸的人”,語句過長,“的”“的”不休,不但讀來不順暢,也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鑒于這一從句只是對主句的一種錦上添花的描述,與主句的關系不是特別密切,因此可將其分割開來翻譯。夏濟安先生在這里就運用了分譯的方法,將其譯成了獨立的句子,既準確傳達了原文的意思,也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英語中像例1這樣的定語從句較為常見,即從句與主句的關系不是很密切,僅僅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描述,或是某些附加意義的追述,抑或是某些后續(xù)行為的延伸,其存在與否不太影響主要句意的傳達。這些從句多為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往往詞多句長,結構復雜。譯者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可嘗試將主句和從句拆開來翻譯,用結構緊湊、干凈利落的短句一一譯出。
例2:There is no sufficient reason for attacking the motives of a man who is so saintly in life, so holy in aspirations, so patient, so meek, so laborious, so thoroughly in earnest in the work to which his life was given. (Life of Oliver Wendell Holmes)
譯文 愛德華茲(編注:即句中的a man)之為人,律己甚嚴,志行高潔,溫順善忍,刻苦勤奮,一心一意,全力推進自己的工作。對于這樣一個人的動機,我們殊無充分理由加以攻擊。
分析 原文包含一個特別長的定語從句(who is so saintly in life, so holy in aspirations, so patient, so meek, so laborious, so thoroughly in earnest in the work to which his life was given),用來修飾中心詞a man。該從句包含諸多并列成分,用以形容愛德華茲為人處世的方式,讀來有排山倒海之勢。譯者夏濟安在處理這些譯文時,將原文定語從句中的諸多并列成分譯為對仗工整的小短句,不僅再現(xiàn)了原文的氣勢,讀來也朗朗上口。
短語分譯
所謂短語分譯,是指可以將英語句子中的某些短語(包括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副詞短語、介詞短語等)翻譯成漢語的一個句子。將短語進行分譯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為了句法上的需要。由于一些英語短語在搭配、詞義等方面的特點,若將其直譯為漢語短語,其意思有可能顯得生硬、難懂,而且翻譯腔十足;而若將這些短語分譯為一個句子,不僅句意通順,而且不影響原意的傳達。二是為了修飾上的需要,比如為了加強句子語氣、突出重點等。
例3:Now our path begins to ascend gradually to the top of this high hill, from whose precipitous south side we can look over the broad country of forest and field and river, to the distant snowy mountains. (A Winter Walk)
譯文 我們沿著樵徑上山,漸漸走到山頂。雖是丘陵,但山也相當高,南邊的山坡尤為陡峻。我們站在那邊,縱目南望,底下廣闊的風景——森林、田野、河流,歷歷在目,一直望到遠處積雪的山巒。
分析 原文中出現(xiàn)了諸多名詞短語,包括high hill、precipitous south side、broad country of forest and field and river等。譯者為了表達以及句法的需要,在譯文中將原文中的不少短語以句子的形式展現(xiàn)。例如,譯者沒有將high hill直譯為“高大的丘陵”或“高大的小山”(這樣的表達明顯不符合漢語習慣),而是將其譯成了獨立的句子“雖是丘陵,但山也相當高”,這樣不僅句意明了,也避免了在翻譯其修飾語top時再度陷入尷尬的境地——將其譯為“高大的小山的山頂”。再比如,譯者在翻譯precipitous south side時,并未將其直譯為短語“陡峭的南面的山坡”(“的”“的”不休,讀來十分拗口),而是將其譯為獨立的句子“南面的山坡尤為陡峭”,承接前面兩個短句對丘陵的描述,讀來十分順暢。
例4:The wonderful purity of nature at this season is a most pleasing fact. (A Winter Walk)
譯文 在這個季節(jié)里,大自然顯得特別純潔,這是使我們覺得最為高興的。
分析 原文中的名詞短語the wonderful purity of nature充當了整個句子的主語,表達了較為復雜的含義。譯者在處理這一短語時,將抽象名詞purity轉譯為形容詞,從而將原文中的名詞短語譯成了獨立的句子,賦予大自然以靈動性。
例5:A cold and searching wind drives away all contagion, and nothing can withstand it but what has a virtue in it. (A Winter Walk)
譯文 寒風一吹,無孔不入,一切烏煙瘴氣全都一掃而空,凡是不能堅貞自守的,都無法抵御。
分析 名詞短語a cold and searching wind在原文中充當主語,但在譯文中很難讓該短語繼續(xù)充當主語:一方面該短語的中心詞wind有兩個修飾成分(cold和searching),意義較為復雜,不容易將其譯為中文短語;另一方面,searching做形容詞時表意非常抽象,中文中很難找到相應的形容詞來表達其含義。因此,譯者在處理這一短語時,用兩個獨立的句子來傳達cold和searching的含義,將searching轉譯為動作,賦予風以動感,讀來非常生動。
例6:Gentle and unobtrusive as the river is, yet the tranquil woods seem hardly satisfied to allow it passage. (An Old Manse)
譯文 溪流十分安靜,與世無爭,可是兩岸同樣安靜的樹林,卻似乎不讓它靜靜地流過。
分析 原句中并列的形容詞短語gentle and unobtrusive充當表語,用來說明主語the river的特征。因gentle和unobtrusive表達兩種不同特征,譯者分別用兩個短句(“十分安靜”和“與世無爭”)來體現(xiàn),賦予小溪以“人”的行為和特征,讀來形象、生動。
例7:… the sequestered pool, reflecting the quivering trees, with the yellow leaf sleeping on its bosom, and the trout roaming fearlessly about its limpid waters. (Rural Life in England)
譯文 ??小潭幽靜,潭心中反映出顫動的樹枝,黃葉在它的懷抱中睡熟了,清晰的潭水之中,鱘魚無所顧忌地游來游去。
分析 原文中包含了一個with短語結構,用以補充描述小潭的狀態(tài)。譯者在處理這一譯文時,將with引導的兩個并列短語分別譯成兩個獨立的句子,使其不再以主句的附屬結構出現(xiàn),讀來比較流暢、自然。
單詞分譯
單詞分譯指把英文中的單詞分譯成漢語中的句子。與短語分譯的原因一樣,將單詞進行分譯同樣是基于句法和修辭上的需要,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使譯文準確地道、曉暢易懂。
例8:I longed to wander over the scenes of renowned achievement—to trend, as it were, in the footsteps of antiquity—to loiter about the ruined castle—to meditate on the falling tower—to escape, in short, from the commonplace realities of the present, and lose myself among the shadowy grandeurs of the past. (The Works of Washington Irving)
譯文 有什么地方,是以紀念古代的豐功偉績的,我是喜歡在它左右徘徊——那時候我覺得我是“踏在歷史的腳跡上面”——我看見了一片瓦礫的古堡遺跡,就流連不舍,看見了搖搖將墜的古塔巨樓,就低回憑吊——總而言之,我那時候避開了現(xiàn)實的庸俗,置身于迷離恍惚的古代盛世,我也就忘了自己了。
分析 原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表動作的單詞:loiter和meditate。為了增添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同時為了修辭的需要,譯者將這兩個詞所在的句子譯成了兩個排比句,對照工整,語氣強烈。與此同時,譯者將loiter和meditate這兩個詞從原文中分割出來,將其譯為獨立的句子,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在此地的懷古幽情。
例9:We sleep, and at length awake to the still reality of a winter morning. (A Winter Walk)
譯文 我們也睡著了,一覺醒來,正是冬天的早晨,萬籟無聲。
分析 原文中的still一詞用來描述冬日早晨的狀態(tài),譯者將該詞從原文中抽離出來,使其自成獨立的小句,起到了強調和渲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