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在1995年我萌發了關于《紅樓夢》問卷調查的想法,于是在大學本科生、研究生,社會上干部、工人、農民、解放軍、中小學教師等讀者中,搞了十次問卷調查,先后發表于《名作欣賞》《紅樓夢學刊》兩種雜志。出乎預料,發表后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從2005年以后,我主要轉向散曲創作,就再未逛大觀園了,因此對紅學研究便全然淡漠了。但近二三年來,突然收到來自北京、天津、陜西、貴州、浙江等地素不相識的讀者的來函來電,說及其他幾次“問卷調查”均已找到,卻始終找不到第八、第九次的問卷調查。我便找出了我的“科研日記”仔細查找,遺憾地發現我因病住院根本未發表,但定稿尚在,于是生出了再交《名作欣賞》補發的念頭。我非常感謝《名作欣賞》編輯部的同志,記得在貴刊發表第一篇《紅學問卷啟示錄》時,加了《編者按》(1995年第5期)。1999年1月9日《山西日報·文化園林》頭版頭條,又發表了三位讀者賈瑞明、俞曉紅、王菊艷合寫的《“紅學問卷調查”的真價值》一文,更加引起讀者關注。
摘 要:本文對四位嬤嬤做了對比分析和鑒賞,雖然都是次要人物,卻刻畫得栩栩如生,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曹雪芹對生活深刻的洞察;傳神的描寫;對人物準確的把握、生動的再現。此次問卷調查特點有四: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的比大專文化程度的要好一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比新聞專業的要好一些;《紅樓夢》從皇帝王妃到一介草民,從封建主子到老少奴婢,從中國人到外國人,竟出現了975人;對趙嬤嬤的刻畫運用了避難手法;塑造最成功的是李嬤嬤。
關鍵詞:《紅樓夢》 問卷 嬤嬤 塑造手法
一
第八次問卷調查的題目是:《紅樓夢》寫了李嬤嬤、趙嬤嬤、宋嬤嬤、賴嬤嬤等幾個女性奴仆形象,各有什么性格特征?你認為作者刻畫得如何?
這次問卷調查的要求和說明,因為問題特殊而又簡單,所以就和前幾次略有不同,沒有要求回答“喜歡不喜歡”和“為什么”。同時考慮到她們在小說中又是特別次要的人物,未占主要篇幅,因此在她們的出場地方有所提示:李嬤嬤分別見于第3、8、9、17、19、20、26、36、57回九回中,趙嬤嬤僅見于第16 回中,宋嬤嬤見于第37、52、57、77回四回中,賴嬤嬤見于第43、45、77回三回中。
《紅樓夢》中的青年男女主子們,甚至連賴嬤嬤的孫子(見第45回),本來都有奶媽,寶玉一個人就有過李、趙、張、王四個奶媽(見第62回),但其中以李嬤嬤出場最多,描寫最細;其次就是賈璉的奶媽趙嬤嬤,雖然出場僅有一次,但對于揭示主題思想卻有其極重要的意義,而巧姐的奶媽雖然也出場較多(第7、29、42、92、101、118回)但都是一筆帶過;至于迎春、探春、惜春(均見第3、73回)、賈蘭(第73回)、黛玉(王嬤嬤,第3、26、97回)、湘云(周奶媽,第31回)、英蓮(第1回)等人的奶媽,僅是提及而已;然而寶釵卻根本沒有提到奶媽,按理說,薛家本是書香繼世之家,又是皇商,寶釵是應當有奶媽的,小說中卻一字未寫,不知何故。根據故事推理,賴嬤嬤可能是賈政的奶媽,宋嬤嬤則看不出是誰的奶媽,但也是有年紀的在賈府呆久了的老奴仆。按賈府的規矩,她們都是被器重的享受特殊待遇的人。
本次問卷發放時間是在1997年第二季度,共發出150份,收回118份,加上自動索卷者22份,有效答卷共140份。
從發放對象看,有山西大學中文系九三級漢語言文學專業66份,新聞專業34份,九六級影視專業18份,各行各業自動索卷者22份。
從文化程度看,大學本科的有108人,大專的有22人,中學的有10人。
從年齡看,最大的30歲,最小的19歲,其中以21至23歲年齡段的居多。
從職業看,絕大部分為在讀學生,只有22人為全國各地的中學教師、報刊編輯、干部、農民,其中河南新鄉第三中學語文教師劉月娥、黑龍江農墾師專王菊艷講師答卷寫得最為認真細致,請看劉月娥的答卷:
生活是復雜多樣的,萬事萬態,千人千面。《紅樓夢》表現的就是封建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刻畫人物時絕不臉譜化,而是讓人感到活潑潑的就是生活中的“這一個”。重要人物如公子小姐、老爺太太自是個性鮮明,即使是丫鬟奴仆也性格迥異,下面就說一說《紅樓夢》中四位嬤嬤的性格特征。
李嬤嬤是賈寶玉的奶媽,她對自己奶大的孩子是有親情的,她很關心寶玉的痛癢,雖然告老解事,卻常來問諸如“寶玉如今一頓吃多少飯”、“什么時辰睡覺”這些日常飲食起居瑣事。當薛姨媽讓寶玉喝酒時李嬤嬤竭力勸阻說“他性可惡,吃了酒更弄性”。酒過三杯,她又上來攔阻,寶玉不聽,她就拿“老爺今兒在家呢”來嚇唬,生恐寶玉小孩家喝了酒不受用,當然也是怕在老太太那里擔不是。寶玉被紫鵑一句試探的謊話急痛得不省人事,丫鬟們將李嬤嬤請來,書中寫道:“(李嬤嬤)用手向他脈門摸了摸,嘴唇人中上邊著力掐了兩下,掐的指印如許來深,竟也不覺疼。李嬤嬤只說了一聲‘可了不得了’,‘呀’的一聲便摟著大哭起來。”而且捶床搗枕說:“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的心了!”這些動作、語言如果沒有親情是無論如何也表現不出來的。但是,這個李嬤嬤卻無自知之明。她倚老賣老,又貪嘴好吃。到了寶玉那里看見丫頭們玩鬧就嘮叨:“只從我出去了,不大進來,你們越發放沒個樣,別的嬤嬤們越不敢說你們了……”好像只有她最有威嚴最重要似的。她來到寶玉這里就好像到了自己的家,見到一些吃食,就說“怎不送與我去?我就吃了罷”。常常因為她隨便又吃又拿使得寶玉大發雷霆,還因此攆走了茜雪。當別人不讓她吃寶玉給襲人留下的酥酪時,她說:“我不信他(寶玉)這樣壞了……我的血變成了奶,吃的長這么大了,如今我吃了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氣了?我偏吃了,看怎么樣!”在寶玉面前完全忘了奴仆的身份,過分以功臣自居,她要讓寶玉和大家都牢記她的功勞,別人略有不敬,她就罵個不休。她最惱恨的是有人越過她取代在寶玉心中的地位。襲人輩以“無價寶珠”的青春美占領了寶玉的心,這使得李嬤嬤憤憤不平,尤其對襲人出口便是“那是我手里調理出來的毛丫頭,什么阿物!”動輒就排揎襲人:“忘了本的小娼婦,我抬舉起你來,這會子我來了,你大模大樣的躺在炕上,見我來了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妝狐媚子哄寶玉,哄的寶玉不理我,聽你們的話……好不好拉出去配個小子,看你還妖精似的哄寶玉不哄!”這簡直就像是極沒教養的婆媳之間爭斗。李嬤嬤這顆“死魚眼睛”顯然是無法和襲人輩抗衡的,寶玉的一些話更令她生氣,于是指責寶玉道:“你只護著那起狐貍,那里認得我了……把你奶了這么大,到如今吃不著奶了,把我丟在一旁,逞著丫頭們要我的強。”又是哭又是說,分明是母親訓斥娶了“媳婦”忘了“娘”的不孝之子的口吻。使李奶媽喋喋不休、嘮嘮叨叨、居功自傲、爭斗好強又心無算計的性格躍然紙上。
實際上她在大家心目中是沒有地位的,丫頭們說她是“討厭的老貨”,連她的奶兒子寶玉也跳罵道:“不過仗著小時候吃過他幾日奶便罷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還大,如今我又吃不著奶了,白白養著這個祖宗作什么,快攆出去,大家干凈。”這固然表現賈寶玉公子哥的任性尚氣,但也不能不說是李嬤嬤自作自受。李嬤嬤太好爭“禮”。
相比之下,賴嬤嬤就精明多了。她可能是賈政的奶母,賈政是賈母偏愛的兒子,而且現為賈府房主,自 然她的地位就要高出同輩,但是賴嬤嬤卻不愛當著人的面表功勞。她深知賈母對賈政的感情,所以從不說賈政的不是,而是時時贊美賈政,教育寶玉時就拿賈政作榜樣:“老爺小時,何曾像你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
凡老太太所喜者,她都竭力奉承,只從為鳳姐“攢金慶壽”一事就可以看出賴嬤嬤心機不爽。邢王二位太太各出一份,賈母要出四份,鳳姐說:“老太太吃了虧了。”于是說了一大堆讓老太太出錢的逗樂話。賴嬤嬤忙站起來笑道:“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氣。在那邊(指邢夫人)是兒子媳婦,在這邊(指王夫人)是內侄女,
倒不向著婆婆姑娘,倒向著別人,這兒媳婦成了陌路人,內侄女兒成了外侄女兒了。”這一席話說得風趣得體,既是替兩位太太抱不平,二位太太聽了很樂意;對鳳姐明貶實褒,極力夸贊了鳳姐對賈母的孝心,迎合了賈母。
因此,賈母與眾人都大笑起來。她不僅會說話,也會行事,等少奶奶們說出了錢數后,她才說要低少奶奶們一等,可見是個很明白自己身份的人。之后,又領著眾嬤嬤去給鳳姐敬酒。“賈府風俗年高伏侍過父母的家人,比年輕主子還體面”。賴嬤嬤是很有體面的,可以和賈母坐著說話,她坐著時,尤氏鳳姐們還得站著。鳳姐已經將周瑞的兒子攆走了,賴嬤嬤三言兩語,合情合理的一解勸,鳳姐又將他放了進來。不僅是有體面,更重要的是她為自己謀到了許多實惠:大兒子賴大做了榮府的管家,二兒子賴二做了寧府的管家,兒媳也是在內總領家事的。這些權力都非同小可,所以,盡管還是奴才身份,卻也成了一個小財主,家里也是樓房廈廳,軒榭花園,呼奴喚婢,連探春看了都要效法她家的管理辦法。這個賴嬤嬤的性格是好強的,她的好強不同于李嬤嬤的潑鬧,而是深藏于心。她的孫子賴尚榮一落胎胞,他們一家就求主子恩典,放了出來。也像公子哥似的讀書認字。她教訓孫子時說:“長了這么大,你那里知道‘奴才’兩個字是怎么寫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爺爺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惱。”因這話是當著鳳姐的面前轉述的,里面自然有“托主子洪福……孝敬主子”之類的奉承,但從上面幾句話可以看出賴嬤嬤是不安于奴隸地位的。盡管她已憑著資歷得到了如許的榮耀,但在她的潛意識里充滿壓抑,充滿痛苦,她感到備受煎熬,總希望有出頭之日,因此,她管子教孫都很嚴厲,孫子不爭氣時,她常把兒子叫來訓罵一頓。她的孫子賴尚榮到了二十歲,又求主子恩典,捐了一個前程;過了十年,再求主子,結果被選了出來做了州官。到后來,賈家勢敗,賈政扶賈母靈柩南行途中,因盤費不繼,派人去向任上的賴尚榮借銀五百兩,賴尚榮卻只給了五十兩,還訴了許多苦處。“賈政看了生氣,即命家人立刻送還……”賴尚榮知事辦得不周,心下不安,“立刻修書到家,回明他父親,叫他設法告假贖出身來。”于是賴家連忙托人要乞恩放出,再也不提什么“孝敬主子”的話了。賴家以他們一心向上爬不甘為奴的心機和搜求來的錢財,最終竟能與主子分庭抗禮,賴嬤嬤的功勞應該是最大的。但是,從封建禮教、主仆之情方面看,賴嬤嬤是夠“賴”的了。
在這些嬤嬤里面,趙嬤嬤怕是最沒本事的一個了。她是賈璉的乳母,從她大談主家“接駕”諸事中可見她也是個老奴了。但是,賴嬤嬤可以在賈母那里就坐,趙嬤嬤即使到了“兒媳”——鳳姐那里也執意不肯坐,臉面不知差到那里去了。再者,賈母本不喜賈赦,對其子賈璉也就不大在意,乳母更不會有出頭露面之事,所以,她在文中出場的次數也最少。她既不會像李嬤嬤那樣居功撒潑,更沒有賴嬤嬤的心機打算。因此,她的兩個兒子“至今還閑著無事”。她曾再三地求賈璉,無情無義的賈璉哪里把這放在心上。她不會說話。聽說賈璉從蘇州回來了,一進鳳姐的門就直截了當地說:“我這會子跑了來,倒也不為飲酒,倒有一件正經事,奶奶好歹記在心里,疼顧我些罷。我們這爺只是嘴里說的好,到
了跟前就忘了。幸虧我從小奶了你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兩個兒子,你就另眼照看他們些,別人也不敢呲牙兒的……這如今又從天上跑出這一件大事來(指省親),那里用不著人?所以倒是來和奶奶說是正經,靠我們這爺,只怕我還餓死了呢。”這番話說得很不高明,不會逗笑,也不含蓄,責怪了賈璉的無情義,求得太直白。這也難怪這位趙嬤嬤,遇到了賈璉這主也毫無辦法。后來賈璉、鳳姐、賈蓉、賈薔商議省親之事時,趙嬤嬤干坐著,一句話也插不上,呆頭呆腦,直到推她時才醒悟過來。最后還是鳳姐順便給了她兩個兒子一個外出跑腿的小差使。趙嬤嬤老實昏聵,只會求人“照看”。
至于宋嬤嬤,書中寫得很少。她是寶玉處當差的 一個老婦人。她辦事很妥帖。襲人遣她去給湘云送東西時,她說:“姑娘只管交給我,有話說給我。”當襲人吩咐完事后,她還一再問:“寶二爺不知還有什么說的,姑娘再去問問去,回來又別說忘了。”可見做事比較細心、周到。她對自己做下人的地位身份心安理得,做事安分守己。當平兒的鐲子丟了,鳳姐傳園里各路嬤嬤們小心查訪,宋嬤嬤就按主子的吩咐查訪起本處的丫頭,書上沒有寫是如何查訪的,反正末了是宋嬤嬤拿了這鐲子去回了二奶奶了。偷鐲子的墜兒被晴雯抓住打起來,并給宋嬤嬤說即刻打發墜兒出去,宋嬤嬤知鐲子事發,上層人不明說,她也不說破,只說:“也等花姑娘回來知道了再打發她。”在宋嬤嬤眼里,做事不但要恪盡職守,而且要尊卑有序。墜兒的母親來領墜兒被晴雯麝月排揎了一頓。那媳婦賭氣帶了墜兒就走,宋嬤嬤忙道:“怪道你這嫂子不知規矩,你女兒在這屋里一場,臨去時,也給姑娘們磕個頭,沒有別的謝禮——便有謝禮,她們也不稀罕——不過磕個頭,盡了心,怎么說走就走?”她害了墜兒,墜兒被打被攆,她還要別人心存感激——典型的奴才性格:對主子盡心盡力,對同輩沒有同情。宋嬤嬤只配供人使喚,“送”東“送”西。
以上就是《紅樓夢》中的四位嬤嬤。由于各人身份
不同、位置不同、性格不同,使得她們的說話行事差異很大,這是符合生活實際的。只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曹雪芹對生活深刻的洞察,傳神的描寫;對人物準確的把握,生動的再現。
二
對四位老嬤嬤的評價,答卷者一致認為:她們在《紅樓夢》中是次要人物,作者雖然著墨不多,但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寫了她們的共性,也寫了她們的個性,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值得對比地鑒賞。山西大學中文系影視專業學生賈瑞明這樣回答道:
李、宋、賴、趙四位嬤嬤在《紅樓夢》中是作為一個特殊階層出現的。首先,出身的卑微決定了她們不得不
是一個奴才,并且同賈府其他的奴才一樣,從生到死,一切圍繞著主子團團轉,一切唯主子之命是從,這是她
們卑微的一面。但是,作為老嬤嬤,她們又有其自視高
貴的一面:李嬤嬤、趙嬤嬤分別是寶玉和賈璉的乳母,
賴嬤嬤是賈府管家賴大的母親,而宋嬤嬤也是在賈府多年勞作的老媽媽。這些因素,足以使她們覺得自己和別的奴才是不一樣的,是比他們高一等的。這一點連掌賈府權柄的王熙鳳也得承認,如第十六回趙嬤嬤求見時,王熙鳳曾有讓座之舉。
以上分析的是四位老嬤嬤的社會基礎,作者站在這個基礎上對人物性格進行刻畫,處理得非常成功。對于李嬤嬤,我們雖然覺得她對寶玉十分關心,但主要的印象卻是:尖酸、刻薄。這是因為“自視高貴的一面”在她身上體現得比較明顯,尤其第20回中她因吃茶、酥
酪等事大罵襲人,就更讓人覺得可厭。
相較于李嬤嬤,賴嬤嬤和趙嬤嬤應該算是兩位成功者。她們充分利用了自己對于賈府的這點苦勞得以“封蔭家庭”,又沒有超出必要的限度引起他人的反感。趙嬤嬤給她的兩個兒子找到了差使,而賴嬤嬤,由于賴大的關系獲得的成功更大一些,她的孫子甚至做了朝廷命官。這兩個人物,趙嬤嬤顯得比較畏縮、謹小慎微而奴才性較重;賴嬤嬤則上下圓通、神采奕奕,處處透出了對自己地位的得意之情,連舉手動足之間,也有了一股小地主的頤使之氣。
宋嬤嬤的形象較為正統,她性格溫柔,和下層的丫頭們關系較好,能互相體諒、幫助,給讀者以敦厚的長者印象。如第52回中她就曾替墜兒向晴雯求情。
同是嬤嬤,四個人的境遇、性格又是這樣的不同。《紅樓夢》在性格刻畫上抓住她們各自的特點進行描述,使人物形象顯得非常豐滿而又各具特色,讓人讀來如親見其面、親聞其聲。四個活脫脫的封建等級制度下的奴才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們從一個側面對封建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有所認識。
有的答卷能夠指出作者運用的刻畫手法:一是成功地使用了傳統的白描手法,因為她們畢竟是下層人物,出場和說話的機會不是太多,這就要求作者必須在不多的場合準確地抓住她們的個性特征,把她們的一言一行都真實地表現出來,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二是注意了側面描寫,從其他人物的眼神中、語言中、行為中來刻畫她們;三是采用了對比手法,將這四位身份、地位相同而所說所為卻截然不同的老婢,進行了對比描寫,既寫了共性,又寫了個性。總之,四位老媽媽形態各異、語言各異、命運各異、作用各異。
有的答卷還能指出:作者對這幾位嬤嬤雖然著墨不多,但在故事情節中穿插她們的言語和行為,對小說的情節發展起了鋪墊作用,為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做了很好的襯托。當對比地分析到李嬤嬤和趙嬤嬤時,還引用了脂硯齋批語:“寶玉之李嬤嬤,此處偏又寫趙嬤嬤,特犯不犯。先有梨香院一回,今又寫此一回,兩兩遙對,卻無一筆相重,一事合掌。”{1}
更有不少答卷,在用對比方法詳細地分析四位老嬤嬤形象時,情不自禁地表示了自己的愛憎。有的認為李嬤嬤塑造得最成功,是一個值得同情的老奶媽,而更多的人則認為是一個自私、霸道、仗勢欺人、愛占小便宜的“老不死”形象,令人生厭;有的認為賴嬤嬤塑造得最成功,她老成持重、左右逢源、能說會道、敢于批評主子,是個非常典型的奴性十足的二地主形象,但有個別人卻認為比起其他三位嬤嬤來性格十分模糊,作者刻畫得并不成功;有的則認為宋嬤嬤在小說中雖然占的篇幅極少,而在作者的筆下是一個敦厚老實、任勞任怨、比較和善的老媽媽,正因為著墨不多竟能寫出鮮明個性,這正表現了作者的高超藝術,但有一份答卷卻認為:“作為一個被剝削被壓迫者,她不但沒有認清自己可憐的命運,甚至為虎作倀地千方百計驅趕同樣身份的小丫鬟墜兒。對于她,我只有厭惡的份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有不少答卷認為賈璉奶母趙嬤嬤刻畫得最為成功最為生動,“這種奴才形象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曹禺筆下的魯貴,在《紅樓夢》中,她是嬤嬤中的‘王熙鳳’,作者將其善于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秉性暴露得一覽無遺。通過她的刻畫,也從另一個方面襯托了王熙鳳的玲瓏剔透,圓滑絕頂。”
三
這次問卷調查的特點有四:
其一,在140份答卷中,就總體來看,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的比大專文化程度的要好一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要比新聞專業的好一些。除了6份答卷寫得較差外,其余134份都寫得很認真、細致、全面:有的做了對比分析;有的指出了刻畫手法;有的表示了愛憎態度;……其中有一份答卷最有代表性,即山西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九三級的崔繼鋒的答卷,茲將原文照錄如下:
李嬤嬤是寶玉的奶娘,又是個公認的“久經老嫗”,已經“告老解事出去”,所以在一般婆子中身份地位都比較特殊。她老于人情世故,如果平日檢點安分一些,就不會受到年輕丫鬟們的嫌棄,而安享天年。但那樣一來,她就只能作為一個面貌模糊的人出現在《紅樓夢》中,所以作者故意讓她倚老賣老,和下等丫鬟賭氣,大罵年輩比她小的襲人,從而在大觀園形形色色小姐公子之外,多了這么個多少有些可笑的人物,便使全書的生活氣息極為濃厚。其實按人品說,李氏還是不錯的。
一則太太輩的夫人都讓她幾分面子,她對寶玉身邊以外的丫鬟似乎也很和藹可親;再則,她對寶玉的確是有真情的,不過她到底沒文化,跟寶黛釵這些文采超凡而心性不俗的小主子之間有著深深的代溝,所以每每為寶玉所厭棄,她的一腔熱情也付諸東流。在這種貌合神離的人際關系當中,展示了不同生存方式的眾生相彼此之間的陌生與無奈。
趙嬤嬤雖然在書中出場機會很少,但也是個有血有肉的豐滿形象。作為賈璉的乳母,她受到了應當有的尊敬。她很清楚自己作為奴仆的地位,與李氏不同的是:她不倚老賣老,而是婉轉陳詞,表達自己的愿望;她很謙恭,同時又很適當地強調了自己昔年的身份,并很有耐心,所以也能因人成事。
宋嬤嬤好像是個愛告密,替姑娘大丫鬟們跑小路的一號人。作者對她著墨更是不多,但一個小心謹慎做事勤快,甚至多少有點討好上頭的形象卻躍然紙上。作者沒有必要對每一個老媽子都施以濃脂厚墨,但寥寥幾筆,也很傳神地刻畫了宋媽媽的性情行為。其中,受襲人之托幾次看望被逐出大觀園的晴雯,也顯示了她的同情心。
賴嬤嬤是書中出現多次的人物。平兒過生日她送禮,平時孝敬賈母又殷勤,她孫子在賈府提攜下,放了一任縣官,從此擺脫了做奴仆的名聲,而后反過來成了別人的主子。所以書中的賴嬤嬤總是那么心安理得,胸有城府。
就全書而言,這幾個老媽子的篇章不算多,但作者熟悉生活,故人物也寫得血肉豐滿。四個老嬤嬤,從某種程度上說,她們也是大觀園里一直活動的角色,與賈府盛衰有一種記錄人的意義,作者特意標示出來,其用心或許就在于此吧。
其二,《紅樓夢》中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從皇帝王妃到一介小民,從封建主子到老少奴婢,從中國人到外國人,有名有姓的,無名無姓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竟出現了975人。{2}不僅幾位主人公和幾十位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動鮮明、栩栩如生,就是對李嬤嬤、趙嬤嬤、宋嬤嬤、賴嬤嬤等幾位著墨不多的人物,也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知道,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就是用語言來塑造形象、刻畫性格的。可以說,沒有藝術語言就沒有藝術作品,而文學的語言,就是加工提煉了的人民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語言。曹雪芹塑造四位嬤嬤就是靠的文學語言。他能注意到把同類型的人物的各自個性及音容舉動刻畫出來,而絕不雷同。比如,四位嬤嬤都是女性的、老年的在賈府有資歷的奴婢,但在具體刻畫時卻四個人四副面孔,活龍活現,躍然紙上。寫李嬤嬤時,既寫了她對寶玉的關懷體貼,又寫了她愛占小便宜;既寫了恃功傲物的蠻橫神態,也寫了敢于和賈府里的“富貴閑人”、“混世魔王”賈寶玉頂嘴申辯。寫趙嬤嬤時,主要是通過她和賈璉、王熙鳳的對話,就把為兩個兒子謀事的目的達到了,寫出了她的恪守封建禮教,善于表達心曲,委婉批評賈璉而又拉攏鳳姐,因此便用了一些“阿彌陀佛”、“噯喲喲”等語氣詞。寫宋嬤嬤時,由于她是寶玉房里干雜活兒的老媽子,不同于做奶媽的李嬤嬤和趙嬤嬤,因此她的語言行為就必須符合她的身份、地位,辦事跑腿可靠,說話善于奉迎。至于寫到賴嬤嬤,她地位雖低,卻是財主,家里有后花園,孫子又捐了個官,因而財大氣粗,既能連擺三日的酒席,連老太太、太太、老爺、爺們都請去赴宴,當然替周瑞家的兒子求情于鳳姐,就更不在話下了,因而在寫到她的語言時,便是成套成套的“演說”,說得那樣得體,既沒有丟了自己的面子,還感恩戴德地奉承了主子。
《紅樓夢》中人物語言,無論是對話還是獨白,它們或文或野,或長或短,無不切合某個人物的言行氣質,正像魯迅指出的那樣:“《水滸》《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3}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正是《紅樓夢》刻畫人物的一大藝術特色,即使是著墨不多極為次要的小人物也是如此。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就是因為作者堅持了嚴格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即便對小人物的刻畫,也是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去再現她們。
其三,四位嬤嬤究竟哪位塑造得最成功呢?不少答卷回答了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認為都成功,但也有不少答卷認為仔細比較下來,還是有差異的:或曰李嬤嬤最成功,或曰趙嬤嬤最成功,或曰賴嬤嬤最成功。筆者認為還是數李嬤嬤最成功:一是由于她出場次數多,占的篇幅也重,所以作者能淋漓盡致地予以描寫;二是刻畫人物“任其本色,猶得保其不雕不鑿之天”,這是道光年間涂瀛在《紅樓夢論贊》中說的話,他緊接著撰寫了72條人物贊,共贊論了76個人物,除主子親朋之外,有奴婢33人,主要的奴婢幾乎都有,惟獨四個嬤嬤中僅有一條“李嬤嬤贊”。涂瀛說:“李嬤嬤龍鐘潦倒,度其年紀,在賈母之上,不足為寶玉乳也。至其老而不死,尤當叩脛者耳。然襲人一生隱惡,從無發其覆者,獨此老借題發揮,一泄無余,比陳琳討操檄尤為淋漓痛快,亦愈頭風之良劑也。昔蘇子美讀漢文至博浪沙一椎,擊節叫快,浮一大白,用以此賞之。”{4}這一則“贊論”主要說了兩層意思:一層是說李嬤嬤龍鐘老態,年紀很大,怎么會有乳汁喂養寶玉呢?的確,當李嬤嬤出場時,賈寶玉不過才十二三歲,若以倒計時計算,這時李嬤嬤已年過半百了,怎么還會有乳汁呢!指出描寫不真實。大約又過五十年的樣子,即光緒年間,有個名叫謝鴻申者,在《與惺齋書》中詳細評論了《聊齋志異》與《紅樓夢》的創作優點之后,特意指出:“(《紅樓夢》)惟于乳母,說得龍鐘老朽,與賈璉、寶玉、黛玉年紀太相懸殊,是其第一短處。”{5}二層是借用兩個典故(一為孔子罵原壤,一面罵,一面用拐杖打原壤的小腿;一為建安七子陳琳聲討曹操,十分淋漓痛快),贊美李嬤嬤借題發揮,大罵襲人好得很。因此,他告訴讀者要像北宋文學家蘇舜欽閱讀《史記》張良椎刺秦始皇于博浪沙時的激動心情,去欣賞李嬤嬤大罵襲人的一段故事才是。由此可見,古人也是認為李嬤嬤塑造得最成功。再由此可見,評論《紅樓夢》也應當實事求是,一分為二,斯詢為文藝批評之優良傳統。
其四,有個別答卷還能指出,四位嬤嬤在《紅樓夢》中盡管是極其次要的人物,占的篇幅也不大,但對主題思想的揭示、故事情節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作用。答卷人雖然未能有理有據地展開論證,但說的卻很有道理。確實如此,例如,趙嬤嬤的“討情”文字,在整個小說中僅出現在第16回中的少量篇幅,但對揭示主題思想、交代社會背景、起承故事情節,都是有實際意義的,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文字。正如脂評所云:“趙嫗討情閑文,卻引出通部脈絡,所謂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細思大觀園一事,若從如何奉旨起造,又如何分派眾人,從頭細細直寫,將來幾千樣細事如何能順筆一氣寫清?又將落于死板拮據之鄉,故只用璉鳳夫妻二人一問一答上,用趙嫗討情作引,下文蓉薔來說事作收,余者隨筆順筆略一點染,則耀然洞徹矣。此是避難法。”{6}曹雪芹正是運用了這種避難手法,來構思故事情節、刻畫趙嬤嬤思想性格的,匠心獨具,何等奧妙!
{1} 見甲戌本或庚辰本第16回夾批。
{2} 徐恭時統計數據,見《上海師院學報》1983年第2期。
{3} 《花邊文學·看書瑣記(一)》
{4} 引自一粟編《紅樓夢卷》第1冊139頁。
{5} 一粟編《紅樓夢卷》第2冊385頁。
{6} 甲戌本《石頭記》第16回回前批語。
作 者:趙璟瑜,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元明清小說和戲劇文學。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