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羨慕“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廝守;有人惋惜“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別離;有人為“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而唏噓不已;有人為“默然、相愛、寂靜、歡喜”而備感彌足珍貴……而橡樹與木棉又要為我們講述一段怎樣的愛情?
《致橡樹》寫于20 世紀70 年代末,近三十年來,一直作為當代愛情詩的典范收錄于各種新詩選本, 也作為朦朧詩詩人舒婷的代表作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中占據著一席之地。作為一個女性詩人,舒婷的詩不局限于朦朧,保持了超然的鮮明的個性,從意象到語匯都深具南方風情和女性特色,尤以此詩見長。
《致橡樹》是一首深沉優美的抒情詩。詩人借用“橡樹”和“木棉”兩種意象蘊含了一段細膩委婉與挺拔剛勁相依纏繞的情感。它所歌頌的愛不僅純真堅韌,更是偉大高潔。正如一首古老而又清新的樂曲,又如一條蜿蜒而又輕快的溪流,帶人們走進這美好的愛情之中。詩人更加注重的是表達對愛情的理想和信念,而非簡單地描寫自己熱烈的愛情,意象親切而又生動,頗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縱觀全詩,橡樹高大威儀,深沉挺拔的形象躍然紙上。作為一種花樹中最高大的樹,用它來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是再合適不過了?!叭绻覑勰悖^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來炫耀自己;如果我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在詩人看來,凌霄花不過趨炎附勢,只會依附于高枝,充滿著功利性色彩。這種愛情將自身人格依附于男子,逐步失去自己的精神與個性,即便美麗也美麗得脆弱,如同海市蜃樓一般。但詩人也不想要奉獻施舍的愛。那種愛源于一方的付出,得不到另一方同等的灌溉,看似偉大實際來得卑微,看似豁達實際謹小慎微,這種施舍的愛,對于雙方來說也都是一種忍耐的折磨而非愛情的理想狀態。大量運用“如果”“絕不”,否定了功利性和缺乏獨立個性的愛情,如此強烈的感情,不由得讓我們感覺到詩人第一次針鋒相對的反抗,沖破了傳統的愛情模式,使男女性因疏離而相互獨立,因獨立而愈加欣賞。
第二節中,“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詩人既不滿足做一廂情愿的泉源,也不愿以自己來襯托山峰的險峻巍峨。甚至是甘于犧牲的陽光春雨也不能達到她的理想,不愿在這樣的愛情里迷失自己。詩人所追求的愛情需要平等獨立,互相尊重。而后面“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則更加凸顯了女性人格獨立的張揚。只有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同甘共苦,相互扶持,這才真正叫做愛情。
在下一節中,作者完成對其理想愛情的描述?!案?, 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相互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根與根相互纏繞交錯,在深埋的地下心心相印;葉與葉在云里相觸,相濡以沫的真情感人至深;狂風暴雨已經無法令他們分離,他們的一顰一笑都為對方表達著濃濃的愛意和千絲萬縷的關懷。就算沒人聽得懂他們的言語,他們也只是為彼此而活。理想的愛情就是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理解,在橡樹和木棉達到高度的契合但又保持這各自的特征時,完成的互相欣賞、扶持與成長。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边@一節中,以橡樹為代表的男性高大英武的陽剛之美和以木棉為代表的女性婉麗的陰柔之美形成鮮明對比,二者都不消弭自己的特性而迎合對方。而這“沉重的嘆息”則也表達了作為女性長期被壓迫的無奈與痛苦,需要承受多少社會、家庭的壓力,挺過多少艱辛掙扎的歲月。這真實而又沉重的嘆息聲蘊藏著多少辛酸的血淚?“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痹娙松羁糖逍训睾魡就使部嗟膼矍?,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此啤坝肋h分離”,實則“終身相依”,簡單平淡,只要彼此分擔相互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不僅愛你的偉岸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真正去愛一個人并非止步于仰慕他的外貌與言談,更重要的是愛他的宏偉抱負,他的理想信念,甚至是他腳下堅守的一片土地。站在同一立場,膜拜同一種信仰,精神上的相互交融更使這本來完美的愛情畫上華麗的感嘆號!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扎根于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人以瑰麗的想象,清新的語言,高唱著對偉大愛情的贊歌。而她提出的愛情觀的理想化和女性意識的啟蒙化,現階段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衍生。對于新時代而言,詩人所要歌頌的還是一種回歸精神的純戀。這也正是這首詩最為可貴之處,既是舊時代的啟蒙,又是新時代的回歸,理想化的愛情是對雙方甚至旁人產生精神上的安撫?!吨孪饦洹窡崆榈馗璩嗽娙说娜烁窭硐?,否定了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兩性關系,同時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舍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