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保忠筆下的鄉村不再是曹乃謙筆下20世紀70年代完全貧困閉塞的雁北鄉村,他的小說背景多是在“城鄉結合部”。鄉村打破了原有的封閉自足性,不斷地與城市文明交匯碰撞,有鄉下人進入城市的種種命運改變與心靈遭際,也有城里人來到鄉村為鄉下人帶來的“新”的文明和觀念,鄉村和城市交匯奏響出的是人生或美好或殘酷的雜音。鄉村傳統美德不可避免地要面臨“現代”與“傳統”兩種不同語義系統的夾擊,作者并沒有用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方式進行非此即彼的價值判斷,而是揭示出面對時代變遷,小人物的不知所措。這種困惑也是當下鄉村敘事的困惑,也許王保忠們秉持的理想主義在某種程度上能指引當下鄉村敘事的走向,成為文學的力量之源。
關鍵詞:傳統美德 現代價值 鄉村敘事
馬克思說:“現代的歷史是鄉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樣,是城市鄉村化?!雹僮?0世紀末,在作家筆下鄉村不再是封閉自足或田園牧歌式的書寫對象,城市的影子撲面而來,已成為鄉村生存書寫的重要背影,于是,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鄉村地帶的城鄉結合部也往往成為鄉村書寫的重要能指。王保忠偏居于塞北的小縣城這樣的城鄉結合部,書寫著小人物的日常情態,其中,我們隱約可見鄉村書寫中真實的時代變化、歷史變遷,彰顯出鄉村敘事的別樣可能和困惑。
一
王保忠的短篇小說集《塵根》中人物品德大多具有民間意味的傳統美德。他們善良、厚道、言語木訥卻古道熱腸、不功利不勢力,對弱者充滿憐惜。《天大的事》中,一個得知自己的妻子在城里做妓女的男人,在等待妻子被遣返的日子里,依然能夠一如既往地照顧幾近瞎眼的年邁岳母?!督逃姟分校粋€鄉村教師不惜背負同事包括自己的妻子的誤解,也要選擇送未婚先孕的女同事去醫院?!短一▔簟分写迕駪c生有個買手機的夢想,可是當得知自己買的二手手機是包工頭王大用過的,頓時覺得這手機很臟很臟,僅僅因為自己知道王大是靠花黑錢攬的工程賺的發家錢?!都议L會》中,一個私立學校的校長,甘愿陷入學校冬季無煤的窘境,也要拒絕一個煤老板一百噸煤的誘惑,僅僅因為煤老板處處張揚著暴發戶的傲慢與偏見。
這些男人和女人,來自民間的小人物,都是善良的,秉持著仁義的光芒?!白x王保忠的小說,可以看到一個作家如何零距離地潛入當代農民復雜的精神世界里,從中發現那種原生態的質樸、善良、寬厚、仁愛等美好的東西。用它來點燃世俗生活的希望和生機,抵御現代文明中洶涌的污泥濁水?!雹谝舱缤醣V覍ξ膶W本質的概括:“文學應該溫暖世界?!雹圻@既是作家對民間傳統美德的發現,也是作家的理想和信念。
然而自20世紀末,鄉土被城市蠶食,鄉村被現代遺忘,大批的農民涌入城市再不間斷地返回家鄉,鄉村打破了原有的封閉自足性,小人物們也在不斷上演著日常生活中的悲喜劇,其間,傳統美德不可避免地要面臨“現代”與“傳統”兩種不同語義系統的夾擊。王保忠的小說描寫的外部環境多是在“城鄉結合部”,用作者自己的話來描述就是“說它是封閉的,卻又是四通八達的;說它開放吧,它又很不開放”④。王保忠筆下的鄉村不是曹乃謙筆下七十年代完全貧困閉塞的雁北鄉村,這里的鄉村不斷地與城市文明交匯碰撞,有鄉下人進入城市的種種命運改變與心靈遭際(如《美元》《洗澡》),也有城里人來到鄉村為鄉下人帶來的“新”的文明和觀念,(如《明星是怎樣煉成的》《長城別》)。
“經濟、政治、文化等等變化,都會帶來普通百姓日常生存境況的變化,這一變化或遲或早總會帶來民間倫理的變化?!雹輦鹘y美德在遭遇現代文明洗禮時,王保忠總是試圖要有一種對美好人性的理解與寬容。《長城別》中象征著外界現代文明的攝影師帶著模特來到偏遠的長城腳下,他們都有自己的功利目的。攝影師為了獲獎拍片子,模特為了成名拍裸照,甚至不惜為攝影師陪睡。功利性目的受到商業化利益的驅使,女模特為了拍一組孩子們在長城上送別鄉村女教師的片子,要求孩子們假裝送別時留戀的情感,純真的孩子們不理解如何造假而表現得茫然失措。純真的孩子,淳樸的鄉村女教師,是鄉村美德非功利化的最后一片凈土,這是城市文明對鄉村文明的一次沖擊,鄉村文明保有的純真、樸實、真誠最終能保持多久,這是一個未知數。
王保忠在《塵根》前言里引用了一個叫多·萊辛的英國女作家的話,“我不是在尋求對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再度肯定……我要找的是那種溫暖、同情、人道與對人民的熱愛……”⑥我們也不是簡單地從王保忠的小說中尋找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再度肯定,而是想指出這種對小人物的關懷和理解,更多的是對小人物生而為人的喜怒哀樂與生存境遇的關注,“看到他們怎樣在這個世上活著”⑦。從這種平凡的“活著”中可以看到他們生存的欲望,無論是對金錢的渴望,還是對高升的渴望,都是對生活富足的渴望,這種關注顯示出作者對時代變遷及民間倫理變化的敏銳感知和時代焦灼。
《奶香》中丈夫看到妻子奶水充沛,當聽說自己老板的二奶生下孩子沒有奶水,便想到用妻子的奶水來喂養老板二奶的孩子?!岸獭钡纳矸蓦m遭妻子的抵制,但很快就被丈夫因此可能被提拔的前景誘惑。但是,當老板開著車浩浩蕩蕩地來到家中時,妻子的奶水卻奇跡般地消失干涸了,老板帶著二奶和孩子離開時,妻子的奶水又奇跡般地充沛了。這戲劇化的場景,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的悲喜劇,是小人物巴結上司的良苦用心,是生存現實對鄉村倫理變遷中人的欲望的激發?,F實中的人們無意對“二奶”的身份發出控訴,人們關注的是現實中丈夫能不能對老板的此次巴結之后結出豐碩的果實。小說的結尾“香妹看著他出門,不知道奶水什么時候才能來”是一句反諷,是鄉村倫理和城市欲望的互相滲透,是農民在對物質的追求中又一次陷入精神困境的再次確認。
作者并沒有用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方式進行非此即彼的價值判斷,而是揭示出面對時代變遷,小人物的不知所措,這種困惑也是我們今天鄉村敘事的困惑,我們該如何指引鄉村倫理的走向?
二
當代中國文學面對著一個復雜的現實處境:我們有八億農民,農村與城市的緊張關系會長期存在。我們不僅書寫離不開城市的農村,也書寫離不開農民的城市。隨著中國城市化與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鄉下人脫離鄉土進城謀生,持續了一個世紀的行為,賦予了現代化概念在當下語境中的特別意義。“鄉下人進城”是一個中國現代化與最廣泛的個體生命聯系的命題,閱讀經驗告訴我們:作為農業大國的主體農民,他們在現代化過程中進入城市的行動選擇及心路歷程,是當下小說與現代化關聯的最有價值所在。⑧王保忠小說敘事中呈現出來的農民的當下心態、行為的變化,道德倫理上的曖昧,進城農民的主體尷尬又暗示著現代化進程的諸多缺憾。
王保忠寫到鄉下人進入城市后的生活總是殘酷的,對于這群城市的外來者的心靈開掘是充滿了耐心的?!断丛琛房梢哉f是一篇心酸的民工心靈史。天成和小五都是進城蓋樓的農民工,都準備打包好行李回家,在回家前一天,兩人奢侈了一把在澡堂里洗了個澡。故事發生在一天的時間內,作家不厭其煩地一直在鋪墊情緒,鋪墊小五對女人的渴望,鋪墊農民工進城后面對財富的心理失衡,鋪墊天成明知道小五的老婆跟人跑了,卻不忍心告訴其真相的猶豫心理。故事一點點鋪衍,壓抑了一天的情緒最終爆發出出人意料的結尾:小五壓抑不住內心的情欲想要和天成同性茍合,茍合不成卻告訴了天成一個殘酷的真相:天成的老婆也跟人跑了。他們生活在自尊與屈辱里,掙扎在希望與失望之間,這兩個在城市做工的鄉下人都已無法返回家鄉,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有老婆有孩子有熱炕頭的家,失去的還有他們的人格、尊嚴和他們心靈的家園。
鄉下人在城里通過各種方式生存,蓋樓房、拾荒、辦假證、賣光碟,也包括“職業盯梢”?!堵殬I盯梢》講了一個離開了土地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一邊在城市里尋找著男男女女偷情的蹤跡以從中漁利,一邊又恥于自己所干的營生,時刻想著抽身而回鄉種地。進城的鄉下人就這樣在生存壓力和鄉村倫理觀念的夾縫中猶疑徘徊。
離開鄉村的農民去礦上挖煤是一種謀生手段,有金錢的誘惑但又充滿危險?!秹m根》無疑是這部小說集中作者很看重的一篇小說之一,也是其中最具有黑色幽默的作品,色調殘酷而壓抑。作品描寫了一起礦難發生后,父親老萬得到了兒子小萬用生命換來的二十多萬的賣身錢后的種種表現。相信作品旨在挖掘二十萬賠償費帶給老萬及村民的種種微妙的心靈震動,揭示金錢籠罩下的農民可憐可恨可嘆又可怕的劣根顯現。但我要說的是作品打動人心的力量在于濃墨重彩地渲染礦難帶給親人的無盡的悲痛,老萬們為什么寧愿冒著再次失去兒子的危險,也要再送兒子去礦山,這是人生的荒誕還是社會發展的畸形,這是作品帶給我們的思考。
三
這是更為民間和日常的視角,這種視角不同于“五四”啟蒙知識分子的俯視批判視角⑨,在理解中國農民的內心世界方面,當代作家王保忠們的書寫無疑豐富了我們之于中國農村的認知。這一命題也考驗著作家的社會良知與道德自覺,敘事知識主體與身份立場確立了其敘述框架與出發點。王保忠對文學本身和生活本身的信念和精神支撐著他的創作沒有走向價值判斷的隱匿和缺失,作家竭力保留著人類社會中殘存的善。王保忠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小說《美元》的結尾,當艾葉經歷了一天的波折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打開車窗把那二十美元扔出了車窗。王保忠解釋說:“一些人說好,一些人說差,說差的人是說我把艾葉寫得有點傻了,怎么會把美元扔到車窗外去呢?可能他們不知道,那就是作者的理想。我們需要美元,但當美元會傷害我們的靈魂時,為什么不把它扔掉呢。這是一種態度。是虛。是理想?!雹膺@是作家的生活態度和文學理想結合的產物。
王保忠的很多小說都寫到了夫妻之間的溫情。丈夫是體貼入微的,妻子是善解人意的。《奶香》中木生對香妹的體恤,《桃花夢》中慶生對桃花的惦念,《長城別》中巧珍和丈夫的默契,無不是溫情脈脈,充滿了夫妻之間的溫馨與互相體諒。對夫妻關系的詩意描寫中,沒有卿卿我我,沒有甜言蜜語,有的只是心理綿密的情感和善良的本性。仁愛之心再次閃現了它的美好,在婚姻關系薄如紙翼的今天,王保忠以對平凡夫妻情誼不厭其煩的眷顧顯示了人類美好情感的溫暖和善良。
不得不提的是王保忠的很多小說結尾都加入了理想化的處理方式。《教育詩》中,結尾“男人覺得女人身上那點光斑越發得溫暖光亮了”。這種散文化和抒情化的筆調泄露出作家的理想主義情懷。正如李建軍所言,理想主義意味著熱情和力量,意味著信念和執著。一個秉持著理想主義的作家大都具有溫柔的同情心和深刻的悲劇意識,他往往具有悲觀和傷感的氣質,同時他更能感受到痛苦,他的痛苦源于對人的命運和尊嚴的關注,源于現實和理想永遠無法彌合的巨大裂縫,但這種痛苦,絲毫不影響他在作品里表現自己的“理想主義”,絲毫不影響他在悲劇的形式里內蓄著照亮人心的理想主義光芒。{11}王保忠正是這樣一個作家。也許理想主義在某種程度上能破解當下鄉村敘事的困惑和僵局,這也正是王保忠們小說的力量之源。
①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480頁。
② 段崇軒:對《塵根》的評價,見《塵根》的封底引文,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③④ 王保忠:《文學應該溫暖世界——〈佛山文藝訪談錄〉》,見《塵根·后記》,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頁,第312頁。
⑤ 傅書華:《關于“后趙樹理寫作”——以王保忠為例》的發言,見《山西文學》2009年第5期,第35頁。
⑥⑦ 王保忠:《塵根·自序》,見《塵根》,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2頁,第2頁。
⑧ 徐德明:《鄉下人進城”的文學敘述》,《文學評論》2005年第1期。
⑨ 張莉:《仁義敘事的可能與僵局》,《南方文壇》2010年第1期。
⑩ 王保忠新浪博客,來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40
df70100hvub.html.
{11} 李建軍:《理想主義與力量的文學》,見于中國作家網http://
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0/2010-09-20/89997.html.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大同大學2010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0Q16
作 者:張云麗,山西大同大學文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