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白文化因其獨特而豐富的價值影響著當代文學與文化的發展;當代文學與文化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吸收李白文化,由此,探析李白文化在當代文學與文化中的價值,就意義重大。
關鍵詞:李白文化 當代文學 文化 價值
李白文化在當代文學與文化中還有生命力嗎?還有自己的當下價值嗎?探析其文化精髓,會發現一個鮮活的事實,李白文化已自然地融入了當代文學的創作中,影響著文化的走向,但與此同時,當代文學部分作品個性的缺失、文學審美的淡化、價值觀的解構、思想的貧乏等又嚴重制約了文學與文化的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探討李白文化的當下價值,就意義非凡。
一、獨特的文學價值
當代文學與文化中最為可貴的品質是與現實的貼近,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社會與人生,一部分作品很好地解決了與現實的對接,同時,也注意到文學的審美。在滿足讀者的需求心理的前提下,盡量用文學的美來打動讀者。與此同時,有部分作者趨近現實而忽略了文學審美,以簡單的、迎合讀者的方式進行了比較粗鄙的創作,引來眾多的圍觀和質疑。建構文學與文化成為當務之急,李白文化在新時期的文學與文化建構中又有哪些獨特的文學價值呢?
李白創作注重文學的審美,對當代作家無疑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而文學的本質是需要講究審美的,李白的詩歌特點正如李白自己所言:“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徹,句句動人。”(《上安州裴長史書》) “懷古情結使李白的詩歌充滿了崇高感,使其視野開闊,境界宏大,使李白作為浪漫詩人具備了心理優勢,因而能夠以一種高屋建瓴的氣勢來俯瞰現實和人生,同時使其浪漫主義的詩風增添了深沉的歷史感、文化感和理想感。”①這些論述,足可見李白的作品是充滿神奇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充沛的激情、跌宕起伏的旋律的,他以獨特的表達方法撞擊人的心靈,直達人的感官神經,使人愉悅、深思、感悟,尤其李白對自然美的推崇,喊出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江夏贈韋太守良宰》,以自己的創作實踐把詩歌的自然美推向了一個極致。
而李白的詩歌語言呈現出另一種審美態勢。“李白‘清真’的詩風還表現為他的清麗自然的語言風格,它兼具清新和質樸兩方面的含義。清新自然的語言并不是不要求錘煉,相反,它是錘煉之后而返樸歸真的結果,妙造自然、風韻天成是其追求的目標。”“李白詩歌的語言呈現出一派質樸、純凈、明麗、凝練、流暢、自然的景象。”②正是李白以自己的創作還文學以清晰自然之美,樸質的語言卻創造了意味深長的效果,沖破詩律約束的創新使文學呈現別樣的美麗。
李白的文學價值在當代文學與文化中依然綻放出新的光彩。當面對文學日益市場化的今天,部分文學作品文學審美的缺失、想象的貧乏、語言的偽華麗、情感的矯情等鋪天蓋地時,帶給我們的是快餐文化,讓我們很難在作品中受到心靈的震撼,而與此同時,李白清新自然的文風、豐富奇特的想象、真摯強烈的情感、樸質的語言、大膽的創新,具有穿越時空的效應,對當下文學與文化的發展無疑有很好的啟發意義。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對文學的審美追求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的,從此層面上講,李白文學審美的獨特性和新奇性更適合文學與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而李白詩風的不拘一格,更符合具有開拓精神的、創新型的作家學習,為文學與文化的燦爛多姿注入新鮮的活力。
二、豐富的思想價值
李白文化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是作品中體現出豐富的思想價值,對自然、社會、人等方面的深刻洞見,以文學作品為載體,得以生動形象地抒寫,其真知灼見使作品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李白的作品廣泛地表現了時代的風貌,懷抱理想、消解理想不能實現的悲劇情懷,同時,又無比珍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珍愛生命,蔑視權貴、富于反抗精神,其詩作所蘊涵的對文化理想的堅守、對生活的執著、對社會思考的深入,使其作品的內容既沉痛,又深邃。而這些可貴的思想,在當代文學中的部分作品中是十分缺失的。當下的部分作家為了迎合部分讀者的趣味,為了爭得市場,不惜犧牲作品的思想內容,可能短時間見到了一定的經濟效應,但長期以來,思想的貧乏和淺薄就會制約當代文學與文化的整體發展,嚴重妨礙文學的健康生長,而特別值得警醒的是對讀者思想的麻痹,這樣的作品不但不能提升讀者的思想境界,反而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有些作品思想的膚淺,與作者個人有一定關聯,因為作者未能從更深的層次去窺探和把握當代人所特有的生活命運、精神風貌和心理素質。這樣的作品就難以在讀者心中掀起感情的波瀾。
李白作品中體現的豐富的思想價值,無疑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燭照現實的社會和人生,可以透過作品傳達豐富深邃的思想,以厚重的思想啟迪人的心靈,增加了文學的深度和打動人的力量。這些,依然可以在當代文學與文化中傳承。把思想的表達巧妙地融入作品中,才能讓作品走得更遠,才能產生好的社會效益。
三、超越時代的獨立自由的精神價值
李白文化中最為可貴的品質是對獨立自由精神的追求,這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的精神追求,尤其是當代文學與文化在社會轉型期出現了價值的偏頗,更需要作家自律,追求獨立自由的精神。
而現實是,新生代作家自20世紀90年代活躍于文壇以后,“他們徜徉于流光溢彩的都市生活,毫不回避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對性愛生活的宣泄。欲望的泛濫與人文的喪失,使已經明顯弱化了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退化到幾近無有。”③而80后作家在文壇鋒芒畢露,其對日常化的敘事樂此不疲的同時,又建構起遠離現實的理想的情和愛,在掌控少男少女的心理前提下,把青春文學推向一個高峰。一方面,受到青年讀者的廣泛歡迎,另一方面,又遭到學界的批評和質疑。究其根源,作家寫作的世俗化,迎合了當下部分讀者的需求,但卻放逐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對社會問題、人生百相的獨立思考讓位于浮華喧囂的描寫、熱鬧場景的背后是空虛寂寞的無奈、純情的背后是虛幻的情感、夢幻代替了現實。這些文字無論是對物質世界的任意表現,還是對虛幻世界的津津樂道,都遠遠偏離了現實,造成了文學作品精神價值的不足,或多或少給文學造成一定硬傷。
而值得一提的是,李白一生都在進行青春的書寫。在充分張揚青春的美的同時,不忘對現實的批判,對社會、人生更是洞察秋毫,在任何時候,不為環境和他人左右,都保持了文人的高遠情懷和獨立自由的精神,對當代作家而言,李白對文學精神的堅守,是應該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這或許有助于改變當代文學創作中出現的困境。
四、當代文學與文化中的李白文化傳承
當代文學與文化在發展歷程中,其積極作用和局限性并存,在引進外來文學思潮和創作方法的同時,尋求民族傳統的呼聲日漸高漲。而李白文學作為典型被當之無愧地樹為文學的典范。其獨特的審美范式、豐厚的文化底蘊、獨立的精神追求等對解決當下文學與文化的發展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當代文學與文化該如何傳承李白文化呢?通過上述的闡釋,不難明白,其實李白文學超乎尋常的想象、清真自然的表現、純樸真實的情感表達、蔑視世俗的無畏精神等依然能夠在現實的時空中找到立足之地,而對自由精神的孜孜以求更使李白作品彰顯出獨特的價值和魅力,這些,無疑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反觀當代文學與文化,你不難發現其問題的關鍵所在,與現實的距離太近,不能給人提供想象的空間,缺乏想象力,這可能是目前一些作家的硬傷。作家只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追求,在創作的道路上馳騁想象,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獨特風姿。而李白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方式實踐著文學創作,開拓出屬于自己也屬于世人的光輝燦爛的篇章,給當代文學與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李白因抒寫了豐富的現實生活,對現實社會、人生、時代進行了深刻的觀照和思索,同時,也蘊涵了凝重、渾厚的文化底蘊,以浪漫主義情懷高揚人生之理想、自然之美麗,顯示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和思想價值。以這種思索來燭照當今現實社會是積極的,能讓你去仔細體驗真情、自由、反抗、生命之可貴與放逐自我、失去追求的可怕,同時利用這種體悟,在充滿復雜艱難的人生旅程中妥善安頓自己的靈魂,觀照現實,反省人生,實現自己的追求與希望。此外,更應該在當代文學與文化的建構中融入李白文化精髓,讓文學的光芒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姿。
①② 冷成金:《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頁,第178頁。
③ 牛云清:《中國當代文學精神》,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頁。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綿陽師范學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項目“李白文化與當代文學、文化建構探析”(LB10-23)階段性成果
作 者:黃群英,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當代文學與文化。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