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2年上半年,《名作欣賞》于天津發起舉辦校園文化節,來自南開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以及天津財經大學四所高校共六個學院的同學參與其中。在為期半年的經典作品賞析征文中,共收到學生投稿近兩百篇,經過認真審讀,我刊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刊載。這些作品均帶有賞讀、感悟的性質,與學界要求的寫作標準不同,它們顯得不夠“規范”,篇幅不長,甚至沒有參考文獻,但卻顯露出充沛的才情。個性化的精神情懷和審美視角,對文學最摯誠的熱愛和思考,自然貼切、生動優美的語言表述,是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蛟S,這些才是我們在文學閱讀和研究中最應珍視的部分。
在本期中,我們將有關中國文學作品賞析的優秀稿件整理為一個小輯,分為“古典詩文品鑒”、“現代文學重溫”、“當代小說銳評”、“漢語新詩新解”四個部分。一方面,想給予熱愛文學的在讀學子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另一方面,也希望讀者通過閱讀這些文章,能夠感受到來自“學術規范”或“學術教條”之外的清新氣息。
在中國文學創作史上,魏晉正始無疑是一個黑暗而嚴酷的時代,士人群體不僅承受著司馬氏篡政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極大壓力,其本身更是作為文化打壓的對象遭到了殘酷的迫害。正始文人的創作一方面充滿了對政治現實的鄙棄與不滿,另一方面,其迫于社會高壓之下所具有的韜晦曲折、沉痛委婉的文化心態,則是這一時期時代特征的鮮明體現。
作為正始辭賦創作的重要代表,向秀的《思舊賦》不僅以深刻而含蓄的創作筆法為后世稱道,更是以其凝練文字之下無比強烈的情感蘊含帶給了人們震徹心靈的閱讀感受。
沒有激昂慷慨的言辭,沒有呼天搶地的哭訴,寥寥三百來字,卻足以抒愛憎,寄深情。向秀違逆心志應詔為官,繞經山陽哀悼為司馬氏所殺的舊友嵇康、呂安?!白匪纪粲窝缰?,感音而嘆”,如今人琴俱亡,痛之何如。迫于政治高壓下的欲言又止寄托著作者沉痛的哀思,而婉轉低回之下所蘊含著的強烈憤慨則是向秀《思舊賦》的真正意旨之所在。
正如文中所言,嵇康“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在向秀眼中,舊友之死無疑是士人不屈權勢,視死如歸的獨立人格的最高體現,而今自己卻依然茍活于世,違心逆志,無奈為官。日暮蕭條,鳴笛慷慨,斯人已去,往昔之交不堪回首,孤苦心緒更增無限凄冷,喚名“思舊”,只能以賦當哭。
整篇賦作寓情于景,以濃烈的氣氛渲染凸顯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憤慨與悲涼。“日薄虞淵,寒冰凄然”,殘陽寒冰是情境更是心境,而“瞻曠野之蕭條”、“踐二子之遺跡”則更是浸滿了作者的哀悼與痛惜。通篇敘述中所彌漫著的深沉情感,不僅以其婉轉低回的創作風格顯現出一種獨創的含蓄之美,更是作為作者借“景語”所抒發出的真實感受,給人以至情至切的心靈體驗。
同時,作者更是以形象性的典故運用,將深意寓于凝練之中?!皣@《黍離》”,“悲《麥秀》”,徘徊躊躇,懷古傷今。以追念前朝先賢的名篇,悼友人之亡去,其中所蘊含著的亡國之痛,又怎是《黍離》《麥秀》能盡言得了的?!拔衾钏怪茏镔?,嘆黃犬而長吟。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向秀以淺言明深意,以李斯被誣之死,申嵇康之千古奇冤。以李斯反比嵇康,是對嵇康從容不迫、風骨凜然的高度贊頌,而言辭中所傳達出的強權之下的滄桑與無奈,更顯出了一種生命悲涼。借典曲言,抒真情而明深意。作者借《思舊賦》寫哀寫悼,而于哀悼之外,則是對黑暗現實強烈的不滿與批判。
從序言到正文,《思舊賦》不過寥寥數語,然而其簡短凝練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不僅有亡友的氣質與風骨、作者自身的濃情悲憤,更有對現實的揭露,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思舊賦》的美,美在其悼友傷國的至真之心,美在其賦短情長的無限寄寓,更美在其超越現實滄桑之外的援心寫意。言有盡,意無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