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摩根士丹利前任全球CEO麥晉衍宣布加入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的Lending club公司董事會,成為第一個進入在線P2P貸款行業的著名金融界人士。據悉,麥晉衍加入這家公司是源于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的介紹和推薦。
這家公司不久前宣布,其個人貸款數額已超過 10 億美元。Lending club的成功歸功于Facebook。社交網絡為其提供了創新營銷方式和更具有吸引力的產品。
除了Lending club,互聯網上誕生的眾籌模式也正在興起,國外已經有多家網站在通過眾籌網站提供線上融資服務,FundersClub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家。在美國,如果《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OBS)被通過,個人也就將能直接通過平臺參與投資。
互聯網降低風險和交易成本
Facebook和Lending club極大引起了國內銀行業資深人士的關注。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公開表示:臉譜8.4億實名制的客戶形成了巨大的網絡社區,在這個社區里,信息充分共享。網民之間的數據、商品、股票、貸款、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均可以通過網絡處理,同時保留完整的信用違約記錄。然后通過存款引擎讓資金供給和需求進行有序排列,并通過云計算和資訊體系的完善,確定信用評級和風險成交的價格,每個人手里有一個移動終端,都可以在手上完成,不需要銀行作為中介。
歸根結底,解決銀行信息不對稱和成本難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找到獲取信息和降低成本的完美途徑,而Facebook這類平臺正好可依靠其底層的海量數據,通過挖掘分析提供充分的參考信息,并利用網上交易平臺和P2P交易形式極大降低交易成本。社交網絡充分發揮出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固有的交換性、一致性、傳染性、傳遞性,方便了信息的發布、傳播和分享,降低了個人發布信息以及與日常生活之外的人建立聯系的成本,產生了一些新的分工協作模式。社交網絡蘊含了非常豐富的關系數據,即個體之間接觸、聯絡、關聯、群體依附和聚會等方面的信息。社交網絡使人、機構之間的社會資本可以較快積累,是新型的財富,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對金融交易有基礎作用。
眾所周知信息處理是金融體系的一個核心,是金融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的基礎。如資金供需雙方信息(特別是資金需求方的信息),包括借款者、發債企業、股票發行企業等。在云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信息通過社交網絡揭示和傳播、被組織和標準化并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基于此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的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而且成本極低。
電商平臺蘊含小微貸大市場
事實上,Facebook平臺上Lending club的模式更適合個人借貸業務,對于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來說,國內的阿里巴巴頗有心得,京東商城、蘇寧易購也已經先后開始了自己的探索。
時下銀行界最熱的小微貸領域,在傳統銀行里面,民生銀行處于領先地位,其2011年年報數據顯示,小微企業客戶數達到45.8萬戶,其中商貸通客戶約15萬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325億元。另一方面,截至2012年6月末,主要負責運營阿里巴巴旗下小貸公司的阿里金融業務部門,已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
從目前的量級來看,阿里巴巴的小微貸規模還沒法與銀行等相比,但是阿里巴巴畢竟不具備金融牌照,阿里小貸注冊資金不過16億,假設未來放開,其成長潛力難以估計。要知道,阿里巴巴已至少擁有7980萬注冊用戶、1030萬個企業商鋪及75.39萬名付費會員,而網上平臺還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的交易選擇。在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看來,當前推進金融創新的大背景下,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獲取金融牌照將是可預見的結果。而一旦互聯網金融時代徹底放開金融牌照,國內傳統銀行將集體面臨生死存亡考驗。
阿里小貸為什么發展迅速,正是基于其電商平臺,掌握了眾多小企業在阿里巴巴和淘寶網上經營的信用記錄、發生交易的狀況,投訴糾紛情況等信息,通過信用紀錄和監督,打造了一條貸前、貸中、貸后封閉的資金鏈條,最大限度降低了尋找優質企業客戶的成本和風險。出于掌握數據通道來源的必要,未來銀行都會急于打造電商平臺,為客戶提供信息發布和交易撮合服務,提供從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到融資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通過掌握大量相關數據信息,把握核心話語權。
今年4月,民生銀行、包商銀行、哈爾濱銀行牽頭成立“亞洲金融聯盟”,其中一項重要目標就是聯合聯盟成員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多元化的微貸業務。6月底,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擱淺后,建設銀行旨在整合電商平臺的“善融商務”上線,將提供B2B和B2C客戶操作模式,涵蓋商品批發、商品零售等領域。
從封閉走向開放
對于大多數銀行來說,目前在互聯網上最重要的陣地無疑還是網銀,只是,網銀的封閉體系導致銀行的服務無法進入互聯網生態。
當初網銀的建設基本都是定位于各自的一個單純交易渠道,最后打造的是一個封閉的、用戶自助的交易應用系統。用戶都是必須用相關銀行的卡號作為ID登錄,而出于安全性的考慮,用戶往往只考慮自己的簡單核心應用,完成之后迅速退出,停留時間也短——更重要的是,在封閉的系統內,銀行無法靈活開發自己的服務體系,也無法與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
下一代網銀可以是三個層次的平臺,最底層的,是最基礎的網銀服務平臺,經營銀行的自身金融產品;第二層可以引入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產品服務,甚至是非金融機構的一些應用;而第三層應該是開放的社區,基于橫向的架構,非該銀行的企業客戶、用戶都可以注冊交流,企業可以和駐扎的客戶經理進行信息咨詢、溝通、協同、反饋,提供小額融資服務,企業也可以和企業或用戶之間進行互動,而銀行可為其提供民間借貸的擔保。在這個社區,銀行未來甚至還可以開放自己的云服務,比如給企業用戶提供云應用的聚合,為第三方的ERP、CRM等軟件開放API入口。
通過建立開放式金融社區生態,可以為銀行搭建客戶經理工作平臺,在金融社區加載小微貸應用、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并讓金融服務與商戶利益結合,使企業間的商務過程得到更充分的金融服務支持,助力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