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9年,剛剛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亂的乾隆皇帝春風得意,在乾清殿犒賞群臣。此時,鼻煙壺剛從西方傳入中國不久,乾隆皇帝對其甚是喜愛,于是遍賜群臣?!吧嫌兴玻卤胤滦?。乾隆皇帝的愛好很快就成為整個貴族階層的愛好,大小官員無不以把玩鼻煙壺為時尚,為身份的象征”,劉江華說,“從此后鼻煙壺便成為貴族身份、等級身份的標志”。
民族文化之子
“鼻煙壺其實就是盛鼻煙的容器,一般是小巧玲瓏,可手握,便于攜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產生了鼻煙壺?,F(xiàn)在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但是鼻煙壺最初是沒有內畫的”,劉江華說,“鼻煙壺內畫的產生也就是最近100多年的事情”。
關于內畫壺的起源,作家鄧友梅在他的小說《煙壺》中,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破落的滿清子弟,好嗅鼻煙成癖,在獄中吸食煙壺內所剩無幾的鼻煙,最后只能用煙簽去掏括粘在煙壺內壁上的煙垢,結果內壁上劃出的道道痕跡,恰似一幅圖畫,從此藝人們受到啟發(fā),制作了“鬼斧神工”的內畫壺。這只是關于內畫壺的一種傳說。還有一種說法是,大約在十九世紀初,一個南方畫家構思以其作品放于鼻煙壺內,一則可以避免其作品受磨損,一則可以增加作品的光亮度,從而開啟了鼻煙壺內畫之門。
但是,有據(jù)可考的鼻煙壺內畫卻是產生于晚晴的文人墨客之間。劉江華介紹,晚清時期的幾個文人畫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傅甘桓、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葉仲三。他們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小小的鼻煙壺內得到了創(chuàng)作靈感,將鼻煙壺轉化為中國書畫藝術的新載體。此后,內畫鼻煙壺以其小巧獨特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千奇百怪的質地原料,絢麗精美的制作工藝而馳譽環(huán)宇。內畫鼻煙壺也被視為“鬼斧神工”的特種工藝。“在方寸之內展現(xiàn)萬千氣象,這就是鼻煙壺內畫的魅力”。
“內畫是螺絲殼里做道場。首先鼻煙壺口小肚大,筆觸細如毫發(fā),差之毫厘則謬之千里;再者操作時正看反畫,逆向思維;其三內壁為磨砂兩面才互不干擾,幾乎處于盲畫狀態(tài);其四上色須極為準確適度,稍有不慎即會蹭壞洇浸,就會功虧
簣”,劉江華說,“正因如此,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于一身,采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yōu)點的中國鼻煙壺才能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眰鞒杏行?/p>
鼻煙壺內畫技法雖然產生不過百余年,但是其蘊含的深刻歷史文化底蘊卻是五千年傳統(tǒng)的積淀?!叭缃癖菬焿貎犬嫾挤▊鞯浆F(xiàn)在已經是第五代了,我的師傅葉淑英是內畫創(chuàng)始人葉仲三的孫女。如今活躍在內畫舞臺上的京冀魯粵四大派中的大多數(shù)代表人物都是出自葉氏一門”,劉江華說,“據(jù)《北京工藝美術志》載。葉氏內畫第一代傳人葉尚義(1821-]890年)在清道光年間已有相當成就;第二代葉仲三(1875-1945年)其作品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為世人稱贊”。
“葉仲三有三個兒子,長子莘禎,號筱三(生卒年不詳);次子摹禧,號曉峰(1900-1971);三子摹祺(號曉三,有時寫小三、1905年-1 975年)三人均得其父真?zhèn)鳌?,劉江華介紹,“鼻煙壺是隨著鼻煙而興起的,隨著聞鼻煙逐漸被吸煙紙所替代,鼻煙壺也日漸減少。到了日本侵華時期,內畫鼻煙壺也失去了昔日的風光,從事內畫鼻煙壺的藝人寥寥無幾,一直堅持從藝的葉仲三之子葉曉峰和葉摹祺也只得另陌生路,葉曉峰到一家銀行作雜務工友,葉菶祺到一所學校當工友?!?/p>
“直到1949年以后,政府要恢復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技藝生產以出口換匯,內畫鼻煙壺才被重新挖掘出來。1954年,葉莘祺和葉曉峰先后重操舊業(yè),1957年被聘到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任研究院,專業(yè)內畫創(chuàng)作,兄弟倆同時由北京市政府命名為‘老藝人’。由于歷史上其他內畫名師后人無人從事內畫創(chuàng)作,葉氏兄弟成了內畫藝術傳承的獨枝,葉氏內畫在北京內畫藝術的承上啟下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58年,又為他們先后配備藝徒,有葉淑英、王瑞成(習三),1960年10月收徒劉守本、丁桂玲”,劉江華說,“作為葉氏內畫鼻煙壺技法的第五代傳人,我深感責任重大。2008年4月,我正式拜葉淑英為師的時候,國內外30余名鼻煙壺內畫大師到現(xiàn)場做了見證,從中可以感受得到這些大師對于傳統(tǒng)民族文化和技藝的期望”。
神筆飛揚
從藝20余年來,劉江華對京、冀兩派內畫藝術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同時,他又得到葉派真?zhèn)?,總結摸索出獨特的藝術風格?!拔沂请s家,山水、人物、花鳥、動物四大系列題材都能畫”,劉江華說,“國畫中的皴、擦、染、點、撕、勾等藝術手法可以在鼻煙壺內畫中得到完美體現(xiàn)?!?/p>
正是有了深厚的積淀,劉江華的作品才受到眾多藏家和內畫愛好者的喜愛。1995年,劉江華應“世界婦女代表大會”組委會邀請在京畫作,在業(yè)界嶄露頭角。1996年,應故宮博物院邀請有作品參展“首屆北京世界工藝美術既攝影展”,引起關注。1997年,他本人受邀赴阿曼參加“97中曼文化藝術節(jié)”,在海外引發(fā)轟動。1998年,內畫壺《萬里江山》榮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1999年,內畫作品《母愛》榮獲99中國工藝美術創(chuàng)作大展“世紀杯”金獎。同年,受中國文聯(lián)的邀請參加第四屆中國民間藝術節(jié),榮獲優(yōu)秀表演獎。至此,劉江華聲名大振。
“2000年對于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因為這年我將事業(yè)重心轉向海外”,劉江華說。2000年,赴美國舊金山參加中美文化交流。2001年,受文化部邀請參加在福州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大師作品展”,隨后,赴新加坡手工藝中心舉辦個人展,也就是這樣一個展覽奠定了劉江華在海外的事業(yè)基礎。2004年,受中國文聯(lián)和北京工藝美術協(xié)會的邀請參加“中國民間工藝精華傳播行動暨民間工藝大師展”。
“鼻煙壺內畫的發(fā)展曾經一度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內畫在國外的影響力要遠遠大于在國內的影響力”,劉江華說,“2004年,應新加坡政府的邀請,我為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繪制肖像,并受到吳作棟總理的特別接見。這或許是內畫藝術家能夠得到的最高榮譽吧!而后的2006年,我又為新加坡總統(tǒng)納丹繪制肖像?!?/p>
“我在海外的名聲要比在國內大得多”,劉江華說,“因為對于內畫,國外的藏家和消費者相對于國內的更容易接受的認同,我先后三次赴德國、法國和比利時參加‘2008奧運旅游推介會’,其作品代表中國民間工藝精粹展出。在赴奧地利維也納展出時受到維也納副市長里的接見。”
2008年,《劉江華內畫作品集》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舉行新書發(fā)布會。隨后,赴香港參加“旅游推介會”暨“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2010年4月,劉江華隨北京工藝美術行業(yè)赴寶島臺灣參加“2010海峽兩岸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展?!薄靶⌒〉谋菬焿爻休d的是中華浩瀚的五千年文化”,劉江華說,“鼻煙壺樸實的題材中,展顯的是不普通的情思;精致逼真的寫實風格,流露出的是細膩深意的藝術品格;畫面中人與大自然的交流與調和,顯示出的并不只是燦爛的光輝,體現(xiàn)更多的則是一種特異而獨特的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