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已逝去,王室僅僅是一個象征,這是伯蒂當上國王之后,面臨的更深層次的心靈危機:戰爭迫在眉睫,他沒有權力,沒有軍隊,一無所有。他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國王,除了演講,除了精神上的支持,他不能為自己的民眾做更多,甚至連演講稿也不能也不會親自撰寫。如果國王只能做演講,那么好吧,你們的國王終會做出一個完美的演講。
在這個莊嚴的時刻,也許是我國歷史上最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向每一位民眾,不管你們身在何處,傳遞這樣一個消息,對你們的心情,我感同身受,甚至希望能挨家挨戶,向你們傾說,我們中大多數人將面臨第二次戰爭,我們已多次尋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爭端,但一切都是徒勞的,我們被迫卷入這場戰爭,我們必須接受這個挑戰,如果希特勒大行其道,甚至文明秩序將毀于一旦,這種信念褪去偽裝之后,只是對強權的赤裸裸的追求,為了捍衛我們珍視的一切,我們必須接受這個挑戰,為此崇高目的,我呼吁國內的民眾以及國外的民眾以此為己任,我懇請大家保持冷靜和堅定,在考驗面前團結起來,考驗是嚴峻的,我們還會面臨一段艱難的日子,戰爭也不只局限于前線,只有心懷正義才能正確行事,我們在此虔誠向上帝祈禱,只要每個人堅定信念,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必將勝利!
——喬治六世戰時演講詞
回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國歷史,人們津津樂道的多是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浪漫故事。為迎娶曾有婚史的辛普森夫人,愛德華八世不惜退位,僅執政325天。退位后,他成為溫莎公爵,與辛普森夫人過起了閑云野鶴的生活。他的繼任者,正是從小怯懦、口吃的弟弟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后來的喬治六世。
電影《國王的演講》取材于這段歷史,故事主角就是喬治六世。由于擁有一個像愛德華王儲這樣優秀的哥哥,自小害羞、口吃的“伯蒂”(喬治六世的昵稱)看起來并沒有繼承王位的可能。他和妻子伊麗莎白在遠離公眾的平靜生活中逍遙度日,撫養兩個女兒。隨著老國王身體衰弱,日益增加的公共責任落到了伯蒂身上,也因此,他開始了與口,吃的艱難抗爭,并找到了“民間醫生”萊納爾·羅格,兩人在治療的過程中建立了終生友誼。
愛德華遜位后,伯蒂臨危受命,成為喬治六世。兩年后,二戰爆發。在羅格醫生的幫助下,喬治六世克服了口吃,通過廣播發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圣誕節演講,號召英國人反抗法西斯,成為二戰中激勵英國人斗志的重要因素。
脆弱的王子
身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演講。政客欲征服民眾,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可撥動萬眾心弦,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可驅懦夫昂揚赴死。幾乎每位政治家都有彪炳史冊的演講事跡,孔明“罵死王朗”,拿破侖有“蒙特諾特戰役演講”,金博士有“我有一個夢想”,麥克阿瑟之“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另外還有畫了一個圈的“南方談話”等等。身為領袖,“跟他們談笑風生”是必備技巧。
《國王的演講》開篇破題,上來就是一場“國王的演講”。寥寥幾筆,將主要人物定格在畫板上。在直播間里,專業播音員用矜貴的手勢操持精致的器具,漱口、開嗓,躊躇滿志如一方之主;真正的尊貴王爺卻正瑟縮在妻子身邊,惶然四顧,絕望得像個沒有溫書、自知考試要交白卷的小孩子;賢惠的王妃輕吻丈夫臉頰,無聲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主教和工作人員各自道出鼓勵話語。但一切鼓勵與溫情統統作廢,公爵張口結舌,演砸了一場原本輕而易舉的演講。
其實,王室的成員不過是些演員。套用某朝代某老演員的廣告語:“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眹跻龅牟⒉粡碗s。君主立憲制度之下,他無需直抵前線冒著彈雨鼓舞士氣,無需振臂高呼、口若懸河,甚至無需直面千萬雙灼灼眼目,賴現代科技所賜,他只要在麥克風之前,聲情并茂地念完幾頁幕僚草擬的演講稿,便可交差大吉。然而就這么點“紅領巾廣播站”的小學生播音員都能完成的任務,恰是喬治六世的死穴。
他做不到幾乎所有人能做到的事:順暢地侃侃而談。一應雄心、激情、溫柔、憤懣、焦切……都被這痼疾桎梏,牢牢封鎖在痙攣的兩唇中。胸襟里盡有驚濤拍岸,也全被這無形堤壩攔截。
官家有疾。然,疾不在腠理,而在膏肓之間。正如萊昂納爾所說:沒有先天性的口吃??诔哉凵淞藘刃牡那优?,而口舌不便,更加劇了自卑與木訥,惡性循環十數年,無藥可救。
繃得過緊的琴弦,是無法奏出任何樂曲的。國王他,其實是個可憐人。
他的眼神總是帶著憂傷、膽怯。他不快樂。
片中大部分關于國王的鏡頭,總是將他委委屈屈地擱在畫面下角。這場戲沒有反派,國王要打敗的是自己。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斗爭。從企鵝到信天翁
在影片開始十分鐘后,時為約克郡公爵的伯蒂,穿著黑色燕尾服走進育兒室。父親雖滿心憂煩,對女兒仍溫存不減:先是學著企鵝的模樣走了幾步,然后為兩位小郡主講睡前故事:
“從前有兩位小公主: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她們的爸爸是一只企鵝,因為他被一個邪惡的巫婆詛咒了。這對他來說太不方便啦,因為他喜歡抱著他的公主們……巫婆讓他們去南極,如果不能飛,這可是很長的一段路。他一頭鉆進水里,只為了能在午飯前趕到,他還讓一個過路的擺渡者帶他過去,他成功地回到了宮殿里,給了廚師、媽媽一個大驚喜。小女孩們在廚房,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和吻。在那個吻之后,你們猜他變成了什么?”
故事到這里,所有人都會跟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一起神往地笑著,脫口而出:“他變成了一個帥帥的王子!”
但企鵝公爵給出的答案是:“他變成了一個短尾巴的信天翁?!?/p>
在公主們失望地“哦”了一聲之后,企鵝爸爸張開雙臂,解釋說:“這下他有了很大的翅膀,可以抱著他的兩個小寶貝了!”
然后,他略顯笨拙地膝行到小郡主們面前,緊緊地摟住她們,在公爵夫人的微笑注視下,將慈父的親吻降落在女孩們金黃的卷發中。
——信天翁是鳥類中翼展最寬的,張開翅膀,可達3米以上。
這個“企鵝變信天翁”的故事,初聽來只為烘托王室一家親的美好氛圍,以及伯蒂的外冷內熱。終篇之后會發現,此故事提綱挈領地喻意了全片:王子殿下英俊儒雅、儀表堂堂,卻偏生有這上不得臺面的毛病,真有如天降詛咒;“抱著他的公主們”,亦即守護他的臣民;帶挈他前行的“擺渡者”,自然就是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至于“成功回到宮殿里,給了廚師和媽媽一個驚喜”,“驚喜”當指他完成了對他來說最艱難卻又最重要的圣誕演講;廚師,可理解為首相丘吉爾——治大國如烹小鮮嘛。
故事結局最耐人尋味:“驚喜”過后怎樣?笨拙企鵝是否就此脫胎換骨,變成完美王子?錯!沒看電影之前,大概所有人都會認為:最終萊昂納爾醫好了國王的口吃。其實,伯蒂的口吃始終未能治好。但是他完成了“圣誕演說”,并因此化成具有更堅強翅膀的“信天翁”——雖然還是禽類。
希特勒的演講
伯蒂與妻女觀看希特勒演講一場戲,意味更為深遠。
先來看看史料記載:希特勒曾專門在一位精通肢體語言的專家的指導下,設計演講手勢,并常常對著鏡子和相機反復排練著,以求達到最震撼人心的效果。當時一個追隨者說:“為了取得男女老少的無條件的信任,希特勒使用了符咒?!辈ㄌm記者阿克塞爾海斯特回憶:從他的演講中我們聽到了被壓抑的激情和愛意,表達這一切的是愛的語言,他的叫喊充滿著憎恨和情欲,他的話語充盈著暴力和殘忍。所有的語調和聲音都受神秘的本能支配;它們如同被壓抑太久的邪惡沖動。
希特勒把語言暴力發揮到了極致,不論是敵人還是朋友,他紛紛將他們挑落馬下。馮,米勒教授回想起某暴動中希特勒的演講時說:“在我整整一生中,除了那一次,我再也想不起來,在幾分鐘或者幾秒鐘內能讓群眾態度轉變如此神速的情景?!眾W匈帝國最后一位皇帝的兒子奧托,馮,哈布斯堡在一次觀察后說:“跟他站在一起的共產黨人,在開口之前,就被他打動了,他是個有某種磁性的天才。”作為將領的布勞希奇說:“我和這個人爭辯的時候,感覺就像是要窒息了,我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卑9?,米爾希說:“在他面前我就像是做錯算術題的小男孩?!睉{這樣的本事,希特勒不無驕傲的說:“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并且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p>
說回電影:畫面中滔滔不絕演講的那人,就是挑起世界戰爭的公眾之敵。但他的演說技巧與得到的效果,無可挑剔。伯蒂當有且恨且妒的一念閃現,但他目光隨即平和堅毅下來:正義與邪惡之分野,不靠口才來劃分。有的人也許言辭流利,擅于煽動,但卻可能是惡魔;那些羞澀木訥甚至笨拙的人,卻可能有一顆善良勇敢的心。老好溫莎與萊昂納爾
愛德華八世對歷史的貢獻:一則韻事,一只“溫莎結”。
有多少女人曾為這位“多情國王”的故事心旌淫曳?尤其值彼江山風雨飄搖之時,國賴明君,這份本應扛起的責任容不得推諉。他對那個女人多情,便是對自己的國家無情。
曾身為喬治六世和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擔任私人秘書的拉塞爾斯,對王儲愛德華給出這樣的評價:“他放肆地追求酒精和女人,而且自私。他以后可能不適合佩戴英國的王冠……他的性格變幻莫測、很不成熟,在精神、道德和美學等方面,停留在一個17歲男孩的水平;他對事情適當或不適當的唯一衡量標準就是:我能逃脫嗎?”
秘書所下考語,多半是真。有一種“多情漢”實則是世間極自私的人——楊過就是明例,情之字遮天蔽日,于是他什么也看不見了,宇宙核心只座落在他的愛情上。
電影中的愛德華八世,做為喬治六世的襯托,是位輕率任性的浮華男子。華利斯夫人舉筵,伯蒂不得不攜妻亮相。在黝暗狹窄的酒容中,弟弟追在兄長身后結結巴巴地探討國事,而哥哥焦慮的只是找不到情人想要的佳釀。這一場戲劇化得有些過分,不過也完成了對愛德華和華利斯的塑造任務。
而做為軟性大不列顛形象宣傳片,《國王的演講》鑄起了一尊完美的英倫紳士標本:語言治療師采昂納爾。
萊昂納爾的年紀,當是六十尚不足,五十頗有余。他已經到了永不會覺得尷尬和別扭的年紀,一劉冷靜雙眸洞悉世事,始終云淡風輕、寵辱不驚,讓人對之如坐春風。
萊昂納爾與伯蒂的交鋒,則是貫徹全片的美女少二重奏。兩人就像一對反義詞:地位一尊一賤,態度一張一弛,情緒一明一晦。然而,尊者常露荏弱之態,賤者并無卑微之心。萊昂納爾不卑不亢、泰然自若,伯蒂拘謹矜持、暴噪不安。草頭郎中對一國之主不諂媚,九五之尊對草頭郎中亦不輕蔑。
尷尬的王室
毋庸置疑,《國王的演講》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就像是無可挑剔的美人:秾纖適中,修短合度,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由國民性決定,英倫影像總有一種克制的情緒,沒有歡呼夾雜狂吼,也鮮少眼含熱淚地相擁,畫面與音樂均委婉而素凈,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然而,當我們回顧那段歷史,不由得覺得這是個諷刺的笑話:堂堂大英帝國,只能在一個多情種和一個口吃兒中選擇自己的國王。而演講這件看來很簡單的事,在影片中卻被提到了攸關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當國王的演講成功結束后,觀眾們仿佛覺得英國終于打贏了一場大勝仗。然而當電影閉幕,走出影院才幡然意識到:不就是讀了篇不是自己寫的稿子嘛!適逢伊麗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無數人也在思考:這如同戲子與戲臺般的王與王室,究竟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
時代已逝去,王室僅僅是一個象征,這是伯蒂當上國王之后,面臨的更深層次的心靈危機:戰爭迫在眉睫,他沒有權力,沒有軍隊,一無所有。他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國王,除了演講,除了精神上的支持,他不能為自己的民眾做更多,甚至連演講稿也不能也不會親自撰寫。如果國王只能做演講,那么好吧,你們的國王終會做出一個完美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