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與制作》本期關注的是3D。以前我們關注3D電視,純屬紙上談兵,而現在由于我們已經有了3D電視頻道,相信大家更有切身體會,更有說法了。
近幾個月參加了幾次行業展覽會,對3D電視制作和播出要成為主流,需克服什么挑戰有了新的認識。
個人以為,首先電視機制造商應加快開發裸眼3D電視的步伐。毫無疑問,在裸眼3D電視出現之前,3D是否會成為主流是不確定的。不過業界向更高分辨率電視發展的趨勢無疑為更好的3D觀看體驗鋪平道路,無論是否需要眼鏡。
其次,公認3D內容匱乏阻礙其成為一種主流媒體。因此,必須更廣泛制作和網羅3D節目。體育直播和電影是最佳的3D內容。把好的2D節目轉為3D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當然,3D內容參差不齊,泥沙俱下,我們必須選擇質量好、精彩、長于敘事的3D內容。
第三,標準工作亟待加強。在標準制定前3D斷不會普及,至今業界尚無統一的3D有線或無線到家庭的標準。
另外,隨著多屏服務的興起,3D還遠遠超出電視機的范圍。3D進入客廳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在PC、手持游戲機、平板電腦乃至智能手機上播放。
英國地面電視平臺Freeview最近調查了消費者最希望哪些增強收視行為和給予他們個性化體驗的技術,回看電視、電視無時不在和增強EPG位列前三位。而3D電視和手機電視吸引力較低,僅僅為“有總是好”。不過倫敦奧運會可能是這些新技術的轉折點。
國內的3D電視頻道還不出彩,觀眾可能也是覺得“有總是好”吧,惟待倫敦奧運會的3D轉播,成為3D電視發展的催化劑。
用“阿凡達”導演卡梅隆在NAB 2012“3D盈利秘密”研討會上的話共勉:3D是未來,而此未來的大頭在電視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