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話筒是用來拾取聲音的,它是整個音響系統的第一個環節,所以使用好手中的話筒對每一個音頻工作者都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從話筒的特性及話筒常見的使用技巧兩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希望可以和廣大同仁進行技術交流。
【關鍵字】 話筒 分類 性能參數使用技巧
話筒(Microphone)簡寫為MIC,又稱為傳聲器。它的作用是將聲音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再送往調音臺或放大器。在音響系統中,話筒拾音是第一個環節,所以使用好手中的話筒對每一個音頻工作者都是至關重要的。想要使用好你的話筒,首先你要了解它,熟悉它的特性。之后,當你要對某種音源進行拾音時,你才會知道要使用什么樣的話筒,如何使用它,才會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 話筒的特性
1. 話筒的分類
根據話筒的特性不同,其分類有很多種。下面只簡單的介紹幾種:
根據把聲音變成電信號的轉換方式可分為:動圈式話筒,帶式話筒,電容式話筒。其中電容式話筒又分成真正的電容話筒和駐極體電容話筒。
根據極坐標圖可分為:全方向性話筒,單方向性話筒,雙向性話筒。其中單方向性話筒又分為心形話筒,超心形話筒,強心形話筒。
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分為:人聲話筒,樂聲話筒,界面話筒,微型話筒,立體聲話筒,頭戴式話筒。
2. 話筒的性能參數
當拿到一只話筒和它的使用說明書后,我們如何來判斷這是否是一只性能好的話筒或是否是我們想要的話筒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話筒的性能參數。
靈敏度
話筒的靈敏度指的是話筒在一定聲壓級下所能產生多少輸出電壓。下面列出了3種類型話筒的靈敏度指標。電容話筒:5.6mv/ pa,動圈話筒:1.8 mv/pa,帶式話筒:1.1 mv/pa。
頻率響應
話筒的頻率響應指聲波從指定方向入射時,話筒靈敏度隨頻率變化的特性。反映靈敏度與頻率關系的曲線稱為頻率響應曲線。通常用帶內不均勻度來表示話筒頻率響應的優劣。不均勻度越小,表示話筒的頻率響應越好。
本底噪聲
本底噪聲是話筒本身產生的電噪聲或咝咝聲。14dB的本底噪聲指標為極好,21 dB時為很好,28 dB時較好,35 dB時則一般。
信號噪聲比
信號噪聲比是話筒靈敏度與本底噪聲之間用分貝來表示的差量。當指標為74 dB時為極好,64 dB時為良好,54 dB時就比較差了。
最大聲壓級
最大聲壓級是此話筒最大不失真的聲壓級的值。通常認為話筒的最大聲壓級指標為120 dBSPL已屬良好,135 dBSPL時為很好,而150 dBSPL時則為極好。

二. 話筒的使用技巧
了解了手中話筒的各項指標,接下來就是要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們了。話筒的使用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種情況,也不能說哪種方法是絕對正確的。這里,筆者也只能根據自己多年的音頻工作經驗,來和大家分享一些工作心得。
1. 你要使用哪一類話筒
這是一個音頻工作者要對某一音源進行拾音時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這里我們要牢記一個原則:頻率響應和極坐標是話筒對拾音有影響的兩個主要性能指標。
假如要對一件指定的樂器或對特定的人聲時行拾音時,一般說來,話筒的頻率響應至少應該涵蓋該聲源所產生的頻率范圍。表1列出了常見的樂器和人聲的頻率成分。
大多數的電容話筒具有很寬的高頻響應,它們能重現15kHz到20kHz的聲音。所以用它們對镲片或對聲音細節有較高要求的樂器,例如原聲吉他,弦樂器,鋼琴和人聲等特別有用。動圈話筒對于鼓類,吉他放大器,圓號和木管樂器等有足夠好的頻響。如果用一只平直響應的話筒來對大音量的鼓類或吉他放大器進行拾音時,那拾得的聲音將會是模糊不清的。
話筒的極坐標圖形影響著泄漏聲和環境聲的拾取程度。泄漏聲是由這支話筒拾取了所不需要的別的音源的聲音,環境聲是錄音室的房間聲響。如果拾取的泄漏聲和環境聲過多,那么的樂器聲或人聲就會讓人感到遙遠。
2.話筒如何擺放
大家都知道同一支話筒,對同一音源拾音時,隨著擺放位置的不同,拾音效果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以三種常見的拾音環境,來談談我是如何擺放話筒的。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示。
(1)對某一種樂器進行拾音
大家都知道,話筒離樂器過遠時,錄出來的聲音就會空洞無力,讓人感到遙遠。那是不是越近越好呢?其實不然。話筒過分地靠近樂器,則會有一種低沉的蓬蓬聲。失去了樂器原有的聲音。這是因為許多樂器所發出的高中低音是在此樂器的不同部位產生的。話筒離的太近,那么在拾取的聲音中會加重被貼近樂器的那個部位的聲音。一般說來,話筒與樂器之間的擺放距離與樂器的尺寸大小相當時,那么話筒將會拾取到樂器的自然聲音。
如果你要對某種樂器進行高質量的錄音時,上面所提到的方法就不太合適了。因此筆者總結了其它兩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方法一:把話筒擺放在離樂器有一定距離的位置上,再把話筒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動,分別監聽其結果,直到找到一個你認為是最佳聲音時的位置為止。
方法二:用手堵住你的一只耳朵,用另一只耳朵來監聽樂器聲,在樂器周圍邊走邊聽,直到你認為找到一個你認為是最佳的聲音的位置為止,然后把話筒固定在那個位置上。
(2)對有現場伴奏的歌手進行拾音
假如你正在為一位歌手和一位為他伴奏的吉他手錄音時,如果兩人挨的很近,你把一只話筒置于歌手處,另一支話筒置于原聲吉他處。當監聽其混合聲時,會發現產生了問題:歌手的歌聲空洞或有被濾去某些頻率成分的感覺。所聽到的是一種相位受到干涉的聲音效果。這是為什么呢?
原因是這樣的:A話筒為歌手拾音,但吉他的聲音也泄露進來了。B話筒為吉他拾音,人聲也泄露進來了。把這兩路信號混合起來后,將會引起相位抵消的后果。結果成為一種染色了的,濾去了某些音質有輕微卷邊的聲音。
要避免這一問題,就應該遵循三比一規則。話筒之間分隔的距離至少為話筒至聲源距離的3倍以上(如圖1所示)。這樣才能防止相位抵消現象的發生。
(3)對大合唱進行拾音

大合唱是指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的演唱形式。最常見的大合唱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組成的混聲四部合唱。參加合唱的人數有數十人至數百人。

2011年6月,唐山市舉辦了《唐山市市直機關紀念建黨90周年歌詠大賽》,共有二十多個單位參加。唐山廣播電視臺對這次大賽進行了全程錄制,現場如圖2。這次合唱比賽絕大多數參賽單位都是按照圖3的方式進行站位的,所以我們的話筒使用和擺放如圖3。
在選用話筒時,我建議使用廣播級優質的大振膜電容話筒,不推薦使用動圈話筒,因為電容話筒拾取后的人聲更清澈,通透。所以對合唱部分我們使用了六只索尼的C-48有線電容話筒,對于領唱,我們使用的是舒爾的UR4D無線手持電容話筒。這里要說明的是:由于是電視錄制,為了使畫面完整,干凈,我們摒棄了傳統的用話筒架固定話筒的方法,而是把話筒吊在空中進行拾音。這樣反而使話筒的位置更加靈活,易于調試。

在大合唱的人聲拾取中,話筒與聲源的距離至關重要。話筒離聲源過近時,會造成前排幾個人的聲音過于突出,使大合唱沒有了那種氣勢恢宏的感覺。話筒離聲源過遠時,會造成唱詞不清晰,聲部間變化含混不清的現象。經過反復實踐,我們發現很多參賽單位都是男多女少,并且一般情況下,男聲也比女聲洪亮,所以為了各聲部電平配比平衡,我們對每一個女聲部用兩只話筒拾音,而男聲部用一只。(如圖3)每只話筒離頭頂的垂直距離為30至50公分,離鼻前的水平距離為1米左右,每只話筒相隔1至2米。這樣將各聲部混合在一起,音質通透,層次分明。
隨著科技的不斷革新,話筒的種類是越來越繁多,功能也越來越細化,使用起來也越來越復雜。作為一名音頻工作者,如何使用好你手中的話筒,并不是看幾本書,上幾天課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我們長時間的應用實踐,不斷總結經驗,相互交流,才能不斷的進步。本文如果能為讀者帶來一些幫助的話,那將是筆者莫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