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國家大劇院座無虛席,舞劇《孔雀》作為舞蹈家楊麗萍的收官之作在北京首次公演。
這部匯集了她畢生光亮年華的舞臺劇,將成為楊麗萍40年舞蹈生涯的句號,在完成全國巡演后,她將退出舞臺
以“孔雀舞”聞名的楊麗萍,被譽為繼毛相、刀美蘭之后的“中國第二代孔雀王”。至今,她的孔雀舞仍是舞蹈界里孔雀舞最流行的跳法。龍年春晚的一段《雀之戀》,讓楊麗萍再度走進全國觀眾的視線。這位在舞臺上堅持了40年的民族舞蹈藝術家,在本應知天命的年紀,沒有選擇坐吃“皇糧”,而是率領族人傳承創作民族舞蹈,甚至決心一闖資本市場,再次引爆熱點。
作為一名懷揣藝術夢想的舞者,楊麗萍正在實現從舞蹈演員到民營文化企業家的轉變,她用商業的力量延續著舞蹈的生命。在資本市場的舞臺上,楊麗萍將上演一場資本大戲。
取舍楊麗萍
就在很多人質疑已過天命之年的楊麗萍還能夠舞多久的時候,她主動離開了這個舞臺。
舞劇《孔雀》這部匯集了舞蹈家楊麗萍畢生光亮年華的舞臺劇,將成為楊麗萍40年舞蹈生涯的句號,在完成全國巡演后,她將退出舞臺。
“有很多地方可以跳舞,鎂光燈下這個舞臺空間太小,我準備放棄。”楊麗萍如是說。
1980年楊麗萍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一呆就是20年。從2000年,她離開中央民族歌舞團后就已經開始了。沒有了國家津貼,她必須自己養活自己。這是楊麗萍第一次放棄鐵飯碗,開始楊麗萍的藝術與商業相結合。
2002年,楊麗萍開始創作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投資方原本想要一臺取悅游客的晚會,而楊麗萍卻從田間地頭招來一批農民上臺表演,自感看不到利潤的投資方突然臨時撤資。
楊麗萍并未因為投資人的離開而放棄,她帶著親自挑選的演員,一直堅持編排了兩年。那兩年,大概是楊麗萍一生中最艱苦的日子,她拿出自己的積蓄,賣掉了大理房子,甚至要依靠接拍廣告和各處走穴才能湊夠全團的經費。
“那時候拿起孔雀裙就出門,上午飛去晚上飛回,10萬塊到手,就能解決當時全團兩個多月的伙食費。”
此番坎坷,讓楊麗萍清楚了一個游戲規則,“比如跳舞,你必須吃飽了才能跳。”楊麗萍說。
守得云開見月明,2003年8月,《云南映象》在昆明會堂首次公演,此后,歷經困難的《云南映象》全國各大城市及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巡演;作為昆明會堂每晚的固定演出節目,《云南映象》自公演至今的9年來始終保持著超高的上座率。
在不斷的磕碰之中,楊麗萍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屬于她的商業模式:讓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的商業化運作,并實行駐場演出和巡演“兩條腿走路”。《云南映象》商演一年后成立了云南映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楊麗萍任董事長。經過一系列資產重組,公司改名為楊麗萍文化傳播公司。在公司運作之初,楊麗萍并沒有太多經濟頭腦。“《云南映象》的燈光和音響一直是租的,幾年演下來,光租金就付了一兩千萬。”
于是楊麗萍開始操心一些以前從沒想過的事:“我要計算成本。燈光和音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下來,巡演到第二輪時就都歸我了。”
從開始跳孔雀舞的那天起,她就非常清楚,如果想買一件孔雀服,必須先掙到買服裝的錢,才可以去搞藝術。
“其實,藝術和商業本不是對立的,就像種莊稼一樣:種的過程就是挖地、播種、收割,然后需要賣出去,而只要用心耕種就能吃飽,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楊麗萍如是說。
品牌楊麗萍
一個從云南大山走出來的精靈,傾盡一生跳了一支驚艷絕倫的舞蹈。而如今她選擇放棄這瓊樓玉宇,行走進風云莫測的商業江湖。她常說,“完美不是憑空來的”,無論她走去哪里,都將會成為那片土壤上盛開的最美花朵。
現在王焱武的職務是楊麗萍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在公司里,楊麗萍作為公司董事長負責作品,王焱武則負責商業。對于并沒有接受過系統商業學習的楊麗萍來說,合作伙伴王焱武的加入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憾。
“她不能忍受作品中哪怕有一絲一毫的不完美,而這種苛刻表現在舞臺上卻沒有矯情,只有震撼與享受。”王焱武說,“觀眾的掌聲其實是獻給了他們渴望卻又做不到的生命狀態,而這也是楊麗萍的價值所在”。
王焱武介紹,從“云南映象”公司到“云南的響聲”公司,早期的文化傳播公司較小,更像是項目運作公司。為了舞劇運營,公司先后換過幾次名,卻對市場造成了混淆。為了更清晰市場的定位,公司最后決定更名為云南楊麗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反正你找任何劇目,都是找到楊麗萍”,王焱武說。她既能自已演出,又能為別人策劃、創作和包裝演出。
以商業運作的方式將一位藝術家的創造力和藝術價值長久地留存、傳承,是楊麗萍和她的公司正在進行的探索,在很多大佬眼中,楊麗萍團隊將會成為中國文化產業新的標桿。
投資楊麗萍
“楊麗萍要上市”的消息在今年下半年不脛而走。據總經理王焱武介紹,公司于今年7月與深圳創新投資集團(下稱“深創投”)簽訂3000萬元合約,擬用3到5年的時間,以楊麗萍及其創作團隊為核心品牌,促成上市。
深創投數據顯示,此次公司對楊麗萍文化傳播公司投資的3000萬元中,1000萬元由深創投與昆明當地創投引導基金合作的云南紅土創投出資,1500萬由深創投集團總部出資,另外深創投的一位合伙人也跟投了500萬元。據深創投西南大區負責人許翔介紹,深創投以3000萬出資獲得了楊麗萍文化傳播公司30%的股權,公司另外70%的股權則主要由楊麗萍本人持有,同時也為未來激勵骨干團隊預留了部分股份。許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深創投對楊麗萍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核心競爭力都有充足的評估。“一方面,楊麗萍文化傳播公司已經在培養新的傳承者,另一方面,投資方也愿意承受這一投資背后的風險。”
據了解,這是深創投第一單演藝公司投資項目。作為國內知名的創投公司,深創投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投資項目數量中最多的是先進制造,其次是消費品、物流、連鎖服務。然而在研究過拉斯維加斯、百老匯、紅磨坊這類國外演出產業后,再看迪士尼、米高梅這些百年大公司,深創投看到了演出市場的更大潛力,尤其是將藝術與旅游結合后的超強爆發點。
在考察了麗水金沙、印象劉三姐和本山傳媒之后,許翔堅定了國內旅游演出市場的空間。“民族藝術不是燒錢,定點演出沒有知名演員,也是我們做投資決策時的重要參考。未來的巡演會成為次要,楊老師主要負責編導,指導更多年輕人去跳舞,活躍市場熱點。國外的經典定點演出楊老師基本都看過,拉斯維加斯、泰國等,她心里有很多想法,最主要就是要做中國大型的定點演出。” 據了解,深創投加入后即開始在定點演出市場較好的麗江和大理擴展基地。其中,最大一筆投資是在楊麗萍的故鄉大理買地,建造綜合創新型的定點演出劇場。“面積約二三十畝,劇院的戰略性設計已做完,基本符合古城風貌,與自然結合得很好,是劇場也是當地民俗文化綜合展示平臺。” 同時,公司已于另一家實力強大的房地產商簽訂協議,在麗江建設專供劇場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