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漆黑的夜晚,仰望天空,繁星點點,北斗七星似一把巨大的勺子橫躺在天空的北面,如果是月圓之夜,皎潔的月光就會灑滿大地,這一切無不勾起人們對太空的探索欲望。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太空,了解一下我國太空探測的概況吧!
握手嫦娥
月球,地球的近鄰。月球上特有的礦產和能源是地球資源的補充,它們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美國40多年前已經乘坐阿波羅飛船登上月球,并取回月球巖石樣品。受經濟和技術條件限制,我國2004年才啟動探月工程,我國的探月工程也叫嫦娥工程。雖然我們起步晚,但是起點高,進展快,并且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嫦娥工程分為三個階段,概括地講就是繞、落、回。
2004年—2007年是第一階段。發射嫦娥一號繞月衛星,計劃飛行一年,對月球進行綜合性探測。嫦娥一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征3A火箭發射升空。繞月飛行超一年后,于2009年3月1日,在衛星飛行控制中心指揮下撞月,圓滿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2007年—2012年是落月階段。即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和月球巡視探測。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在西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嫦娥二號近距離繞月飛行探測,在15×100公里的繞月軌道上拍攝并傳回嫦娥三號著陸區高清圖像。嫦娥二號已經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于2011年6月9日飛離月球軌道,飛到距離地球150萬公里處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太空,繼續進行深空科研實驗。
2012年我國計劃發射嫦娥三號,它將攜帶月球著陸器和月球探測車,落月考察。目前月球著陸器和六輪月球車已經研制成功。
2012年—2017年是“回”的階段,目標是機器人從月球采集樣品返回。目前處于第二階段。
嫦娥工程總目標是:1.收集月球地貌信息,礦物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2.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3.月壤、月巖實驗室研究,分析月球年齡和月球來源。4.月球空間環境研究和空間天氣探測等。
同學們,請從網上搜集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衛星的發射視頻和有關的文字資料,看看它們各自的任務是什么,并想象一下月球車設計成幾個輪子的最合適,它的大體模樣是怎樣的,然后與科學家研制的實物相對照,看看誰設計得更好?
嫦娥二號傳回了目前世界上清晰度最高的月球地貌全方位立體圖片。請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或者請家長幫忙,看看能不能搜集到這些圖片。
回望“神舟”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決定我國進行載人航天工程,并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第二步,空間實驗室階段。第三步,空間站建設階段。
目前,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已經完成。讓我們一同回顧神舟飛船的飛天之旅吧。
立項時間:1992年9月。
神舟一號飛船升空時間 1999年11月20日,飛船繞地球飛行21小時后安全返回。
神舟二號飛船升空時間 2001年1月10日,飛船繞地球飛行6天后安全返回。
神舟三號飛船升空時間 2002年3月25日,飛船
繞地球飛行6天后安全返回。
神舟四號飛船升空時間 2002年12月30日,飛船繞地球飛行6天后安全返回。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時間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坐飛船繞地球飛行21小時,安全返回到預訂回收地點。
神舟六號飛船升空時間 2005年10月12日,費俊龍、聶海勝兩位航天員坐飛船繞地球飛行115小時,安全返回到預訂回收地點。
神舟七號飛船升空時間 2008年9月25日,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航天員坐飛船繞地球飛行2天20小時,安全返回到預訂回收地點,并完成航天員出艙太空行走試驗。
同學們,從開始立項動手研究,到神舟一號飛船發射,用了7年多的時間,想想看,航天科學研究具有怎樣的特點?搞科學研究能一蹴而就嗎?
天宮一號
2011年9月30日16時,長10.4米,艙體直徑3.35米,重8.5噸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由長征2號FT1火箭發射上天。我國航天工程步入空間實驗室階段。
天宮一號是目標飛行器,它的主要任務有3項。一是為下一步發射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提供交會對接目標,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二是初步建立在軌獨立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進行航天員空間駐留試驗,為空間站研制積累經驗。三是進行空間環境、空間物理探測和各種空間試驗。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有兩個艙——實驗艙和資源艙。其中實驗艙可供2~3名航天員駐留,實驗艙的前端安裝被動式對接結構,用于以后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較小,它的作用是為目標飛行器提供動力能源。天宮一號設計在軌工作壽命2年。它是迄今為止我國低軌道飛行器中壽命最長的,它實際上是一個簡易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成功交會對接以后,我國將發射體積更大、質量更重的航天器。到2020年,我國將擁有獨立的太空空間站,到那時,空間站會容納多名航天員在其中工作,進行一系列科學實驗。說不定還可以讓游客坐飛船到空間站觀光呢。
思考
假如你有幸被邀請到中國空間站做客,你要帶哪些生活用品上天?上天后你最想做哪些事?小組合作交流,說說各自的想法。
感受航天精神
天宮一號發射前夕,人民日報記者采訪了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技術顧問戚發軔院士。記者問:“戚總,您認為在發展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中,最寶貴的經驗是什么?”戚發軔答道,是航天精神。他解釋說,航天精神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航天精神就是自力更生的精神。而航天精神的源泉是愛國主義思想。他舉例說,像錢學森那樣一批老科學家如果不愛自己的祖國,就不能沖破各種阻力回到祖國的懷抱。一批航天科研人員如果不愛國,就不會在國家各個歷史時期堅守崗位,默默奉獻。愛國是他們工作的動力源泉。
戚總強調說:“愛國不是空口號,愛國就是愛事業,愛集體,愛崗位,愛五院。”
有了愛,很多老科學家不僅自己做得很好,還很關心年輕人,在業務上無私傳授,毫無保留。戚發軔總設計師對記者說:“神舟六號發射成功以后,我陪領導到錢學森先生家中匯報情況,錢老看我滿頭白發,就
問起孫家棟(國家最高科學獎獲得者)、王永志(我國首任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你們三個誰最大?他們都好嗎?’我們都是他的學生,我們都老了,他還關
心我們。像錢老、任新民這些大科學家們,永遠是我們的榜樣。”
聽了戚總的話,大家一定有所啟發吧。是愛,使他們獻身祖國的航天事業,是愛,讓他們無私關懷下一代的成長。
思考
握手嫦娥。建議大家事先觀察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搜集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特別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嫦娥奔月的故事。還可以輯錄部分我國古詩文中描寫月亮的詩文,豐富我們對月亮的感性認識。有條件的,可以閱讀普特卡梅的《飛向月球》。
回望“神舟”。大家可以閱讀人民日報記者余建斌的《從“神舟”到“天宮”》的訪談錄,了解我國太空探測的歷程,到網上觀看歷次神舟飛船發射的視頻和它們各自的任務是什么。
天宮一號。同學們可以先從報紙上查找天宮一號發射前的一個小小波折,弄清天宮一號推遲發射
的原因。就是8月18日我國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因火箭故障而導致發射失敗的事件。因為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火箭與發射失利的長征二號丙火箭為同一系列,出于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推遲天宮一號的發射時間,科研人員連夜排查故
障。還有,在天宮一號發射前夕,一位年僅40歲的航天科技人員因過度勞累,突發腦溢血不幸病逝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從這里,同學們可以看到航天人員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航天科技工作者勤奮工作的獻身精神。
感受航天精神。建議同學們去觀看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讀名人傳記《錢學森》,感受航天科技人員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中華民族的無限忠誠。感受這群優秀的華夏兒女在創業階段遇到的無數困難和他們艱苦的工作環境。同學們還可以從美國航天飛機發射中,發生了兩次事故,損壞兩架航天飛機,犧牲14名航天人員的悲劇里,了解航天事業隱含的巨大風險,從而增強對航天科技人員的熱愛和崇
敬之情。
【練一練】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探月工程的總設計師是誰嗎?從網上查查,找到他的地址,給他寫封信,內容是感謝他為我國嫦娥工程作出了巨大貢獻,祝愿他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2.由三到五人組成一個合作設計小組,設計一個月球著陸器,最好是帶“腿”的。想象用什么材料做成,安裝怎樣的控制器,設計怎樣的著陸器,長、寬、高各多少。可以查查資料,看看美國的月球著陸器和火星著陸器是什么樣子的。
3.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后,神舟八號無人飛船已于2011年11月1日發射,不久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將相繼發射升空。神舟八號載人飛船已與天宮一號在太空實現交會對接。你能用筆畫出它們對接后的空間立體簡圖嗎?
4.試著給我國的第一個空間實驗室起一個美好的名字,并說說這個名字的寓意是什么。
5.航天精神的動力源泉是愛國主義思想。戚發軔院士教導我們說,愛國不是空口號,愛國就是愛事業,愛集體,愛崗位。同學們都愛自己的祖國,老師認為,愛家鄉,愛家庭,愛父母,愛學習,愛學校,愛班級就是我們愛國的具體行動。請你以“我愛 ”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要寫出你愛國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