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序語
“獨在異鄉為異客”,當我們無處著落無比彷徨時,鄉愁常會被縷縷牽出,纏為一團,成為一個找不到頭緒的結,這就是我們的思鄉情結。正是有了這種離別,才有了這份懷念;有了這道遺憾,才有了這縷感嘆。
【鄉情】
鄉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①,
望極天涯不見家②。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還被暮云遮③!
注釋
①落日:太陽落山的極遠之地。②望極天涯:極目天涯。一、二兩句說:人們說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極目天涯還是見不到家鄉的影子,可見家鄉之遙遠。③碧山:這里泛指青山。三、四兩句說:已經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層層的暮云遮掩,可見障礙之多。
釋義
人家說日落的地方就是天涯,我能看見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但現在卻看不見我的家。我已怨恨層層群山把我和我的家分割,可層層群山也被無盡的云朵所遮掩。
賞析
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縮,色彩由明而暗地變化,鄉思愈來愈濃,以至濃得化不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而且因青山阻隔又被暮云籠罩的情景下十分沉重的心情。
【鄉愁】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①,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釋
①嶺外:指五嶺以外,這里指嶺南的瀧州。
釋義
我離開家鄉到了五嶺之外,和家人沒有聯系。經過了一個冬天,又到了春天。現在我渡過漢江趕回家鄉去,怎知離家越近,心情就越緊張。因為怕傷了美好愿望,以至于遇到同鄉,也不敢打聽家鄉情況。
賞析
一個離開家鄉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歸途,自當心情歡悅,而且這種欣喜之情,也隨著家鄉的越來越近而越來越強烈。可宋之問卻偏說“近鄉情更怯”,乃至不敢向碰到的人詢問家人的消息,這豈非有點不合情理?這是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詩意在寫思鄉情切,但卻正話反說,寫愈近家鄉愈不敢問家鄉的近況,擔心聽到壞的消息而傷了好的愿望。語言淺顯易懂,但意境深邃。心理描寫貼近人物內心,不造作,自然流暢。
【鄉戀】
鄉色酒
□舒 蘭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鄉色也好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后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
鄉愁也滿
賞析
三十年前,年少的“我”在家鄉的柳樹下休憩、玩耍,圓月的清輝見證了“我”多少快樂;月亮也是那般地羨慕“我”,從樹梢頭望著“我”,分享天真少年的爛漫。而三十年之后,由于種種原因,“我”遠離了楊柳依依的本土,并且無法回歸故里,只能遙遙地望著明月,以寄鄉愁。月亮成了“一杯濃濃的鄉色酒”,不但沒有消除鄉愁,反而越看越愁,越喝越愁。說這首詩淡,淡在詩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說這首詩濃,濃在詩情,濃濃的相思,濃濃的鄉愁。仔細品嘗這杯《鄉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詩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對宋詞小令的發揚與創新,對稱均勻,簡約精純。這首詩汲取了民族文化精華,用傳統的審美形式釀出的當代人的民族情思。
【鄉土】
故 鄉(節選)
□謝冰瑩
一群啁啾的麻雀,把我從好夢中喚醒,用小手揉揉惺忪的眼睛,披上棉衣,直向花園奔去。“你來得正好,昨晚下了小雨,地上的泥土很松,快來替我拔草吧!”父親彎著腰,微笑地對我說道。“爸爸,小草上的露水,亮晶晶的像美麗的珍珠,不要拔掉,留著欣賞吧!”
于是我張開嘴,吞飲竹葉上的露珠,是那么清涼,那么甘甜。“孩子,草與花是不能同時存在的。它會妨礙花的生長,更會奪去花的營養,快來幫忙。”我望著父親微微一笑,又去追趕采花的蝴蝶去了。
那是一個天旱的季節,一個多月沒有下雨,田里的稻苗快要枯死了。一股從山澗流出來的清水,成為大家活命的甘泉。好在鄉人忠厚善良,并不你搶我奪,知道平均分配,排定日期,輪流灌溉。當水流入那些龜裂了的土地時,禾苗慢慢地抬起了憔悴的頭,放出了生命的異彩。
我陪著母親靜靜地坐在田埂上“看水”,仰望著萬里無云的碧空,徐徐地滾動著一輪明月,繁星閃爍地照耀著群山,使鍍了一層銀色光輝的大地,顯得特別遼闊,特別沉寂。
“回去吧,孩子,我們田里的水已經放夠,該輪到你三叔來值班了。”“不,這兒比家里涼快。我愛聽流水的聲音,愛看美麗的月亮和星星。媽,讓我躺在你懷里睡一夜吧!”母親不說可否,只默默地將我抱在懷里,我的額上,接了一個溫暖的甜吻。
有時初秋有月亮的晚上,老祖母也穿著薄棉襖出來陪著我們,說笑話,講故事,使我們貪戀優美的月色,深夜還不忍去睡眠。
“妹妹,快起來啊,雪下得一尺多深了!”
三哥只比我大三歲,他也和我一樣愛好堆雪人、雪獅子,更喜歡打下垂在檐前的冰柱,含在嘴里,當做冰棒吃。屋前那條整齊的石板路上,鋪滿了白雪,行人走在上面,踩出一個一個的黑印,但不到十分鐘工夫,黑印又不見了。
在我的記憶里,故鄉的雪景,并不亞于北平,遠山近林,一片白雪,天也顯得特別亮了。尤其最美的,是我家花園里的蠟梅和紅梅,越在大雪紛飛的時候,越開得絢爛美麗。還有那從堅硬的土里掙扎著探出頭來的冬筍,披著雪衣,長得更挺直,更生氣蓬勃了。
“孩子,你們要像冰天里的梅花,要像雪地里的筍子,能不畏寒冷,受得住風霜,才能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完人!”
記得這是父親告誡哥哥們的話,當時我還年幼,不明白什么是“頂天立地”,什么叫做“完人”,可是我知道他希望我們做個“好人”。一直到今天,我沒有忘記父親的話,也能經得起風霜雨雪的摧殘。
(選自《謝冰瑩散文》2010年7月,有改動)
賞析
文章以明快的筆調寫出故鄉的勃勃生機,繪聲繪色,富有詩情畫意。文中所敘的童年往事,饒有情趣,令人遐思。不同地方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不同季節的景物也各有特色,就是同一季節,在不同的時間,不同地點,也迥然不同。在此文中,作者精心選擇了故鄉具有代表性的幾種景物,緊緊抓住其特征進行描繪,訴說她濃濃的思鄉情。
【鄉念】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常在有月亮的時候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席慕蓉《鄉愁》
我只在故鄉待了六年,以后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歐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季羨林《月是故鄉明》
我懷念從故鄉的后山流下來、流過榕樹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鵝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歡笑的鴨子;我懷念榕樹下潔白的石橋,橋頭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橋欄桿上被人撫摩光滑了的小石獅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歲月,那古老的石橋鐫刻著我深深的記憶,記憶里的故事有榕樹的葉子一樣多……
——黃河浪《故鄉的榕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