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暗淡一頁:廣東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面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鐘后又被一小型貨車碾過。讓人十分震驚的是,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對此競視而不見或側目而過。
可以想象,當時被碾壓氣息奄奄的女童一度是何等的痛苦與恐懼,又是何等的無助與無奈——爸爸媽媽在哪里?爺爺奶奶在哪里,叔叔阿姨在哪里?我又在哪里?
最后居然是一名撿垃圾的阿婆將其抱到路邊,找到她的媽媽。把她送到了醫院。遺憾的是,由于十多名冷血路人見死不救,她得到救助的時間已經太遲太遲,盡管竭盡了全力,但一朵小花最終還是凋謝了。如果她被救過來,長大成人,或許她還會追問:共產黨員在哪里?共青團員在哪里?先進工作者在哪里?正義又在哪里?
這個鏡頭太悲涼了,用慘絕人寰來形容毫不過分。誰無子女,誰無親人?見死不救,突破人性底線,佛山為此蒙羞。這個事件驚動了中國,也驚動了世界。英國《每日電訊報》17日這樣報道:“一個兩歲大的幼兒躺在南部中國的大街上,奄奄一息,她的血流入排水溝,而18個路過者沒有一個人停下腳步去幫助她。”日本作家麻生晴一郎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在上世紀70年代曾經長期居住在中國,感覺到當時的中國人很有關愛之心,比如看到有人打架,就會阻攔或者相勸。可是如今中國發展了,中國人有錢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反而淡薄了,就連被戰火燒得焦頭爛額的利比亞人也被來自中國的這條“可怕”的消息驚呆了。在報道這一事件時,許多國外媒體都提到中國曾是一個有著傳統道德的國度,出現過雷鋒這樣品格高尚的人,然而近年來毒奶粉、地溝油、一夜情、肇事逃逸、惡意訛詐、見死不救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相繼提出,“為什么一個有著傳統道德的國度反而會面臨道德危機?”
與佛山司機撞人逃逸和路人的極度冷漠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有女子在杭州西湖落水,一名外國女“雷鋒”發現后竟豪不猶豫縱身跳進水里將她救起。
兔死狐悲,人死人不悲。難道說,我們一些人的覺悟還不及狐高?這18個路人。不禁使人想起一部外國影片《冷酷的心》。如果有人類協會,這些見死不救者或許會被取消會員資格。讓我們感到些許安慰的是,還有一名撿垃圾的阿婆心存善良的人性,保持著美好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1比18,這個反差實在太大了。
經濟發達的南國為何出現如此令人扼腕的黑鏡頭?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道德滑坡。誠然。這是毫無疑義的。但為什么會產生道德滑坡?這正是值得我們更應該深思的地方。道德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種建立在一定信仰基礎之上的精神境界。信佛教的人會信普渡眾生:信基督教的人會信奉基督教的教義“愛一切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會信解放全人類,前提當然是愛全人類。可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經受了經濟大潮沖擊,許多人一切向錢看,既不信馬列,也不信佛教,不信基督,甚至連自己也不信,因為他們對自已隨波逐流所做過的一些事都不滿意,不踏實,不坦然。信仰缺失,支柱傾斜,心理失衡,如此精神狀態。怎能不產生道德和行為的失范呢?又怎么能對社會對同胞產生關愛之心呢?2010年,《南風窗》雜志社曾聚集專家學者專題討論國人的信仰危機問題,這場討論應當說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以為,需要參加討論的不僅僅是專家學者,而是全體公民。
知恥近乎勇。兩歲女童的慘劇,是我們的恥辱。需要用行動來洗刷,關鍵之點在于我們要重新樹立起我們的信仰——曾一直引以為豪的信仰,以一個信仰堅定、有情有義、樂善好施的嶄新形象面對世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建設起一個既具有物質文明。又具有精神文明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才能真正躋身于世界優秀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