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2003年春天,我丈夫田某辭職轉行,獨立創辦了一個有限責任貿易公司,我在家當全職太太,對丈夫公司的事從來不管不問。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丈夫突遭車禍去世,整個家庭的擔子一下子壓在了我肩上,而丈夫留下的公司居然欠下了不少債!討債的人手里都拿著我丈夫親筆寫下的字據、債務應該說都是真實存在的,現在我被討債的人逼急了,特來信咨詢,丈夫去世了,留下的公司債務要不要我償還?
讀者 王軍
王軍讀者:
你丈夫創辦的是有限責任公司,所謂“有限”,就是公司的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這就是說,公司債務由公司來償還,而且公司對債務的償還是封頂的,即便資不抵債,也不會拿股東的個人財產、家庭財產償還。
明白了有限責任公司的性質,相信你心里已經不再著急。公司欠下的債再多,與你的家庭財產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也不用你自掏腰包,為公司還債。當然,這只是在法律上明確了是非,分清了責任,要與那些債權人完全劃清界線,還得做以下工作。你應當主動介入丈夫開辦的公司,了解公司的狀況,最主要的一點,看公司是否資不抵債。如果公司資不抵債,那就申請公司破產還債;如果公司還沒有到資不抵債的地步,你可以繼承人的身份,繼承丈夫在公司的股權,也可以申請解散公司,在清算并償還了所有債務后,依法取得剩余的資產。
湖南省會同縣人民法院法官 辛祥
同一事件多人死亡,工傷賠償是否相同?
編輯同志:
兩個月前,我公司的一輛大巴車在送員工下班回家途中,與一輛重型汽車發生碰撞,造成9人當場死亡。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之規定,該9人均應認定為工傷并給予工傷待遇。問題在于該9人的年齡不一、工資層次不同、有城鎮戶口也有農村戶口,各方就計算標準爭執不休,故只好來信求教。
讀者 郭楓
郭楓讀者: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之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可以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的費用包括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和供養親屬撫恤金三部分。這三部分的計算,有的按全國標準、有的按統籌地區標準、有的則根據個人工資標準,因而有的相同,有的則因人而異。
首先,喪葬補助金標準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即應當按工亡職工死前工作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其次,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即是以“全國城鎮居民”為標準。再次,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即應當以“本人工資”為依據。就“供養親屬”,《因公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第二條規定:“本規定所稱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是指該職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本規定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遺腹子女;本規定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本規定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綜上,9名工亡職工的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是相同的,但供養親屬撫恤金則因各自工資、供養親屬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法官 方園
外借車輛發生事故責任咋算?
編輯同志:
春節期間,奈于面子,我把汽車借給了一個張姓朋友。誰料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張因著急回家而趕夜路,路過一村口時,竟將在路邊停著的等待過橫道的趙某連同電動車一起撞翻。趙受重傷住進了醫院。交警出具事故認定書,認定所屬肇事車主承擔全部責任。因張一時拿不出受害人主張的數額,受害人竟將我和張一起告到了法院。我的車破損不說,賠償責任我也要分擔嗎?
讀者超成
超成讀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出借車輛發生事故,車主應否承擔責任,要看具體情況而定。作為車主你,如果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需承擔責任。所謂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比如把車借給無證人員駕駛、明知車輛有安全故障還出借等。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過錯,那么,你是不用承擔責任的。本案中,你朋友是車輛使用人,應當由其負責。同時,因為車輛有交強險,應當先由交強險賠償,賠償不足的,再由司機或者車主承擔,而且司機或者車主的責任還能再由商業二責險承擔。
大慶市林甸法院法官 王景龍 孫艷 振貴
沒有撫養女兒就不能探望嗎?
編輯同志:
我和趙某于2003年結婚,生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今年已經5歲。近幾年我們由于感情不合,常有矛盾發生,后升級為吵鬧、打罵,只好辦理了離婚手續。當時,因我無固定收入,生活能力有限,難以撫養女兒,法院便將女兒判歸趙某撫養。
離婚后,我很想女兒,多次給趙某打電話。要求探望女兒,但趙某就是不答應,我越是央求他,他越是不肯,并聲稱,我不撫養女兒,就沒有探望女兒的權利,就是要用這種不允許我探望女兒的辦法折磨我,報復我。趙某還發誓,這輩子永遠也不可能讓我見到女兒。
我沒有撫養女兒就不能探望女兒嗎?趙某可以用這樣的手段來報復我嗎?
讀者 黃山
黃山讀者:
在這里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你與女兒的母女關系并不會因為與趙某的離婚而解除。在離婚后,你雖然沒有直接撫養女兒,但仍然有探望女兒的權利。趙某利用不允許你探望女兒這樣的手段折磨和報復,是完全錯誤的。
我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根據該規定,我國的探望權制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可以要求在離婚訴訟中一并作出處理,也可以在離婚后另案提起訴訟。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和時間首先由當事人協議,在雙方協議不成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原則作出判決。在確定探望權的時間、地點、方式時,應當充分征求未成年子女的意見,以保證做到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受傷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從以上可以看出,黃女士提出要探望女兒,是正當合法的要求,在法院尚未作出中止黃女士探望權的情況下,趙某是無權拒絕的,并且應當予以協助。
黃女士可以繼續與趙某溝通協商,爭取到探望女兒的權利。如果趙某還是不同意自己與女兒相見,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探望女兒的合法權利。
吉林省通化市律師所律師程文華
村干部“私貸公用”,貸款該由誰償還?
編輯同志:
2005年劉某所在的劉各莊村民委員會(下稱“村委會”)因上交款項急需資金10000元,但尚有5000元的資金空缺。村委會經集體研究,決定由村干部劉某出面向某銀行借款5000元,將來由村集體償還。作出此決定后,劉某還到某銀行辦理了貸款事宜。2008年前,該款的利息一直由村委會償還,但本金分文未予償還。2008年起,劉某不再擔任村委職務,村委會因周轉困難也就未再向某銀行償還利息。
2011年8月17日,某銀行一紙訴狀將當時出面借款的劉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其按照合同約定及國家相關規定還本付息。訴訟中,劉某辯稱該款不是其個人借款,系村委會使用,并向法庭提交了村委的賬目材料和當時全體村委研究此事的證明,但無法證實借款時桌銀行知道該款屬于“私貸公用”。某銀行對劉某的說法不予認可。經劉某申請,法院依法追加村委會為被告。
法庭經審理認為,二被告并無證據證實借款時某銀行知道該款確系“私貸公用”。該款的實際用款人為村委會,并不足以免除被告劉某的還款責任。由村委會償還該款于法無據。據此,法庭判決由劉某承擔還款付息責任,村委會不承擔還款責任。請問,法院如此判決是否正確?
讀者 莫名
莫名讀者:
法院這樣處理是正確的。
“私貸公用”是指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以個人的名義向金融機構貸款或向個人融資,所獲資金直接用于法人或其他組織生產經營的現象。村委會干部將所借款項用于本企業或村辦企業的生產經營,在“私貸公用”領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私貸公用”的借款該由誰償還?關鍵在于確定到底誰是法律意義上的借款人,在于確定個人借款是否經過了用款的“公家”授權,借款時出借方是否知道個人系代表公家借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02條、第403條第2款分別規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托人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受托人因委托人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根據合同法第402條的規定,名義借款人如果能夠舉證證明借款時出借人就明知名義借款人與實際用款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的,名義借款人與出借人之間訂立的借款合同就直接約束出借人與實際用款人,由實際用款人對出借人承擔民事責任,名義借款人不承擔責任。但是,出借人在訂立借款合同時即使明知名義借款人與實際用款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如果訂立合同時出借人已明確表示借款合同僅約束出借人與名義借款人的,借款合同的當事人仍然應是名義借款人和出借人,仍然應由名義對出借人承擔民事責任。而根據合同法第403條第2款的規定,當事人不能舉證證明出借方在訂立借款合同時知道名義借款人與實際用款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的,名義借款人向出借方披露了實際用款人之后,出借方可以選擇名義借款人或者實際用款人作為相對人主張權利。此時,法院應當尊重出借方的選擇。
本案中,劉某以個人名義借款,所借款用于了該村村委會所需,劉某及村委會均未能證明某銀行對此是明知的,因此,合同法第402條的規定并不適用于本案,該借款合同不能約束村委會,只能約束經手借款的劉某。另一方面,劉某經手借款后,該款的利息一直由村委會負責償還,并不產生債務轉移的法律效果,只能視為名義借款人向出借方披露實際用款人的行為。某銀行不認可村委會為借款人,僅選擇名義借款人作為相對人主張權利,屬于其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尊重某銀行的選擇。因此,法院依照本案事實判決由劉某承擔還款責任、村委會不承擔民事責任,是正確的。
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法官 朱炳輝
貨款收不回,員工自己賠的約定有效嗎?
編輯同志:
2010年1月,我與某超市訂立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擔任該超市純凈水、礦泉水等飲用水的銷售員。在超市提供勞動合同中有這樣的條款:每月飲用水的銷售額在一萬元以上的部分并能及時收回貨款的,獎勵貨款的5%。當年貨款收不回,但有明確的債務人和欠款證據的,由員工賠償收不回貨款的50%,其債務交由超市統一處理,債務人不明確或者欠款證據不充分的,由員工賠償收不回貨款的100%、我在簽訂合同時即對該條款提出異議,但超市方面的領導說,這是超市加強管理采取的一項舉措,是不能變的,再說你也是有辦法避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就只好在勞動合同上簽了字。截止到2011年11月底,我銷售給兩個建筑工地的飲用水有9000余元貨款沒有收回來,單位即扣除了我11月份工資2600元,還明確告訴我如果在到2011年12月底收不回欠款還繼續扣除我12月份的工資。請問,像我這情況,貨款收不回,員工自己賠的約定有效嗎?
讀者 施春英
施春英讀者:
根據你來信所介紹的情況看,我們認為你與超市訂立的勞動合同中關于貨款收不回,員工自己賠償的約定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為企業提供勞動,企業支付給勞動者勞動報酬;而企業則通過支配勞動者的勞動獲得利益,這是一種經營行為,企業必須承擔由該經營行為所帶來的經營風險。企業的貨款收不回來這屬于是企業的一種典型的經營風險,是應當由企業承擔的。企業將這種風險轉嫁給勞動者承擔,這就背離的勞動合同的本質屬性。當然,如果勞動者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使企業的貨款收不回來,勞動者是應當承擔一定責任的,但也并不是賠償貨款的損失。因為即使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因為重大失誤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其承擔責任的方式也不是要賠償損失數額。因為你只是一名普通勞動者,而你在工作中沒有故意和重大過失,你對貨款收不回不存在賠償問題,勞動合同中約定的關于貨款收不回,員工自己賠償的約定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你與單位協商不成,你可以向當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勞動仲裁,要回自己應得的工資。
福建省武夷山學院律師 周玉文
醫院未及時抗感染,釀成損害應否賠償?
編輯同志:
半年前,我母親因跌傷致右膝疼痛、活動受限而到一家醫院診治。期間,我母親體溫持續在38℃左右,局部軟組織腫脹明顯,但醫院在發現傷口感染后,卻一直未向我母親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也沒有及時采取常規的抗感染治療,導致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結果出現右側膝關節功能障礙,腿僵直不能走路,晚上創口疼痛不已。無奈,我母親只好轉院治療,至今已多花出各項醫療費用15萬余元。請問:醫院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讀者 席姍
席姍讀者:
醫院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一般為30%。
一方面,從患者知情權角度上看,醫院侵犯了你母親的知情權。《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并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醫院在你母親體溫持續在38℃左右、局部軟組織腫脹明顯、出現傷口感染的情況下,明知可能造成危害卻放任自流,沒有向你母親說明病情及存在的風險和應當采取的醫療措施,以便讓你母親掌握、了解病情并選擇治療,無疑違反了上述規定。另一方面,從過錯角度上看,雖然醫院并不希望產生你母親右側膝關節功能障礙等損害后果,但仍具有主觀上的過錯?!肚謾嘭熑畏ā返谖迨藯l規定:“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倍t院針對你母親的實際病情,應當知道采取常規的抗感染治療是一種必要的診療規范,其必須采取而未采取,明顯符合第(一)項規定之情形。對存在醫療過錯的行為,《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已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碑斎唬b于醫院的不作為行為并非導致你母親損害的唯一原因,而與你母親本身的傷情也有著直接的關聯,故你母親也應自負一定的損失。
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法官 廖春梅
(責編:米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