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底,周潤發領銜主演的《銅雀臺》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這部古裝大戲里,本來會有文祥拍攝的鏡頭,但因只是做周潤發的替身,盡管片酬可觀,文祥還是婉拒了劇組的邀請。
“等了那么多年,《讓子彈飛》才把我推到幕前,我不能再退回去。”文祥理理鴨舌帽,不經意地咧嘴一笑,門牙上下齊整地凸顯在黝黑的臉上,濃眉大眼里略帶幾分玩世不恭,像極了周潤發。
模仿周潤發已十年,文祥卻想換種活法——到北京電影學院的進修班就讀,還換掉用了近十年的手機鈴聲《上海灘》。可遞過來的名片上,仍印著模仿周潤發的經典造型,文祥解釋:“這是以前的名片,模仿偶像只是一個過程。”
言語間,模仿生涯似成過往。
從王強新到文祥
改名之前,文祥是樸實無華的農民工王強新,總一門心思想著為家庭脫貧致富,在湖南岳陽平江縣的農村老家立一幢小洋樓。
1998年,初中文化的王強新通過同學的幫助,成為湘潭一家大酒店的服務員。剛一上班,就有同事說他笑起來特別像周潤發,還激動地指著周潤發的海報夸贊了一番。
那時,周潤發是紅遍大江南北的大明星,《上海灘》的主題曲早已傳遍大街小巷。此前王強新曾聽表哥說過自己像發哥,但并未上心,此時同事繪聲繪色的描述讓他疑惑。他跑到廁所左看看右瞧瞧,擠弄眉眼:“是不是呀?真那么像?”
王強新自己沒當真,消息卻傳開了。一次,湘潭市市長到酒店吃飯,剛一落座,便叫來服務員:“聽說你們這兒有一人長得像發哥,叫來我看看。”
王強新有些緊張,扭捏地走到市長跟前,市長笑道:“麻煩笑一個給我看。”他羞澀地咧嘴一笑,市長連連點頭:“確實很像啊。”
“大人物”的認可讓他成為酒店的名人,同事一見面,就叫他“發哥”。一有空,他就到音像店淘周潤發的碟片,還窩在家里反復觀看,英氣逼人的臉上日漸多了發哥的神情。
“發哥”的稱呼很快被王強新帶到廣州韶關的新單位。2002年春節,王強新所在的保安公司舉辦文藝晚會,他決定演一次周潤發。
看過很多遍《上海灘》的王強新,將各個細節爛熟于心。他穿上西服,叼上一根雪茄,《上海灘》的音樂一響,便模仿起許文強,邊走臺步邊放電。全場觀眾都沸騰了,給他評了一等獎,還發了一個電磁爐。公司的幾十個分部里,“王強新是許文強”的說法口口相傳。
同事們都叫他“文強”,他覺得挺不錯,但嫌名字有點俗氣,就改成了“文祥”,還給親朋好友和同事發了“更名通知”,正式向發哥靠齊。
模仿風雨路
文祥開始正兒八百模仿周潤發,常對著鏡子傻笑,對周潤發的崇敬也全面升級,“那時覺得,自己的外貌像發哥,人生經歷也像。”
2002年8月,在同事的推薦下,文祥報名參加了周星馳新片《功夫》的演員海選。他買了披風、圍巾和禮帽,練習了半個多月。周星馳并沒選上他,但那句“很像周潤發”的點評徹底鼓舞了他。
人總要有點想法,但也最怕有了想法,因為有了想法,人就會不安分。2003年,文祥索性辭了工作,拿出積蓄參加演員培訓班,專職模仿周潤發。
家里炸開了鍋,原本月月寄錢回家的兒子突然辭職了,還異想天開要當明星,老父親在電話里破口大罵,還讓他過年都別回家。
文祥也不敢回家,兜里沒錢,還寄宿在朋友家的閣樓里。閣樓只有兩三個平方米,只能放下一張床,身高一米八的文祥只能貓著腰站里面。
沒了收入來源,日常開銷確是問題。文祥只能找朋友借錢,把一筆筆都記在筆記本里,方便日后還賬。走在樓梯間,只要看到有人丟棄礦泉水瓶,就悄悄拾起來攢著賣錢,還生怕被人看見。
那段時間,文祥每周用十幾元錢生活,天天吃掛面,可卻舍得在模仿上投入。買周潤發影視劇的正版光碟,拍攝宣傳照制作簡歷,出資參加活動。他拿著簡歷跑遍了廣州的各大經紀公司,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文祥特別想放棄,原本指望替家里還債的他,因為模仿,欠下不少債。他想過輕生,但電視里反復回放的影視劇給了他勇氣,特別是《英雄本色》里那句:“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文祥等來了機會。他在一次模仿比賽中嶄露頭角,廣告商陸續發來廣告邀約,生活漸入佳境。也就在拍廣告的過程中,文祥認識了一個女孩,女孩鐘情于他酷似周潤發的面容,給了他莫大的鼓舞,讓他勇敢地繼續模仿。短暫的相處后,兩人閃婚了。
愛情的開始總是美好的,可現實生活才是愛情的“測謊儀”。一次,在離開烏魯木齊的高速公路上,文祥一行的工作車撞上前面的車輛。在撞車事故的那一瞬間,他格外驚慌恐懼,不顧撞傷的額頭,撥通妻子的電話。沒有預想的安慰,電話那頭,妻子的聲音很平淡,帶著幾分陌生感。全國各地趕活動的文祥,給不了妻子穩定幸福的婚姻生活,而看不到未來的模仿夢想加深了兩人的不合。
再美好的感情也會在彼此的怨念中消磨殆盡,2008年底,這段婚姻走到盡頭。
成名不易
2009年7月,參演《讓子彈飛》徹底改變了文祥的生活軌跡。
一天夜里,文祥剛躺下,就接到電話,“對方說讓我抽個時間去見姜文導演,說是要在《讓子彈飛》中演周潤發的替身,我興奮得跳了起來。”
當時離拍攝不到兩個月,姜文卻要求他瘦15斤。為了能瘦下來,文祥每天早晚都跑5公里,只吃兩個蘋果、一小碗飯,“第一次這樣減肥,一站起來眼里全是星星,要知道,曾經我每頓都要吃三碗的。”
2009年9月,文祥瘦身成功順利進組。他每天都很興奮,像打了雞血一般,尤其在要見發哥的前一晚,愣是整晚都沒睡著,一直思忖著要說些什么。第二天見到發哥,文祥頷著腰:“發哥好!”哪知周潤發也站了起來,回道:“發哥好。”現場所有人都笑了。
得到偶像的認可后,文祥更興奮了,在化妝間里想著想著就笑了起來。做完和周潤發一樣的造型后,周潤發的助理走了過來,仔細地給他整理衣服,他回頭:“你是不是在找發哥?”助理拍拍腦門:“原來是你呀。”
“一直跟著發哥的人都認錯了,我應該真的很像。”文祥越來越自信,照鏡子時總會齜牙大笑,“但當時并沒想到會火,甚至沒有想到作為替身還能走到臺前,要知道,這在業內幾乎不可能。”因而,拍攝完后,文祥還是如常地工作生活,奔走于各個城市。
2010年12月,《讓子彈飛》賣出高達5億元的票房后,“黃四郎替身是由周潤發替身扮演”的噱頭被拋了出來。不常上網的文祥正忙著趕場,沒顧得上,報社的記者突然打電話告訴他:“文祥,你火了!”
文祥還納悶,第二天媒體的狂轟濫炸讓他明白了“火”的意義。那一天,文祥接受了十幾個訪問,同樣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越說越覺得榮耀,“原來,當名人是這種感覺。”
一夜成名的文祥一刻也不敢迷失自己:“很清楚這個舞臺始終都是發哥的,我只能學表面,他的內涵或許永遠也無法效仿。”
果不其然,文祥最常用到的造型還是穿黑西裝、貼幾撮小胡子、戴個禮帽,時而微瞇雙眼,時而齜牙咧嘴;出席各種場合還是背著周潤發金牌替身的名頭;采訪時,說得最多的也是他與周潤發在片場的故事。
能和偶像掛上邊,文祥當然自豪。可時間久了,觀眾聽膩了,開始質疑文祥的目的,稱他拿發哥炒作,借著熱頭就上位撈錢。
文祥在網上翻看留言時,氣得拍桌子:“我這么尊敬發哥,為什么會有人罵我?”
連續一周,文祥嚴重失眠,也不敢再接活動,生怕招來罵名。他還抽空在網上回帖:“模仿是為了向偶像致敬,這也只是一個過程。”當然,仍舊沒人理解。
文祥開始思考:以同一個形象,走了十年,下一個十年,再不想只做影子,而要成為真正的演員。
成為小人物
要成為真正的好演員,須得扮演好自己的各種角色,比如兒子、丈夫,文祥慚愧:“我已失職多年。”
2011年,文祥幾乎沒接工作,33歲的他打算先安家,后立業。他用之前的積蓄幫家里還清了債務,給父母在農村蓋了幢小洋樓。看到兒子的成就,父母很欣慰,只是文祥的個人問題,讓他們憂心。
文祥只好把自己的資料掛上交友網,還交代自己有婚史。許多女孩都發來郵件質疑,只有屈婭真誠地約他見面。文祥被屈婭的真誠打動,他沒想到這個85后的女孩不但不在乎他的婚史,還感動于他的坦言。
那個秋日的正午,廣州的天氣很涼爽,可文祥的窘況卻折煞了該有的浪漫:“當時,剛給父母修了房子,又把所有錢給了前妻,因為留給我的房子是我們一起買的。我只好找朋友借了100元赴約。”
在一家小吃店里,文祥見到屈婭,和他想象的一樣,簡單實誠。兩人點了十幾元小吃,邊說邊聊。屈婭說,她在做日語翻譯,對婚姻最大的要求是坦誠和信任,這和文祥不謀而合。
經過半年的相處,善解人意的屈婭嫁給了體貼的文祥。文祥把婚禮定在了2011年的5月20日,以此宣告會永遠愛她。
婚后,文祥著實寵她,只要在家,就忙著買菜做飯,穿著T恤和短褲被鄰居認出時,她會貼心地給他理理衣服;而屈婭,不管文祥堅持模仿還是走自己的路,都大力支持,還反復強調:“我會照顧好家里。”
今年7月,文祥的女兒王乙雯出生,這個小家伙讓文祥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成為真正的演員,給妻兒一個穩定幸福的家庭。他正式告別十年模仿生涯,制定了未來的五年計劃:進入娛樂圈,演一個屬于自己的小人物;還要學習偶像精神,在家鄉辦一所“發祥希望小學”。
采訪結束,記者隨口問他希望女兒以后像誰時,文祥卻陡然變聲:“別再說像誰的話,我更希望她像自己。”這般斬釘截鐵,同他對自己的期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