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終端銷售人員工作技能模型 19
月底考核是事后管理,等到月底銷量出來的時候,你處罰業代,沒用!因為你不可能把這個月失去的銷量補回來。縮短結算周期,做事中考核,才能“掌控過程,最終改善結果”。
特約教練:魏慶
“理念到動作”營銷培訓創始人,主張“培訓要把理念宣導落實到動作分解,讓學員上午聽完下午就能拿到市場上運用”。
從基層業代做起,12年銷售實戰經驗,歷任可口可樂、頂新集團等知名企業產品經理、銷售經理、銷售總監等職。出版4套營銷專著、10余套培訓光碟,國內50余家電視臺熱播。
先后為可口可樂、統一企業、嘉里糧油、美的集團、TCL集團、九陽家電、康佳集團、恒安集團、聯想集團、中國石油、雙匯集團、大自然地板等國內外500余家企業提供系列營銷培訓常年輔導。
官方網站:www.head-to-hand.com
review
上節主要內容回顧:
上一節我們學習了終端銷售團隊管理第三個核心工具“領導天天做檢核”。
首先,話題一“檢核的誤區”分析了逐級檢核這個管理工具在企業中的應用現狀。
其二,分“檢核什么”、“檢核誰”、“檢核哪些網點”、“終端店內檢核模型”四個話題詳細解讀了終端檢核的技術細節。
最后就企業如何推行檢核機制給出了具體步驟。
本節我們學習基層銷售團隊管理的第四個核心工具——“業績天天做排名”。
話題一:考核鎖喉術:縮短考核結算周期
結算考核周期是長了好,還是短了好?
員工獎罰考核結算的周期長了好還是短了好?咱就不給各位講道理了,先講幾個真實的故事吧。
案例1:華龍的三天一考核。
各位在企業里面做銷售有沒有壓力?不用說,銷售人員個個都覺得自己是“魯花,一級壓榨!”。其實你說自己壓力大,是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的壓力有多大。大多數企業是按照月度給員工算任務量和考核的,所以員工月初瀟灑打牌,到了月底就找幾個好欺負的客戶使勁壓貨,把客戶“肚子搞大”。反正難也就難在月底那幾天。華龍公司可不是這樣,2002年我去華龍拜訪,看到華龍營銷總經理辦公室門口掛了個大黑板,幾百個區域主任的名字都寫在上面,每3天登記一個一次檔期銷量,一個檔期銷量比去年下滑就給你貼一個黃牌,一個月貼3個黃牌月底就下崗!你們說在這家公司里,你怎么喘氣?氣還沒叨上來呢,3天到了!
案例2:心懷鬼胎的銷售指標。
有個經理,月初3天就發了幾十噸貨,業績非常好,我告訴你為什么,因為這個區域經理上個月“掛倒檔”了。銷售部到了月底會出現三種人:第一種人月底“踩油門”——“進貨進貨進貨,趕快進貨!”為什么?因為該經理這個月銷量尚未完成;第二種人月底“掛空擋”——“愛進貨進貨,不進貨拉到,淡定!”這說明該經理的本月任務剛好完成;第三種人“掛倒檔”——想辦法讓經銷商不進貨。我們怎么才能讓經銷商不進貨呢?告訴他們斷貨了,這太粗暴了!你只需要悄悄說一句“聽說下個月初有促銷政策呢”,客戶立馬就不進貨了。其實不用我教,這招你們都會。
大家想一想,有個經理月初爆發性發貨,說明他上個月月底控制銷量掛倒檔了;有個經理月底發力,全月銷量八成都是月底完成的,說明這個經理上個月月底突擊踩油門了,所謂銷量都是虛假的庫存轉移,“便秘”在經銷商庫房里,沒有形成實際銷量。
推理一下,公司一個月考核一次銷量,銷售人員就月頭或月尾搗一次鬼(壓一次貨),那要是半個月考核他一次呢?他就得半個月搗一次鬼。那要是一周考核他一次呢?他就得每周搗一次鬼。那要是3天考核他一次呢?他就得3天搗一次鬼。那我要是一天考核他3次呢?他自己就得變成鬼。有能耐你一天壓3次貨給我看看,我就不信了!
剛才講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員工的考核結算周期縮短之后,激勵效果會倍增。當然壓力也會倍增!月底考核是事后管理,等到月底銷量出來的時候,這個月已經結束了,你處罰業代,沒用!因為這個月已經過去了,你是不可能再穿越,把這個月失去的銷量補回來了。縮短結算周期,做事中考核,才能“掌控過程,最終改善結果”。
當然,講案例要戲劇化一點才有趣,現實工作中我是不會這么干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我當年縮短考核結算周期的“絞肉”工具。
話題二:推薦幾個獎罰“絞肉”工具,回去找個人練練
工具一:隨時檢核,隨時獎罰。結算周期?不定期
上一節,我們強調了檢核的重要性和方法,其中有兩段話需要再提示一下:
總經理要在公司推動逐級檢核的文化:上面關注什么,下面才會做什么。營銷總經理日理萬機,很難經常去一線檢核。但即使是一個月看一次市場(哪怕是開會路上的順路檢核),也要大張旗鼓地把檢核結果通告出來,以身作責地告訴大家,總經理會親自下來看市場,總經理很重視終端表現,發現問題會一追到底(或多或少有做秀的成份)。總經理的一次檢核結果通告,勝過10次培訓。
各級主管必須每天檢核:主管每天再忙都要抽出時間去檢核員工昨日的工作,這是管理倫常,是基層管理最重要的游戲規則。主管有時間,就同時抽查兩個員工昨日的工作(一個好的、一個差的,回來好作對比激勵獎罰)。沒時間,就查一個人的工作,查一個人的半天工作,查一個人昨天跑的三個店,哪怕只查一個店;哪怕花一分鐘打電話抽查,一定要查!只有檢查之后主管才能心里有底,第二天的早會你就可以“罵”(“罵”是廣義的,可以是表揚,也可以是懲罰)。其實這樣做并不是為了懲罰或者獎勵某一個人,而是要在你帶領的銷售團隊中營造一種殺氣——“你們在前面干,我在后面盯著看,你耍詭計我就要你好看”!
做過銷售的都知道,單純用銷量考核,員工總有很多辦法緩解壓力——或者突擊壓貨完成銷量,或者“哭窮”跟領導要促銷,或者哭訴不公平要求降低任務,或者“死豬不怕開水燙”混吃等死。純銷量考核壓力和激勵方法作用往往都會“跑偏”、失效。
案例:可口可樂的考核和檢核機制
可口可樂公司的主任經理們很少因為銷量完不成被“干掉”。他們的工資不是提成制,銷量達成率和獎金高低并非絕對正比關系。但是千萬別以為這幫人壓力小,他們聽到內線報“總監馬上來看你的市場”(這個內線一般就是總部的司機或者內勤),會嚇得像見鬼一樣,抱一摞東西就往外跑,一邊跑一邊打電話通知手下:“兄弟們趕緊動手,鬼子來了!”
你們猜他抱的什么東西——海報!在可口可樂,逐級檢核的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大家不會太糾結銷量任務的高低,任務能否達成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你的市場上別讓領導看到“不想看的東西”——終端表現差。銷量超額完成?別得意,要是領導來了看到終端陳列不好、鋪貨不好、海報張貼不好,那就說明你的任務量定太低了,或者你的銷量是沖貨完成的,回來就會干掉你,或者給你加任務量。反之,任務量完不成,也不一定是壞事,領導來巡查,終端陳列很好、鋪貨、海報張貼都不錯、報表填寫也很規范……那就說明任務量有問題,回來就會給你減任務量。
從上至下,層層檢核,天天檢核,隨時檢核。而且“檢核之后就會有獎罰、交辦、有新的制度建立、有新的市場專案推進”。獎罰考核結算周期就變成了“不定時”,對員工來說這就是無時無刻如蛆跗骨的壓力,他們就得隨時隨地加倍小心把終端做好。
工具二: 天天排名獎罰,規定每天最低成交任務,從此“生無寧日”。結算周期?每天
每天排名,終端業代每天回來要把自己的業績寫上墻報(如圖1)。
情景模擬:
張慶寫:我今天拜訪50家店,成交30家店,成交率60%,新開客戶4家,新品鋪貨18家。一邊寫一邊竊喜“老子今天穩拿第一”。
李慶寫:我今天拜訪50家店,成交20家店,成交率40%,新開客戶8家,新品鋪貨10家。一邊寫一邊不服氣,“張慶這小子今天又得意了,明天……哼”。
西門慶寫:我今天拜訪50家店,成交2家店,成交率4%,新開客戶0家,新品鋪貨1家。一邊寫一邊哭!他在想“又是老幺,男兒臉刻黃金印,為什么受傷害的總是我”。
業績天天排名,天天上墻上的“龍鼠榜”公示,業代今天業績不好,回來時就發怵,今天回去怎么交代。晚上過堂又要受“酷刑!”這其實就像我們畢業班天天考小測驗每周評小紅星一樣,雖然是個簡單古老的方法,但是管用。
終端業代大多年齡不大工資也不高,年輕人還沒定性,需要鞭策。他們一天跑30個店,每個店全力以赴賣貨維護終端,和“蜻蜓點水”跑一遍走走過場效果一樣嗎?一個店少賣一箱貨,一天可就是30箱。10個業代一個月少賣多少箱?這個賬不敢算啊!
按照這個思路還可以推陳出新:規定每天最低成交任務量!比如在新品鋪貨期間每人每天必須鋪貨超過8家,超過8家,當天算賬獎勵10元錢/家;低于8家,當天算賬處罰10元錢/家。沒有正當理由當天新品鋪貨家數低于最低限5家,當天算賬“殺全家”(除了罰款,可能還要打算衛生、做俯臥撐、給其他人鞠躬道歉等內部約定的折磨方法)。
工具三:目標到店。結算周期?今天!就今天晚上
情景模擬:
把最近做得比較差的業代叫過來,單獨輔導,定出目標店,當天晚上單獨過堂。
主管:你今天新品打算鋪多少家呀?
業代:爭取5家
主管:5家?你瘋了還是我瘋了?你這個月鋪新品目標還有60家沒有達成,到月底還剩8天,你再說一遍今天你要鋪幾家。
業代:那就*%@#¥,10家吧,可是真的很難鋪(不服氣中)!
主管:難鋪?來把你的線路手冊拿過來,咱們過一遍。第一家能不能鋪新品?
業代:鋪不進去,他那個店太小(不服氣中)。
主管:讓我看看你的鋪貨歷史記錄,嗯,這個店以前賣的都是1元錢/袋的方便面。咱們這個2元錢一袋的高檔面他可能賣不動。第二家店呢,能鋪不?
業代:也不能,咱的新品太貴!(還是不服氣)
主管:放屁!看看你的客戶卡記錄,這個店里有什么產品——日清杯面、飛碟炒面。這都是高檔面!他能賣日清和飛碟,賣不動你的2元錢一袋的方便面?
業代:那@#¥%%*,能鋪。(汗!)
主管:我再問你,你一塊六一包的面霸120袋面在你今天的線路上有幾家店賣得好?自己看客戶檔案給我找出來。
業代:老大您不用說了,今天的線路上能賣一塊六一包的面霸120袋面有8家,我明白您的意思,這幾家能把一塊六一包的面賣起來,賣兩塊錢的新品也有戲(冒汗!)。
主管:你明白就好,把這幾家店給我在線路手冊上圈出來。另外,今天的線路上應該還有3家簽訂了陳列協議的協議店吧。
業代:有……(冒大汗!)
主管:我門簽了陳列協議的店,是我們花了錢的、客情好的協議店,能不能鋪新品?
業代:能(絕望、羞愧中)。
主管:你上禮拜說有一個小超市要月結,經銷商不愿意?
業代:對對對,那個店其實挺能賣的,就是……
主管:告訴你個好消息,再告訴你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已經說服經銷商可以給那家客戶月結供貨了。壞消息是這個店月結的事我幫你搞定了,新品你必須鋪進去。
業代:沒問題沒問題(投降了,徹底敗了)。
主管:好了,把你今天要跑的客戶卡一家一家翻一遍,你覺得哪個客戶鋪貨鋪不進去,得給我個理由。剛才我粗粗一算,多少家能鋪新品的目標店了?
業代:1家加8家加3家,有12家。我明白了。老大,你太狠了,您是不是傣(歹)族的?
主管:我是“修理族”的。把這12家圈出來,今天你出去跑,別的店我不管,這12家店,每家都得把新品鋪進去對不?
業代:對對對(I 服了YOU)!
主管:這可是你自己說的,要是哪家整不進去,你就在店里給我耗上半個小時。晚上回來還要給我匯報這個店為什么鋪不進去。我可丑話說前面,要是你鋪不進去,讓我明天去一趟鋪進去了,那你有權保持沉默,但是如果你開口,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遺言!
目標到店,不僅僅適用于鋪新品,簽陳列協議店、集中處理不良品、做模范店等,終端工作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管理。相對于簡單粗暴定每天死任務天天排名的辦法,目標到店是“簡單不粗暴”,給業代加壓力的同時也給業代方法輔導,幫他聚焦幫他分析。我個人很推崇這個方法,但是這對終端客戶卡的歷史填寫準確度、主管的分析能力和專業度要求較高。(待續)
(編輯:陳展 cz201011@sohu.com)
員工的考核結算周期縮短之后,激勵效果會倍增。思考:文中有哪幾個獎懲“絞肉”工具?結算周期多長?如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