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探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熱潮下,初中化學教學應該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以化學實驗為教學支撐,深入挖掘實驗的教育價值,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化學教學;實驗;探究
對于初中化學而言,探究性實驗也是實踐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科學探究,靈活運用實驗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科學探究引領化學課堂的發展。
一、鎖定素材來源,恰當設計實驗
恰當的選擇探究實驗的內容是靈活運用實驗教學的基礎。筆者認為,初中化學探究實驗教學素材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1)文本教材。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內容,為探究實驗提供了豐富資源。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拓展視野、調查與研究等部分都是通過激發學生動手實驗、親身實踐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化學知識的發現、物質性質的證明和化學原理的驗證;(2)生活問題。初中化學的學習能夠促使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始漸漸學會用化學的眼光來審視身邊五花八門的現象,這些現象和問題的存在給化學實驗設計提供了又一條思路;(3)獨特發現。初中生極具探索精神,他們往往能夠發現一些教師平時并不以為意的小問題,而這些小問題很多都非常有探究價值,教師不妨從學生別致又新奇的想法中挑選一些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極大肯定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權衡學生的興趣傾向,從以上三個方面合理選擇實驗教學素材,科學設計教學步驟,給學生帶來非同一般的探究體驗。
二、把握應用策略,激活化學課堂
1.教師課堂演示
演示實驗操作簡單方便,能夠很好地詮釋課堂教學內容,是文本教材的最佳補充。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聯系其背后的化學原因,達到有效加深知識印象的學習效果,而且通過教師設計拓展提問,學生能夠實現對實驗的延伸思考,由此及彼,實現知識遷移。例如在探索金屬與酸的反應時,筆者首先演示了鋅與稀硫酸反應,隨后提出幾個問題:鋅與酸反應的現象怎樣?反應前后溶液的溫度有變化嗎?猜想其他金屬(如Cu、Fe、Al等)與酸反應的情況和鋅與酸反應的實驗現象和反應程度是否相同?如果將稀硫酸換成了稀鹽酸或者稀硝酸,又會出現什么不同情況?這幾個問題從演示實驗本身入手,但是卻延伸到了不同金屬與不同酸的反應,問題層層深入,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思維逐步打開,大膽進行猜想與假設,并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尋求化學依據,隨后通過設計實驗步驟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2.多媒體全面展示
多媒體巧妙融合了圖片、視頻、動畫和文字的優勢,給現代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化學教學中有些實驗帶有一定的危險性,還有的實驗代價過于昂貴,不適宜進行課堂演示,這個時候教師不妨采用多媒體演示,用視頻清晰地展示實驗裝置、方法和操作過程,給學生帶來與觀看教師演示相同的體驗。不僅如此,多媒體的應用還能增加很多實驗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創設真實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引出實驗內容,為實驗的進行做好前期準備。例如在探究燃燒需要的條件時,筆者首先用多媒體展示了生活中各種燃燒現象,提供了人類利用火的歷史、野外生存法、鉆木取火、擊石取火等小資料,隨后又展示了日常滅火的幾種常用方法,引導學生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整合,分析歸納出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3.突發情況因勢利導
很多時候,教學過程并不能像教師想象得那么完美,與設計相悖的教學情況時有出現。這些意外情況可能是由于學生的粗心大意,也可能是由于學生的別出心裁,但都是學生大膽探索的第一步,教師都不要對學生加以指責,而是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態度,不僅容忍意外情況,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和探索,并且因勢利導,以學生的大膽行為為契機,引導學生對不合常理的突發情況進行探索,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精神,成功化解課堂教學尷尬。例如在進行探究酸和堿性質的課上,學生進行NaOH與CuSO4溶液的反應實驗,可是反應現象卻不盡相同,有的小組順利得到藍色沉淀,但有的小組卻得到了黑色固體。學生對不同的實驗現象甚是好奇,但是筆者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原因,而是請學生比較得到不同結果的操作區別,找出原因,并進一步分析黑色物質成分。這堂普通的酸堿實驗課因為有了這個小插曲變得別具一格,學生不僅記住了NaOH和CuSO4的反應,還了解了Cu(OH)2的性質。
4.課堂討論小問題
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紛雜繁多,但是由于對身邊的現象司空見慣,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難發現生活現象中蘊含的化學道理,因而要引起學生對生活問題的思考,教師就要將生活現象引入課堂,并就此展開討論交流,通過分析現象、誘導思考,引起學生對生活問題的關注,拓展學習視野。在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要主導討論方向,并將討論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就問題自由發揮,應用化學知識,讓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成功接軌,實現化學大課堂教學。例如在探究CO2與H2O的反應時,筆者首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大家幾乎天天都會喝碳酸飲料,你知道碳酸飲料是怎么制成的嗎?碳酸飲料的稱呼有什么深刻的化學含義?制作過程怎樣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這幾個問題從學生最熟悉的日常飲料入手,看似簡單平常卻抓住了教學的精髓,師生就此展開討論,學生很快就明白了CO2與H2O的反應過程。
總之,科學探究是初中化學中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教師要把握文本素材、生活問題和獨特發現三條途徑,通過演示實驗、多媒體展示、利用突發情況、組織生活問題小討論等方式靈活利用探究性實驗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善芹.例談初中化學習題課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法,科學大眾·科學教教育,2011
[2]潘嘉燕.加強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興趣,課程探索,2011
[3]熊言林主編:化學教學論實驗,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郭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