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的國產動漫創新不足,抄襲模仿嚴重,定位偏向低齡化,編劇老套,流于說教,這是國民教育對于動漫的忽視,回首上世紀60-80年代,國產動漫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時光,出現了很多優秀作品,它們的共同優點就是創新性強、富有故事性而且有較高的藝術水準。
【關鍵詞】國產動漫;優點;缺點
說起動漫,這幾乎是每一個人喜歡或曾經喜歡的東西,給我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但細想一下,無論官方如何限制外片的引進,讓孩子們心動的動漫王國依然是迪士尼,而國產動漫卻很少有那樣的精品,問題所在,以下稍作闡述:
一、當前國產動漫的失敗就是缺少獨立創新的能力,抄襲模仿較為現象嚴重
我們只是根據文學作品或民間傳說改編的國產動畫作品,如《西游記》、《哪吒傳奇》、《天上掉下個豬八戒》等,我們老守著《西游記》和《封神演義》兩部古典神魔小說不放,在其中苦挖素材,實在沒轍了,把豬八戒拽出來做主角,是不是將來再拍部《水里鉆出個沙和尚》?在《藍貓淘氣3000問》中的藍貓怎么看都有美國《貓和老鼠》中湯姆的影子。再比如2011年剛上映的國產動漫《兔俠傳奇》中,主角兔俠從體型到動作都好似在模仿《功夫熊貓》的主角阿波。
二、定位偏向低齡化,當前很多國產動漫缺乏故事性,編劇老套,流于說教,不根據年齡層次調整內容深度
上世紀80年代之后,動漫的兒童指向被逐步強化,藝術動畫業沒有了,我們的動漫很少以青年人為受眾去創作的,逐漸向學齡前兒童看齊了。其中很多的動漫劇情還停留在小學乃至幼兒教育的層面。還有些動漫作品就則為天真,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片中的反角灰太狼,是一個落魄倒霉的家伙,這無疑給孩子們一種錯覺:壞人很笨、很倒霉,這樣對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失誤的,在社會中就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
三、國民教育忽視,基礎教育中美術教學不注重
經過調查發現,在各個版本的中小學的美術教材中,都有有關動畫和漫畫的內容,這是可喜的。但是這一內容在教材中的分量很少,值得提醒的是青少年對動漫的喜愛程度卻是很大的,所以,教材中有關動漫內容的量和孩子對動漫的喜愛程度是呈反比的。我們沒有利用好孩子的這一興趣進行美術教育和綜合素質發展。一個好的漫畫家首先是一個好的故事家,這又和語文教學中的寫作關系緊密,所以基礎教育階段美術教學對動漫的忽視是不應該的。
我們把動漫事業的發展推給了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相關院校也許能從操作技能和硬件上達到培養動漫人才的要求,而大多數院校設置動漫專業有較強的功利性,很多該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并沒有從事動漫,大多都從事游戲角色設定、CG插畫或是影視制作。
其實,中國動漫也曾有過蓬勃發展的輝煌時期,涌現了大量的動漫精品,如:中國獨創的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成片于1960年;中國動畫史上的豐碑之作《大鬧天宮》1964年完成拍攝;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哪吒鬧海》成片于1979年;系列動畫片《黑貓警長》1984年上映;系列動畫片《葫蘆兄弟》1988年上映。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作品至今道來依然如數家珍,但似乎有些許遙遠,因為這些優秀作品都誕生在上世紀60-80年代。
這些作品我想不外乎具有以下幾個共性:
1.創新性強
先是有技術層面的創新。如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制作中,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就是典范,將寫意花鳥和寫意山水的手法引入動漫,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這種風格的作品一經問世,震驚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國動漫人的創新精神,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
注重原創,無論是動漫人物還是故事內容。如《葫蘆娃》和《黑貓警長》等作品中的眾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都是原創的,不改編,不翻版,不借鑒,創造設計出了當時少年兒童喜愛的動漫形象和劇情故事。
2.故事性強
這些優秀的動畫作品都有很強的故事情節,有多條敘事線索,較多的角色矛盾,使得動畫不至太過淺顯幼稚。很多作品有一定深度,蘊含文化,可看性強,比如: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1983年攝制的動畫片《天書奇譚》,根據《平妖傳》部分章節改編而成,情節跌宕,內容豐富,妙趣橫生,人物的遭遇或喜或悲,情節的發展或緊或松,時而扣人心弦,時而嬉笑怒罵,還有諸如《漁童》和《人參娃娃》等片,其可看性毫不亞于真人拍攝的影視劇。
3.藝術性強
這些優秀的動漫作品中的角色設計有較高的藝術性,很多動漫角色深入人心,非常經典。《小蝌蚪找媽媽》片中的小動物造型取自齊白石筆下,著名國畫大家李可染和程十發二人參與創作指導。《大鬧天宮》動畫人物設計者張光宇先生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在美國著名公司廣告部任職。還有一些動漫作品糅合了中國傳統戲劇臉譜的造型,如《驕傲的將軍》和《大鬧天宮》;一些作品應用了剪紙、皮影等民間美術的技藝,比如《鹿和牛》和《曹沖秤象》中的角色全是竹子制作的。《九色鹿》則采用敦煌壁畫的造型講述了一個佛經的故事。
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作為以孩子為主要受眾的動漫,還是需要我國的動漫人才加油努力,創作出本民族的動漫經典,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只看著美國漫畫和日本漫畫長大。希望經過我國動漫人的不懈努力,中國動漫能成為除歐美動漫和日韓動漫外的新力量。
【參考文獻】
[1]智海,歐陽應霽編著.路漫漫.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2]李序,顧文瑾主編.新動漫10年經典,南昌:21世紀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