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學科社會地位降低,學生不重視。為能使學生有效學習生物學知識,提升自身素養,可利用情境導入新課,在課堂初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新課導入;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生活化情境
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是生物學科中所提的最終目標。由于生物不作為中考科目,在學生心目中地位較低,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不高。要改善這種不良現象,唯有教師的循循善誘才能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情境教學可為師生提供一個“有情有趣”的網絡式的互動空間,可以將教育和教學內容鑲嵌在一個多姿多采的大背景中,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適合生物課堂。而課堂伊始,學生的心理一般比較消極,若是及時出現能讓他們自然進入學習最佳狀態的事件,就能為完成新的學習任務做好心理準備。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因此情境教學置于課堂導入環節中,能有效的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渴望體驗生物學科魅力的關鍵。
在生物課堂上,根據生物學知識較為直觀以及與生活聯系緊密等特點,可以進行問題情境導入,故事情境導入,生活化情境導入等,使生物課堂成為學生提升自身生物學素養的“殿堂”。
一、“問題情境”導入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毫無疑義的是問號。”可見問題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階梯,是覺悟的契機。學生的思維就是從問題開始的。設計的問題既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教學目標。若有需要可以在提問導入前做些語言提示類的鋪墊,幫助學生更好的回答,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增加學生學習新課的自信心。
例如我在執教“關注自身的健康”一課中,在課開始之際提問:“你能說出與健康有關的名言警句嗎?”學生開始竊竊私語,特別是平時愛好文學的那幾個“蠢蠢欲動”,他們的答案很精彩,如健康是金子一樣的東西——[蘇]高爾基; 事從容則余味,人從容則余年——明代養生學家呂坤《呻吟語》等等。這樣就達到了提問的效果,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之后拋出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的《健康自測表》,緊緊吸引學生的探知欲望,在學生們認真閱讀有關健康的相關表現后,提問:“你覺得這里的健康包括了哪些方面?”這樣狀態下學生一下子就意識到健康包括“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適應性,與我們平時所謂的健康是不一樣的”,這樣的提問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能更深刻的理解新知識,并渴望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
設置情境,巧妙設問,讓學生處于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
二、故事情境導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停留在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上,學生就容易產生疲倦。”因此,在課堂導入的時候融入故事,學生會有激昂的情緒,特別像生物課這樣普及科普知識的學科,如果在教學中融入與生物學有關的人物事件,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例如講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時,可以敘述海爾蒙特的實驗故事;講解生物的遺傳時,可以先介紹孟德爾的傳奇。
在講解一些抽象問題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自創些與所教知識有關的故事,那就更能推進師生間的共鳴了。我曾在講解“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時這樣導入:“大家熟悉喜羊羊和灰太狼吧,如果羊村的草原上只有灰太狼一家和那群羊,而灰太狼和喜羊羊們成了好朋友,再也不抓羊了,你說羊村這個生態系統能一直維持下去嗎?”此故事一出學生馬上議論紛紛,他們超愛看這動畫片,自然對即將要學的知識很感興趣。這堂課后,學生對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理解很透徹,做此內容的題目沒人錯。學生期待上生物課呢。美國的明星教師羅恩·克拉克提出“愛學生所愛,不管他們愛得多另類”這樣才能拉近老師和學生間的距離。老師應該多了解學生的課外興趣,以便不時之需。
設置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能為新課的完成提供和諧的氛圍。
三、生活化情境導入
很多教育家都提及“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在生物這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中應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是很常見的。將生活化情境作為課堂導入時,教師設計的情境應“有趣”且“可疑”。
1.有趣”的生活情境
容易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優勢和思維環境,能引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有趣的生活情境可以用寓言,笑話,諺語,甚至廣告語,例如在講解人體的營養物質“無機鹽”可羅列一些“聰明的媽媽要用鋅”、“龍牡壯骨沖劑,寶寶口服,媽媽心服”等朗朗上口的廣告語能將生活融入課堂,讓學生能對所學知識產生認同感,增加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設置有趣生活情境導入新課,還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模式,即習慣于將知識聯系生活,并用于生活。
2.“可疑”的生活情境
即能使學生產生疑問的生活情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在講解生物的變異,設置這樣的情境導入課題:“我是個單眼皮,可我的父母都是雙眼皮。我很苦惱,我擔心不是爸媽親生,因為我長的和他們不一樣,同學們,你們能幫我解除心結嗎?”這樣一個直觀的例子能引起學生對生物的變異這個抽象概念的思考,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在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時需注意情境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不能脫離教學目標。教師可關注學生的周邊,從他們身上找到適合的情境為教學導入所用,這樣學生更深刻體會到生物和自身真是密不可分。
課堂導入還有很多形式,只要老師有心,每堂課都可設計一個最恰當的導入,讓教學的“第一錘”叩擊在學生心靈上。讓每位學生走近生物老師,融進生物課堂,關鍵就在老師的用心設計的情境導入。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馮衛東.情境教學操作全手冊[K].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3][美]羅恩·克拉克.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北京:中信出版社
[4][美]羅伯特·安東尼.自信的秘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楊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