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高效課堂在許多地區成為了高中課堂教學方法的主流。高效課堂通常需要一份指導性的練習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并在課堂上進行難度適中的訓練,我們稱之為導學案。江蘇地區的高中英語課堂上導學案更是必不可少,每到一所學校聽課,都會見到導學案的身影。很多學校的導學案設計得形式漂亮,內容豐富。成為了課堂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可是細看之下,我發現這些漂亮的導學案暗藏著許多問題。有的導學案包含了太多的練習題,甚至已經超出了一節課能完成的練習量。有的導學案滿滿的印滿了兩張八開紙的正反面。里面大部分是練習題,學生們很難在預習的時間里完成它;有的練習題的難度頗高,學生在自己預習的時候是很難完成的,導致學生們在預習的時候就在心里留下了陰影,不利于后面的學習;有的導學案前面設置的導學問題過大過空,學生固然可以借助這些問題去展開想象,但是這些問題卻無法鏈接到具體實質的知識點,給人的感覺是表面花哨,沒有實用價值。這些導學案的設計就偏離了它的初衷——“導與學”。
一、恰到好處的“導”
導學案顧名思義,就是導學方案,它是由老師在上課前提前發給學生的,讓學生可以以此為依據對新課進行自學,預習并發現問題的方案。學生們可以把發現的問題放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必要時有老師的精講點撥并最終掌握知識。導學案其實就是為學生學習而準備的一個“路徑圖”,指導著學生的學習。它主要包括兩個內涵,即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教師的“導”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是指導學生去更高效地學。
1.方向性
導學案的編寫要體現它的指導作用就必須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即清楚的學習方向和學習目標。它畢竟就是指導學生學習的線路圖,學生們在看到它之后要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與目的。
我們的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告知學生們一節課的學習目的是什么,讓學生做到心中有事。就像一句老話說的:我們不能只顧低頭拉車,偶爾也要抬頭看路。
2.啟發性
導學案的編寫要注意有啟發性。所有的知識點、語言點,盡量不要全都一股腦兒地都給學生羅列出來。我們要給出引子,留下一部分,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讓他們自己去找到答案。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空前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這份滿足感和成就感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這樣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在課堂上亦是如此,現在的課堂不是看教師講的如何,而是看學生學的如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學生來說,被動的灌輸是效果最差的學習方式,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來的知識才可以永遠不忘。
3.層次性
導學案的編寫不可以是一樣的難度持續到底。不可以讓優等生感覺所有的題目都很簡單,沒有挑戰性。也不可以讓后進生感覺所有的題目都很難,都做不出來,以致產生挫敗感。導學案上的講解和練習題都應該是低難度的內容,中等難度的內容和高等難度的內容都有,它們的比例最好是3:5:2。這樣就可以讓優等生感覺有些高難度的題可以讓自己的實力可以得到發揮,后進生也感覺自己可以順利地解決許多問題而充滿的希望,從而更有自信心。
在課堂教學方面亦是如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的難度應該針對全體同學。其難度也是應該有個合適的比例。不管是提問還是任務的設置都要考慮到學生們的認知水平和基礎知識水平。既不可太難,也不宜太簡單。最好是讓大多數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知識水平上再拔高一點就可以完成。
4.多樣性
導學案的編寫應該在形式上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在內容上也應該有些不同,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想象。
課堂教學方面也是同理,死板和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是效率低下的。青少年們的天性讓他們喜歡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生們在這樣的課堂里才能興致勃勃,斗志昂揚。
二、卓有成效的“學”
學生的“學”是在教師指導之下的學,不是盲目地學。好的方法可以讓你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學生的學與老師的教都遵循這同樣的理論。學生們明白了老師如何去編制導學案,也就明白了如何去學。
1.要目的明確地學
不論是導學案的編制還是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會把學習目標明確的提出來,學生的學習到底是否成功就看能否完成學習目標。這些學習目標都緊扣高考的要求,每次完成一個學習目標就意味著向高考又邁進了一步。
2.要勇敢地質疑,大膽地探究
完成導學案的過程其實就是預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鼓勵學生們要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學生們可以展開充分的大膽的探究和質疑,思考的越深刻,對問題的了解就越透徹,就越是有利于上課時候的理解與掌握,上課的效果才會越好。
3.要積極地交流展示
課堂上的交流與展示對學生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就是在這個環節里面,學生們會把自己預習時也就是完成導學案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思考和疑惑表達出來,并求證。如果學生們的思索和探究得到了大家和老師的認可,他們會有種極其巨大的成就感,信心會得到極大地增強,學習的欲望也就會更加的強烈。就算是有些錯誤也沒關系,因為他們學到了正確的知識,成績得到了提高。
4.要認真聆聽精講點撥
老師的精講點撥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在這里學生們可以理解原本不懂的東西,可以明確原本模糊的東西,可以堅定原本明白的東西。總之,這是一節課中最重要的時刻,不可錯過。
現在的高效課堂,學生是主體,是整節課的“主演”。老師反而成了配角和輔助者。這對老師來說并不是更加輕松了,相反壓力更大了。因為學生的討論和探究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必須做萬全的準備,否則很難做好精講點播。
總之,只有學生學的好才是好成績的保證。我們的導學案就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一點。抓住導學案的精髓“導”與“學”,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成績。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