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入學的孩子,隨著環境的突然變化和角色的轉化,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若要想孩子能專心地在學校里靜下心來學習,就得讓他們的心能被老師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所吸引,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會明顯。但孩子回到家里,好多孩子卻都不能自覺地去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好多家長又心疼孩子,就坐下來陪著孩子一起做作業。其實這樣陪學方式只會讓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從陪學的弊端和解決的策略談了一些觀點,但愿能給同人和家長們得到啟發。
【關鍵詞】陪學;弊端;策略;育人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每天都有快樂的游戲、可口的點心、還有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商と胄W校門,環顧四周,一切都變的那么陌生和快節奏,每天有作業、有任務、有要求。所以,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盡快進入狀態,每天在家里都陪著孩子預習、朗讀、做作業等,而不少家長自己本來就很忙,但還是擠出時間來陪孩子完成功課,這種現象,姑且叫做“陪學”。家長陪孩子學習,陪孩子完成功課,表面上看屬于關心孩子,體貼孩子,但很少有人去對這種“陪學”現象進行分析,或者對他的綜合效果進行客觀評估。其實,從孩子的實際學習效果、學習效率、學習效能來看,“陪學”弊大于利,它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思維能力開發,而且還會產生依賴心理等負面作用,總之不利于孩子成長,實在是費時費力又無益。
認真分析,“陪學”至少有四方面的不良后果:
一、降低孩子的學習效率
有些父母并不真正了解教育規律,“陪學”時胡亂提出自己的“標準”,并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結果使得孩子無所適從。有的家長不惜加大學習量和學習任務,要求孩子長時間的學習,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的更多一點,比別人走的更遠一點。結果使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抑制,掠奪了孩子寶貴的求知欲和創造性,結果不但事半功倍,使學習效率大大下降,還造成孩子記憶力下降、自信心不足、心煩意亂、思維遲鈍、邏輯不清等現象,甚至使得孩子厭煩學習。
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不少父母認為,自己陪在孩子旁邊,孩子就會集中注意力做功課,其實不然。因為這時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孩子唯恐自己的行為違反父母的意愿,招來批評或者斥責,所以很多學習姿態都是做給家長看的。這樣一來,反而分散了做功課的注意力。更有甚者,當孩子坐在桌前,他不用思考要如何開始寫作業,因為家長會叫他拿出作業簿及鉛筆,告訴他該寫哪里。甚至當他寫錯字,他也不用檢查,因為家長會告訴他,甚至幫他把錯字擦掉,讓他重寫。我相信,沒有人會喜歡寫作業,而家長的監督又造成孩子不必對自己的作業負責任,因此孩子就更不專心。
三、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
一般來說,從孩子入學的時候起,家長和老師會幫助他們正確安排好作息時間,包括起床、吃飯、上學、聽課、課余活動、玩耍、完成作業、休息等等。只要堅持讓孩子自覺的按作息時間去做,就會養成他們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如果在整個運作過程中硬加進一個“陪學”環節,使得孩子在完成自己的功課時還處在父母的監控之下,一切聽從父母的安排,孩子將會失去主見,從而使孩子對大人產生依賴心理,成為意志脆弱的人。還使孩子潛移默化地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好孩子,別的都不是自己需要操心的事,促使他們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懶蟲,一旦無人督促,便會放任自己。
四、“陪學”不利于孩子的意志培養
孩子的學習過程,是能力培養的過程,也是意志培養的過程,而堅強意志是孩子在克服困難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獨立完成功課本身,就屬于不斷克服困難,自己解決困難的過程,因而也是意志鍛煉的過程。在攻克難題中,旁邊坐著家長,孩子往往稍有困難就開口求助于父母。而父母為減輕孩子的負擔,縮短他們的作業時間,一般也會省略過程而把答案和盤托出。這樣,孩子在自學過程中本該獲得的必要磨煉就被省略掉,一路上都有人可以依賴,怎么可能培養出堅強的意志呢?
作為父母,要能了解孩子在特定的年齡階段的心理需求和成長規律,講究教育方法和技巧,只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定可以讓孩子成長更加健康、快樂。
1.要善于心理移位,設身處地的體察孩子的心理處境,關心孩子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的加以表揚、引導、鼓勵,才能使孩子對學校和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家長只有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喚起他們的自尊心、自強心,激勵他們奮發學習,戰勝困難,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
2.要了解孩子的個性、氣質類型、潛能和愛好,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快樂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指導孩子把學習作為一項獨立的活動,可以根據學校要求,教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方法,包括聽講、觀察、抄寫和完成作業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切記生硬、死板,更不能動輒指責和打罵,使孩子視學習為畏途,只有出自興趣的學習才是主動、快樂、不易厭倦的;相反,如果缺乏興趣和快樂,則是被動、枯燥和痛苦的,很容易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孩子的學習能力可能存在差異,父母應按照不同情況,提出恰當的要求,不可期望過高。
3.不要對孩子大包大攬,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整理床鋪、保持衛生清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發展自我責任感,幫助孩子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取各種能力。
4.尊重孩子,布衣之交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對孩子的設計和規劃,要從實際出發,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而應鼓勵孩子不斷超越自我,戰勝自我,體驗生命的價值和快樂。
5.為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寬松、向上的家庭氛圍,做到相互交流感情,共同分享家庭歡樂,從而激勵孩子的向上精神。否則,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乏味、責罵不斷、矛盾重重的家庭氣氛中,必定產生壓抑的心態,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連正常學習都難以做到,更不用說發揮學習潛能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河濱小學)